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 标】樊学镇李庄科村
【核心人物】造林大户李忠山
【关键词】造林;“疗治”贫穷;生态脱贫
“一个山里人,一生植树梦”,因树致富,并带动群众种树脱贫,坚定的做一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捍卫者与践行者。
图3-29 樊学镇李庄科村李忠山植树照
在黄土高原与毛乌素沙漠之间的定边县,有这么一些人,他们在风沙线上,在丘陵沟壑中,与风沙较劲,与干旱战斗,用心血和汗水,为屡遭风沙侵蚀和水土流水的故土疗治伤痕和贫穷。李忠山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
他喜欢种树,源于他喜爱树木;他喜爱树木,源于一个故事:天刚麻麻亮,年仅10岁的他背着书包去上学。山路转弯时,他看到山那边一只“狗”向他追来,他左右看看,没有一个人影,只有一颗大杏树。他急中生智,蹭蹭地爬上了树,跑过来的“狗”望了望树干高处的他,慢慢走下了山沟,他看到它的尾巴是长的,耷拉着,年幼的他恍然明白,自己躲过了一只狼的袭击。他抱住树干亲了又亲。自此,每逢清明节前后,他就在自家房前屋后栽树。他的聪慧,他的勤劳,被乡亲们看到眼里,他被选为村支书。
实行退耕还林政策时,他率先在自家的坡耕地和陡峭的荒坡上栽植山杏树,当年的造林成活率达到70%以上。第二年,他领到了国家兑现退耕还林政策的钱和粮,10000多元的种苗费和倒满粮仓的玉米和小麦,让李忠山喜悦满怀。
山杏树是曾经的救命树,现在的摇钱树,只要栽树,就能有钱有粮。李忠山的收获让乡亲们惊讶不已,更让他们心生羡慕。李忠山决心带动更多的人,栽植更多的山杏树,绿化更多的荒山,让更多的人富裕起来。(www.xing528.com)
春天来了,泥土解冻了,他带着大家上山挖坑栽树,汗水湿透了他们的衣服。从早晨忙到太阳落山,饿了,洋芋当干粮,渴了,就喝瓶子里提来的水。许多人的手掌磨出了血泡,鲜红的血渗进了䦆头把和铁锹把。这个春天,他们在村集体的荒山上栽植山桃、山杏400多亩。
多年的劳作经验告诉他,想要提高树苗成活率,蓄水保墒是前提,也是基础。这年秋天,李忠山带领村民在苍茫的白于山上大规模挖大坑进行整地。大伙每人攥着一把锋利的尖铁锹,在刚刚下过雨的山坡上,挥汗如雨。他们挖的是1立方米的鱼鳞坑,这样的大鱼鳞坑能够把山上的小径流拦截在坑里。翌年春天,树苗栽进了大鱼鳞坑。功夫不负有心人,这样的坑里长出来的树苗,果然经得住干旱高温,当年成活率达85%。村民们开心地笑了。
近年来,每逢春暖花开时,花朵绕山,花香怡人,花色染开,原来苍凉的山村面貌焕然一新。更让村民喜欢的是,每年秋季都有吴起县的人来收购杏核桃核,每斤3.5到4元,仅这一项,村民人均收入达2000元。加上家家都有的退耕还林补助、公益林补助金,原李庄科村民仅靠生态脱贫方面,人均收入超过五千元。这在黄土高原的白于山区是个了不起的数字。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擅于学习的李忠山不忘学习习总书记的重要论述。“生态扶贫,绿山富民,是一件好事。我们种下的退耕还林有1488亩,荒山造林有两万六千亩,还绿化了张湾子到寺沟的道路。为了让大山在冬季不荒凉,我们还试着栽种了油松、侧柏常绿树种1000亩。”李忠山站在满山红叶中,说起植树造林生态脱贫的好处,满脸洋溢着微笑。
李忠山就像他的名字一样,是忠于大山的汉子。他用智慧的技术和辛勤的劳动,把一座座千沟万壑的大山“疗治”成花果飘香、花叶迷人的大山,把一个靠天吃饭的贫穷山村“疗治”成共同向富的村庄。是他,带头让贫穷的村民走上良性致富的道路。他的理想正在实现的道路上。
【注释】
[1]四重保障,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住院医疗费用,经新农合补助、大病保险救助、民政救助后按有关政策规定再进行政府二次兜底报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