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资源整合:县级规划实施的重要保障

资源整合:县级规划实施的重要保障

时间:2023-05-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资源整合是规划得以实施的重要保障。具体而言,县级实施规划实施管理中的资源整合包括参与主体的整合、资金平台的整合以及投入机制的完善。因此,必须建立多部门合作管理机构来整合这些分散的力量,使之形成合力。目前来看,县级实施规划的顺利实施离不开财政资金的支持。

资源整合:县级规划实施的重要保障

资源整合是规划得以实施的重要保障。新时期,国家加大了对贫困地区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并通过各国家垂直部门下放到各县,因此,从县一级按照区域发展和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规划,尽可能地整合部门资源,共同推进贫困片区、贫困村的基础设施改善、社会事业进步、产业化程度提升,这是“县抓落实”工作部署的重要内容。具体而言,县级实施规划实施管理中的资源整合包括参与主体的整合、资金平台的整合以及投入机制的完善。

一、参与主体的整合

所谓参与主体的整合实际是指让各个参与扶贫攻坚的主体形成共识,合力推动规划的实施。参与主体的整合对于规划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县级实施规划能否正确实施、能否取得预期效果,关键要看参与主体在其中发挥作用的大小。片区扶贫攻坚牵涉的部门众多,各部门有着各自的利益诉求,其参与积极性和发挥的作用各不相同,必须将各参与主体整合到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的战略体系中,形成合力,共同发挥作用。具体到县级实施规划实施过程中的参与主体整合,其一是要加强县级扶贫开发机构的建设。要想使扶贫开发得以全面实施,必须加强扶贫开发机构建设。目前县级扶贫开发机构远远不能适应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需要,有的县扶贫办只有寥寥数人,有的扶贫办还挂靠在其他部门。所以,要把加强扶贫开发机构、队伍建设作为一件重要事情抓实、抓好。作为扶贫开发部门要把落实和执行扶贫开发规划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其二是形成多部门合作管理的机构。成立由多部门组成的扶贫攻坚合作管理机构是非常必要的。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体现了一个跨区域的扶贫协作模式,从大处着眼,涉及到贫困地区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协作、不同省(市、自治区)之间的协作、不同市(县)之间的协作;从小处着眼,涉及到县域内不同乡镇、村组之间的协作。在跨区域的协作过程中,又涉及到各个不同的部门、不同的组织、不同个体的参与。不同的参与主体构成了一个庞大的体系,如何将不同的参与主体整合成一个有战斗力的团体是片区扶贫攻坚必须思考的问题。因此,必须建立多部门合作管理机构来整合这些分散的力量,使之形成合力。多部门合作管理机构的职责是负责制定战略规划、多部门协调管理、工作指导及监督评估等工作。可以充分发挥协调领导的作用,明确各部门的职责,给各部门工作开展以支持。此外,多部门扶贫攻坚管理机构有利于各部门及时沟通和反馈工作进展情况,及时修正规划实施过程中的偏差。

二、资金平台的整合(www.xing528.com)

县级大扶贫格局的建立,是扶贫开发基本工作格局在基层的体现。在县一级探索财政资金、信贷资金、社会帮扶资金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对于确保扶贫开发各项工作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这里主要从两个方面来介绍县级资金平台的整合。其一,以县扶贫领导小组为财政资金整合投入平台,创新财政资金整合的机制。县级资金整合使用,是贫困县发展道路所决定的,在贫困县片区性贫困的治理,不仅是扶贫开发工作的要求,更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可以说区域发展和扶贫开发工作是贫困县各项工作的统领,因此从县一级建立有力的领导小组,搭建财政资金整合平台,在总体的规划部署之下,以项目整合的方式,将专项扶贫资金与涉农部门资金有效整合起来,共同投入的贫困片区,综合推动其发展。其二,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财政奖补方式,充分调动社区和农户自身投入的积极性。贫困社区和贫困户不仅是扶贫开发工作的政策对象,更是重要的参与力量。政府出台的各项政策支持和投入的各项资金,为贫困村和贫困户脱贫致富提供了外部的支持,而贫困社区和贫困户自身的生产积极性和参与发展能力,是县级实施规划及项目最终能否落实的关键。社区的积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包括发展的意愿、直接的投工投劳以及资金投入。在规划的实施管理过程中,应考虑搭建项目平台,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例如“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的财政支持方式,保障社区和农户参与发展的权益和投入的主动性。

三、投入机制的完善

连片特困地区贫困程度深、面积广,致贫原因具有多元性和复杂性,因而片区性贫困的治理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扶贫开发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决定了投入机制需要具有可持续性。从扶贫资源的来源来看,以往的工作中,更多依靠的是国家政策和资金的投入,依靠外部助力的支持。新阶段,国家加大了对贫困地区发展的支持,但相对于全面综合治理的需求来看,仅仅依靠国家投入显然是不足的。这就需要在规划实施管理过程中,考虑建立投入的可持续增长机制。其一,需要持续稳定的财政投入。目前来看,县级实施规划的顺利实施离不开财政资金的支持。2001年至2010年,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累计财政投入2043.8亿元,其中中央财政安排的扶贫资金累计投入1440.4亿元。总体来看,扶贫投入的力度仍然不够,资金量不足仍然是制约减贫的重要原因。因此,在财政支持方面,也应该有相应的规划,包括在扶贫攻坚阶段财政资金的总体投入规模、增长趋势、增长机制等方面的内容。其二,应当考虑通过贫困地区自身发展、资源优势的转化,为持续投入积累资金。从宏观层面,要体现地方经济发展和财政增长的益贫性,取得的收益部分,保持足够的比例用于扶贫开发工作的持续投入。从微观层面,过去的工作中,我们也看到这样的情形,国家投入的政策资源,给县域的部分地区、区域内的部分村和村内的部分户确实带来了较好的收益,但这种政策过程无法惠及更多的贫困群体,反而扩大了贫困地区的内部二元分化。在新阶段的工作中,扶贫资源的投入既要体现益贫性,还要考虑建立相应的可持续机制,通过中心带动边缘,通过先富带动后富。例如可以将政策资源界定为社区共有产权,政策资源经过社区集体经营,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中有一个比例用来保障当地公共事业的发展和其他贫困户的继续投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