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服务能力含义
从生产服务业的功能和作用看,生产服务主要是为制造业发展提供中间性服务的活动。为此,生产服务业除了对其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外,还要评价其服务于制造业发展的能力,即考察生产服务业对制造业发展的支撑能力强不强、服务是否到位、生产服务业与制造业是否协同发展。
(二)评价指标选择
一个国家(地区)生产服务业的服务能力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内向服务能力,即衡量生产服务业对本国(地区)制造业发展的服务能力,强大的内向服务能力是引领本国(地区)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智能制造的关键;另一方面是生产服务业的对外辐射能力,即生产服务对本国(地区)以外区域制造业发展的服务能力。通过发展微笑曲线两端高附加值的生产服务业,形成对外服务辐射能力,是一个国家(地区)提升生产服务业国际(区域)竞争力的核心内容。这两方面能力的评价分别选择如下指标进行衡量。
1.生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服务能力
生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服务能力可以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来衡量:从需求角度看,制造业对生产服务业的消耗量,反映了制造业在生产过程对生产服务的需求量,具体可以通过计算制造业对生产服务业的直接消耗系数来衡量;从供给角度看,生产服务要素作为一种中间性投入,反映了生产服务对制造业的供给能力,具体可以通过计算投入服务化程度来衡量,而这两个指标均可以利用投入产出表计算得到。
(1)制造业对生产服务业的直接消耗系数。一个产业要生产产品既要消耗别的产业提供的产品,本身的产品也要被别的产业所消耗,从而构成产业与产业之间的相互消耗关系。直接消耗系数可以反映产业与产业之间存在的相互直接提供产品的依赖关系。例如,汽车制造业的生产过程需要直接消耗物流仓储服务,直接消耗系数越大,意味着汽车生产对物流仓储服务的需求就越大。反之,则低。(www.xing528.com)
(2)投入服务化程度。即生产服务要素在制造业生产的全部投入中所占的比例,比例越高,服务化程度越高。从趋势看,制造业服务化不断上升的趋势非常明显,反映了生产服务作为生产要素的重要性日益加强,制造企业为了获取竞争优势,将价值链由以制造为中心向以服务为中心转变。
2.生产服务业的对外辐射能力
生产服务业不仅可以服务于自身制造业企业的发展,如果服务能力强大,还可以对外提供服务,形成对外辐射能力,从而构成生产服务国际贸易。按照WTO于1994年签署的《服务贸易总协定》,服务贸易有四种提供方式。一是跨境交付,指服务的提供者在一成员方的领土内,向另一成员方领土内的消费者提供服务的方式,如在中国境内通过电信、邮政、计算机网络等手段实现对境外的外国消费者的服务;二是境外消费,指服务提供者在一成员方的领土内,向来自另一成员方的消费者提供服务的方式,如中国公民在其他国家短期居留期间,享受国外的医疗服务;三是商业存在,指一成员方的服务提供者在另一成员方领土内设立商业机构,在后者领土内为消费者提供服务的方式,如外国服务类企业在中国设立公司为中国企业或个人提供服务;四是自然人流动,指一成员方的服务提供者以自然人的身份进入另一成员方的领土内提供服务的方式,如某外国律师作为外国律师事务所的驻华代表到中国境内为消费者提供服务。从国境角度看,考察生产服务业对外辐射能力的大小,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生产服务进口量。即以服务贸易四种形式形成的生产服务进口量。
(2)生产服务出口量。即以服务贸易四种形式形成的生产服务出口量。
(3)生产服务贸易顺(逆)差。生产服务业的对外辐射能力表现为生产服务贸易的出口量大于进口量,形成生产服务贸易顺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