一、整村推进扶贫规划的指导思想
1.坚持以贫困人口为中心。确立贫困户的主体地位,发挥贫困人口的主动性、积极性,要把提高其素质、自我发展放在首位,是尊重和全面有效地参与而不是形式上的介入。
2.坚持开发式扶贫的方针。一是要坚持国家扶持和自力更生相结合,在国家加大扶贫扶持力度的情况下,克服等、靠、要的思想,强调通过自己的劳动和努力去创造美好生活。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二是要进一步发挥中央和地方的两个积极性。近年来,贫困地区地方上对于扶贫开发方面的资助投资比例越来越大,非常可喜,应该进一步推动。三是要实行扶贫开发和农村低保的“两轮驱动”,在完善农村低保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中“鱼”和“渔”的关系,加大扶贫开发的力度,实行二者的有效衔接。通过低保等社会救助解决基本生存,通过扶贫开发实现脱贫致富。四是专项扶贫和行业扶贫要实行有机结合。行业扶贫重点在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上,而专项扶贫的重点是提高农村贫困人口的基本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五是要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良性循环。在扶贫开发过程中,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要相互协调。
3.坚持整村推进综合发展。贫困的原因是多种多样,农村贫困问题的综合性和复杂性需要从一种综合的角度去考虑和分析贫困产生的原因,找到解决的可靠途径。因此坚持整村推进综合发展就是以人为本,以贫困村为单元,以村级规划为依据,以贫困人口为对象,集中投入扶贫资金,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提高贫困人口的素质、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的一种模式。贫困村综合发展在目标上是多元的,其宗旨是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和谐发展,在内容和范围上是广泛的,贫困村经济的增长、贫困村社会状况的改善、对环境问题的关注、贫困社区能力建设等都是贫困村综合发展所涵盖的内容和范围;在操作手段上是参与式的,通过促进农村社区的参与,提高社区的自我管理能力,最终达到农村的可持续性发展。
4.坚持以政府为主导、贫困群体为主体、全社会参与。政府主导是中国扶贫开发最主要的特征,是扶贫工作取得重大成果的保证。在新阶段,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继续加强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领导,不断加大工作和投入力度。同时,在政府的主导下,以贫困群体为主体可以焕发他们自强自立、自我发展热情,自力更生,在全社会支持与参与下推进扶贫开发。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积极动员和组织社会各界力量,包括多种所有制经济组织的力量,通过多种形式,支持贫困地区的开发建设。
二、整村推进扶贫规划的原则和主要内容
“十二五”整村推进规划的总体要求:缩短战线、集中资金、突出重点、创新机制。因此,贫困村综合扶贫发展规划应按照以下原则确定规划的主要内容。(www.xing528.com)
瞄准贫困:始终坚持以贫困户为村级扶贫规划的重点,瞄准和识别贫困,并以贫困人口的需要和最终受益作为帮助、支持贫困户和整村推进的措施与落脚点。项目规划必须要有针对贫困户等特殊群体的项目,在此基础上考虑项目的普惠性。
综合性:贫困问题是综合症,多重复合的困难和问题形成贫困堡垒,要用综合的手段才能有效帮助农户稳定摆脱贫困。开展项目活动要集中瞄准长期困扰农户的瓶颈问题和困难,要充分了解农户对问题的看法、对解决问题的可能措施的建议,发动农户对如何利用当地有利条件和资源潜力搞发展进行思考。应尽量避免单一的社区发展项目活动,促进各个单一项目活动之间有机整合起来,产生更加综合的扶贫发展效益,实现整村扶贫发展。因此,规划不仅包括贫困地区贫困农户能力的提高,还应包括生计的发展以及与之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不仅要提高生产力和增加农户特别是贫困户的收入,还应该包括农村产业结构、分配状况、社会福利、文教卫生、交通通讯、生态环境、群众参与等多个方面的变化和发展。
创新性:扶贫发展不能局限于传统的种植、养殖、加工和打工等领域,要结合新时期发展特点,探索基于社区实际尤其是优势条件的扶贫发展活动,包括有机生产、碳汇(有机种植、造林、沼气等)、乡村旅游(生态旅游)、微型保险、农产品期货、资产流转入股分红(例如林地入股),等等。
市场联接:除了考虑生产的问题和需求,还必须考虑与市场相关的问题与需求,确保生产的产品(无论是种植、养殖,还是培训的人员)具有市场途径,并有效地营销出去,产生预期的经济效益。这将涉及到社区经济组织的培育和发展,还涉及到整合社区生态环境风险管理措施等。
可持续性:所有的项目活动应该考虑其效益的可持续性,这既要涉及到社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后续维护与管理,也要重点考虑生计的发展,要合理利用社区自然资源,关注民生、增收产业、提高生活水平,更要注重社区机构能力建设和贫困农户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还要包括技术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的提高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