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务院26号文引领服务业新发展

国务院26号文引领服务业新发展

时间:2023-05-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7月28日,国务院出台了26号文,全局统筹的工作局面逐渐形成。26号文出台轰动一时,业界为之一振,各省市、各有关部门纷纷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贯彻落实,各有关协会等中介机构纷纷在其网站转发,形成一股学习发展生产服务业浪潮。再如26号文提出“抓紧研究制定生产性服务业及重点领域统计分类”,2015年我国发布了《生产性服务业分类》。(三)重要意义26号文是国务院首次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作出的全面部署,这是一个里程碑的事件。

国务院26号文引领服务业新发展

(一)出台背景

2013年,我国服务业在三产中的比例(46.1%)首次超过第二产业(43.9%),标志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的时期。随着国际分工越来越细化,企业急需打破“大而全”“小而全”的格局,生产服务业逐渐步入人们视野,迎来全新发展时期,各种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呈现,迸发出强劲的生命力。2014年5月14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首次部署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7月28日,国务院出台了26号文,全局统筹的工作局面逐渐形成。

(二)主要特点

(1)定位高,作用强。26号文开宗明义、开门见山,一针见血地指出:“生产性服务业涉及农业、工业等产业的多个环节,具有专业性强、创新活跃、产业融合度高、带动作用显著等特点,是全球产业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向结构调整要动力、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重大措施。”生产性服务业包括研发设计、第三方物流等领域,贯穿于整个制造业的前端、中端和后端,占据微笑曲线两头,占领价值链最高点,生产性服务业的作用可见一斑。

(2)导向定,任务明。26号文给生产服务业指明了方向,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要“以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为导向,引导企业进一步打破‘大而全’‘小而全’的格局,分离和外包非核心业务,向价值链高端延伸,促进我国产业逐步由生产制造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鼓励企业向价值链高端发展,推进农业生产和工业制造现代化,加快生产制造与信息技术服务融合”。生产服务业发展是社会分工不断细化的必然结果,高效率运作的产业体系需要高效率、专业化的服务业态出现。26号文提出了生产服务业发展的十一个重点领域,包括研发设计、第三方物流、融资租赁、信息技术服务、节能环保服务、检验检测认证、电子商务、商务咨询、服务外包、售后服务、人力资源服务和品牌建设,这是在国家层面细分生产服务业的重点领域。26号文全面系统地将生产服务业重点领域梳理出来,并明确这些任务的具体内容,具有重要意义。

(3)政策足,措施多。26号文提出了六个方面的政策导向:进一步扩大开放、完善财税政策、创新金融服务、完善土地和价格政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统计制度等举措,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完善财税政策、强化金融创新、有效供给土地、健全价格机制和加强基础工作等方面,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最大限度地激发企业和市场活力。26号文还提出了政策措施分工表,每一项政策措施具体到部门,具有非常强的实操性。(www.xing528.com)

(4)反映好,影响大。26号文出台轰动一时,业界为之一振,各省市、各有关部门纷纷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贯彻落实,各有关协会等中介机构纷纷在其网站转发,形成一股学习发展生产服务业浪潮。值得一提的是,广东省2014年12月出台的《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关于加快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就是根据广东实际提出了落实26号文的三大发展导向、十大重点工作和四大保障措施。2017年9月,《农业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指导意见》印发,这是我国第一个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专门文件。

(5)落实快,效果显。26号文的出台,政策的外溢作用不断显现,配套政策引导作用不断增强。如26号文提及“尽快将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扩大到服务业全领域”,2016年5月1日起,我国营改增试点全面启动,增加建筑业房地产业生活服务业、金融业等四个行业为营改增试点,营业税逐步退出,增值税制度不断完善。又如2016年《国土资源部关于支持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指出,“转产为国家鼓励发展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可以五年为限继续按原用途和土地权利类型使用土地”。再如26号文提出“抓紧研究制定生产性服务业及重点领域统计分类”,2015年我国发布了《生产性服务业分类》。

(三)重要意义

26号文是国务院首次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作出的全面部署,这是一个里程碑的事件。从国家战略层面肯定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地位,指明了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意义,并且对有关概念和内涵进行了划分,具有重大的基础作用。26号文提出了坚持市场主导、坚持突出重点、坚持创新驱动、坚持集聚发展的基本原则,明确了政府为生产服务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的政策措施。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既服务于生产,比如研发、设计,推动转型升级;又有利于改善消费环境,比如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扩大居民消费。把未来稳增长的着力点之一放在生产性服务业,通过生产性服务业助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