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产业扶贫:众筹股东、就业脱贫致富,田溪村成为旅游富民典范

产业扶贫:众筹股东、就业脱贫致富,田溪村成为旅游富民典范

时间:2023-05-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村民们通过众筹当上股东、通过就业脱贫致富,田溪村“ 村民众筹,旅游富民”的名声不胫而走。三是产业扶贫,所有易地扶贫搬迁户均参与产业扶贫项目,覆盖率100%,其中有劳动能力的户头采取委托帮扶模式,委托龙头企业种植茶树菇,并提供技术指导和务工就业岗位;无劳动能力的户头采取股份合作模式。产业脱贫,帮扶搬迁户实现自我“造血”、勤劳致富是关键。

产业扶贫:众筹股东、就业脱贫致富,田溪村成为旅游富民典范

搬迁是手段,脱贫是目的,幸福是期盼。

搬来了,住下了,真的能过上富裕的好日子吗?进入“后半程”,才是人民群众的真实期盼,是易地扶贫搬迁这部鸿篇巨制的高潮,也是脱贫攻坚总攻战役成败的关键

2016年5月,浏阳市张坊镇启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长沙市总工会驻田溪村第一书记皮晓萍记忆犹新,村民李有伦总是顾虑重重,迟迟不肯签订易地扶贫搬迁协议:“搬家成本大,搬家后活不下去。”

“工作的事,扶贫工作队会帮忙协调对接!”经过扶贫干部反复地解释说明,李有伦终于点头了。2017年底,田溪村共9户34名贫困群众搬进位于西溪磐石大峡谷旅游景区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

搬迁完成后,在工作队帮扶下,村里以规模合作社为龙头成立了湖南西溪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举全村之力发展乡村旅游。如今的田溪村,贫困村的面貌早已难觅踪迹,滑草场、跑马场、玻璃桥、果园民宿,网红景点比比皆是。村民们通过众筹当上股东、通过就业脱贫致富,田溪村“ 村民众筹,旅游富民”的名声不胫而走。(www.xing528.com)

“不再靠山吃山,探索致富新路。”这是浏阳扶贫干部总结的经验之谈。在浏阳市小河乡,产业扶贫正如火如荼,通过流转土地200多亩成立由易地扶贫搬迁户创建的优质稻合作社,采用“合作社+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模式带动多户搬迁户脱贫,“产业兴旺”的富裕小河已成为现实。在浏阳大围山镇大围山村,以龙朝岳为代表的搬迁户因地制宜发展种植业养殖业,最初从村里给的5箱扶贫种蜂开始养起,慢慢学习技术,积累经验,现已发展到种蜂20余箱。2016年起,他又开山栽种果树20余亩,2018年果树开始挂果,陆续产生了收益。他高兴地说:“2019年水果收入就有2万余元,包括打工收入,去年共赚了5万余元。”

宁乡市黄材镇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思路,建立了200亩蔬菜基地,让安置点居民有菜吃、能就业,并依托长沙野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炭河古城项目,与烟叶合作社、中药材基地、养鸡合作社等合作,实施劳动力安置转移、为农户增收;更通过“农户+公司”的方式,引导安置点居民走“民宿+度假”的发展新路,千手爱心大屋如今不仅是一个幸福新家园,更是一个具有自我“造血”功能的乡村旅游产业经济体

在长沙县高桥镇,贫困户易地搬迁完成后,一是教育医疗低保健康扶贫等方面政策可以继续享受。二是光伏发电补贴,每年可获得收益约3000元。三是产业扶贫,所有易地扶贫搬迁户均参与产业扶贫项目,覆盖率100%,其中有劳动能力的户头采取委托帮扶模式,委托龙头企业种植茶树菇,并提供技术指导和务工就业岗位;无劳动能力的户头采取股份合作模式。贫困户投入财政扶贫资金,按照已脱贫户1600元/人/年、未脱贫户4户6人3000元/人/年的标准,预期年收益不低于8%。

产业脱贫,帮扶搬迁户实现自我“造血”、勤劳致富是关键。“十三五”期间,长沙依托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县一特”、“一村一业”专项行动等重要载体,大力发展乡村产业,强化产业帮扶,帮助搬迁群众稳定就业,增收脱贫,增强自身“造血”功能,获得就业创业和致富机会。截至2020年6月,全市拆旧率100%,复垦率100%,脱贫率99.8%(按户统计,含兜底保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