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国、德国为代表的制造强国节能环保服务发达,以强化政府推动、标准引导、融资支持、责任保险等为特点;以英国、法国为代表的制造大国节能环保领域主要以大型国际化公司为主,且法国大型综合服务公司实力较强;以巴西为代表的制造新国在节能环保服务发展方面更多依赖国际机构的支持,总体发展水平偏低。
(一)节能服务
1.美国:政府主导和示范的节能服务
美国是节能服务的发源地,在推动节能环保服务发展壮大过程中主要通过政府推动、联邦和各州立法保障、多方参与政策宣传引导、丰富融资渠道等措施,同时为各国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美国对政府部门和机构设定行政性节能指标,由政府引入节能服务并开展示范。通过立法的形式明确耗能产品、设备、建筑物的强制性能效标准[6],同时指定水平高、要求严的自愿性能效标准并制定相应激励措施。[7]对节能服务实施税收和财政支持双管齐下,除常规银行贷款外,设立专项基金融资用于鼓励节能和减少峰值用电。降低企业和项目的融资门槛,一些信誉好的节能服务公司提供合理的能源审计报告和验证测试计划,都可以作为放款的依据。[8]
美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普遍采用的是节能保证型,由节能服务公司向客户承诺和保证实施节能改造后的节能收益,项目完工经双方验收合格并达到约定指标后,客户将全部费用支付给节能服务公司。如果项目实施后节能效益未达到合同规定,则由服务公司赔付节能收益差额,或由专门的保险公司参与并承担赔付责任。
2.德国:政府与行业协会联手推进节能服务发展
德国有欧洲最大且最成熟的节能服务市场。主要通过专业技术服务、财税补贴、融资支持、多方合作等手段推动节能服务发展。德国节能服务情况见表18-2(基于2010年数据)。
政府在各地设立能源代理机构,提供节能减排培训、信息宣传推广和节能咨询等服务,形成了自上而下的服务体系。[9]德国复兴信贷银行和德国联邦经济部设立中小企业节能专项基金,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政府对企业使用节能设备给予补贴,对热电联产企业和生产节能设备、产品的企业实施税收减免。对节能服务企业贷款给予财政贴息并为其提供融资担保。
在节能减排工作中,政府将任务分配至各行业,由协会具体落实,同时政府通过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推动行业协会的发展。行业协会利用政府下拨的资金和自有资金帮助企业开展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并重视行业监管和技术研发,最终保障节能减排目标的完成。
德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同样以节能量保证型为主,项目平均节能率为10%38%,平均回收期在515年。[10]
表18-2 德国节能服务情况(2010年)
(资料来源:Angelica Marino,Paolo Bertoldi,Silvia Rezessy.Energy Service Companies Market in Europe Status Report 2010.[R].Luxembourg:Publications Office of the European Union,2010.)
3.英国:大型国际化公司唱主角的节能服务
英国的节能服务最早可以追溯到1984年,是节能服务市场最发达的国家之一。英国节能服务情况见表18-3(基于2010年数据)。
英国节能服务市场受能源市场条件变化的影响比较明显,通常是大型公司唱主角,主要参与的是国际建筑控制系统制造商的子公司和能源服务与能源供应公司,如达尔凯能源Dalkia(威立雅Veolia子公司)、霍尼韦尔Honeywell、Cofely(苏伊士环能集团)、西门子Siemens、丹佛斯Danfoss等公司。这些公司占据了全国80%左右的市场,其余20%则由中型公司(如Energ-G公司)承担。过去几年,越来越多的建筑商、设备管理和公用事业公司参与进来,这些公司通常是在提供其他通用服务的同时提供能源服务。相比之下,小型节能服务公司在市场上越来越难以立足。
英国通过限制CO2排放、金融手段、公私合作模式等促进能效提升投资和节能服务发展。同时,2009年颁布的英国低碳转型白皮书明确了到2020年实现34%的减排目标,英国可再生能源战略提出能源消费中可再生能源比例达到15%的目标,并于2010年4月和2011年4月分别实施了可再生能源电力和热能补贴政策,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节能服务业的发展。
表18-3 英国节能服务情况(2010年)
(资料来源:Angelica Marino,Paolo Bertoldi,Silvia Rezessy.Energy Service Companies Market in Europe Status Report 2010.[R].Luxembourg:Publications Office of the European Union,2010.)(www.xing528.com)
4.巴西:国际、国内机构协作下的节能服务
巴西的节能服务获得了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基金、加拿大政府、本国政府和银行等机构的大力支持,国内大约有40家节能服务公司,但其中能够开展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公司只有25家,按照2008年的统计,其投资额每年能达到约4 000万美元。[11]
为提升巴西工业竞争力,加拿大政府和巴西国家工业联合会在1990年代早期开展合作支持巴西节能服务业发展。由于一些备受瞩目的公共部门失败项目案例以及公共机构年度预算的制约,巴西节能服务公司大多活跃在工业领域。巴西发展银行为节能服务公司提供贷款支持,此外,世界银行同公共机构合作鼓励节能服务项目以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在污水处理厂进行应用,以降低基础设施运营成本。巴西在建设节能服务行业协会、行业认证程序、超级节能服务公司和公用事业节能服务方面得到了加拿大政府和国际顾问公司大量的支持,然而由于官僚及其他各种原因,最终只有节能服务行业协会(ABESCO)获得了成功。
(二)环境服务
1.美国:强制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代表
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初即规定政府必须将绿色产品列为优先采购对象,随后又通过联邦采购来绿化政府行动[12];美国法律规定企业污染环境必须支付治理费用,同时,对污水处理厂采用联邦环保局认定的处理技术并达到相关要求时可以申请获得较大比例的建设补助费用。美国是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发源地,也是实行强制性环境损害责任保险制度的代表,20世纪70年代以后美国将环境损害责任保险制度独立出来,在此基础上成立了专业的环境保护保险公司,承担污染事故第三者责任。[13]此外,美国《大气清洁法》和《清洁水法》规定企业对曾经污染过的地方的清理费用承担连带责任。[14]
美国环境服务企业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提供生活用水、废水、废弃物处理的大型公共基础设施企业;另一种主要是私人公司类,主要从事污染控制和污染治理等服务。代表企业有ITT Fluid power,U.S.Filter Corp等公司。[15]
2.法国:以完善的排污收费制度促进环境服务发展
法国在环境保护方面制定了较完善的排污收费制度,涉及固体垃圾废弃物、水污染、空气污染等方面,征收的巨额排污费则用于资助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法国在环境损害责任保险中采取任意性保险和强制性保险相结合的模式,并以任意险为主。①法国环境服务企业的优势主要集中在水处理和垃圾处理领域,典型代表是威立雅水务(Veolia子公司)和苏伊士集团(SUZE),两家公司在能源服务方面同样十分出色(如威立雅子公司达尔凯能源以及苏伊士环能集团)。威立雅水务和苏伊士环境集团分别是全球排名第一和第二的水务服务商。
(三)回收与利用服务
1.德国:以包装废弃物双元回收系统为代表的循环经济
德国是欧盟最早倡导发展循环经济且发展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主要通过立法规范、政策指引和推动、财税补贴优惠等措施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构建了完善的回收与利用服务体系。德国循环经济最典型的是包装废弃物收集和处理的双元回收系统(Duales System Deutschland,DSD)模式。[16]另外,德国在制造业企业内部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实现能源和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同时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在产业园区建立制造业企业之间的物质流网络,一部分企业的废弃物作为另一部分企业的原料进行回收利用,从而在园区内实现循环利用和废弃物“零排放”。这两种做法对应了西方国家两种典型的运行模式——“杜邦模式”和“卡伦堡模式”。[17]
2.法国:行业协会主导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在循环经济发展中,法国是行业协会推进模式的典型代表。法国在资源回收和循环利用方面重视地区、部门、行业之间的合作。如以废旧轮胎回收为例,2002年法国规定废旧轮胎强制回收制度,回收费用由生产商和销售商承担。2004年,旧轮胎回收与环保协会主导成立联营公司(参与者包括米其林、普利司通、固特异等14家主要轮胎生产和销售商)负责废旧轮胎回收,同时与上百家环保企业签约,对回收的废旧轮胎进行分类、翻新、再生等资源化处理,实现废弃资源回收利用一条龙服务。[18]
案 例
威立雅节能环保服务
威立雅环境集团是提供全方位环境服务企业的典型代表,能够为政府、工业企业和城市提供集投资建设、运营管理于一体的综合环境服务。威立雅公司业务包括水资源管理(威立雅水务)、废弃物管理(威立雅环境服务)、公共交通(威立雅交通)以及能源服务(威立雅能源),其中废弃物管理、水务管理和能源服务为其三个核心业务。以污泥处理为例,2010年,威立雅的全资子公司——VW-VES(香港)有限公司与香港特区政府环境保护署签订合同,获准负责香港污泥焚化处理设施项目的设计、建造及15年的运营,以最有效和经济的解决方法处理污泥。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污泥焚化设施之一,每天处理污泥量可达2 000吨。项目通过焚烧可产生高达14兆瓦电力供厂房使用,多余2兆瓦电力可并入电网;海水淡化厂生产可饮用水和生产用水,废水将被处理和再利用,实现零排放;先进的焚烧和烟气处理技术确保污泥处理符合最高的环保要求。
(资料来源:威立雅中国,http://www.veolia.cn/zh.)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