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建梅,2008.物流服务创新动力机制分析[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7(2):78-80.
常亚平,孙威,张金隆,2013.研究生团队创新氛围的影响因素研究[J].科研管理,34(7):1-10.
陈佳贵,1995.关于企业生命周期与企业蜕变的探讨[J].中国工业经济(11):5-13.
陈劲,2013.全球化背景下的开放式创新:理论构建和实证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
陈劲,陈钰芬,2006.开放创新体系与企业技术创新资源配置[J].科研管理,27(3):1-8.
陈威豪,2006.创造与创新氛围研究述评[J].自然辩证法研究,22(11):15-19.
陈晓萍,徐淑英,樊景立,2008.组织与管理研究中的实证方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陈钰芬,2007.开放式创新的机理与动态模式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
陈钰芬,陈劲,2008.开放度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J].科学学研究,26(2):419-426.
陈祝平,刘艳彬,袁平,2010.服务创新的特点与政策的非必要性[J].中国软科学,12:43-48.
成思危,2001.认真开展案例研究,促进管理科学及管理教育发展[J].管理科学学报,4(5):1-6.
池仁勇,汤临佳,2008.企业外部创新网络与创新源的关联性特征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5(11):38-40.
方来坛,时勘,刘蓉晖,2012.团队创新氛围的研究述评[J].科研管理,33(6):146-153.
方来坛,张风华,2008.组织创新氛围:一个不断发展的研究领域[J].科学学研究,26(1):189-194.
高鹏,李媛,汤超颖,2009.TCI在我国的有效性验证:研发团队创新氛围的测度[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6):166-170.
耿昕,石金涛,陈梦婕,等,2011.团队创新气氛量表研究——基于长三角地区的实证分析[J].系统管理学报,20(6):696-701.
耿昕,石金涛,牛盼强,2011.创新气氛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综述[J].现代管理科学(3):17-19.
顾远东,彭纪生,2010.组织创新氛围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J].南开管理评论(1):30-41.
何黎明.在中国物流发展报告会上的讲话[OB/OL].(2011-01-20)[2019-10-10].https://wenku.baidu.com/view/c6d546ab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2c.html.
亨利·切萨布鲁夫,2010.开放创新的新范式[M].陈劲,等,译.北京:科学出版社.
亨利·切斯布朗,2013.开放式服务创新:新形势下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再思考[M].蔺雷,张晓思,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黄洁,2006.集群企业成长中的网络演化:机制与路径研究[D].浙江:浙江大学.
蒋春燕,2011.中国新兴企业自主创新陷阱突破路径分析[J].管理科学学报,14(4):36-49.
金盛华,郑建君,丁洁,2008.组织创新气氛的概念、测量及相关研究热点[J].心理学探新,28(3):67-72.
李泓桥,邵海静,2012.制度、技术及商业社会资本与新创企业创新绩效:环境动态性的调节作用[J].生产力研究(9):208-212.
李桦,储小平,郑馨,2011.双元性创新的研究进展和研究框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4):58-65.
李怀祖,2004.管理研究方法论[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李剑力,2009.探索性创新、开放性创新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J].科学学研究,27(9):1418-1427.
李世超,2012.产学合作关系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案例研究的概念模型与解释[J].科技进步与对策,29(5):6-13.
李伟铭,崔毅,陈泽鹏,等,2008.技术创新政策对中小企业创新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以企业资源投入和组织激励为中介变量[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9):61-65.
李媛,高鹏,方来坛,2009.创新氛围评估工具研究概述[J].科研管理(30):131-137.
梁洪松,2008.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组织创新动因作用机理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
林向红,王龙伟,陈浩然,2008.企业家导向、外部知识获取与自主创新关系研究——基于两种技术差异情景的比较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0):64-67.
蔺雷,吴贵生,2007.服务创新[M].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刘海潮,2010.基于集中度特征的战略、环境双向一致性研究[J].科研管理(4):67-72.
刘汉蓉,2006.政府政策对企业合作创新绩效的影响——基于重庆市的实证分析[J].改革与战略(3):129-132.
刘惠琴,张德,2007.高校学科团队中魅力型领导对团队创新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J].科研管理,28(4):185-191.
刘庆贤,肖洪钧,2009.工商管理领域中的案例研究方法理论建构[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0):15-20.
刘书翰,2005.新熊彼特服务创新研究:服务经济理论的新发展[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双月刊)(4):137-140.
刘顺忠,景丽芳,荣丽敏,2007.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创新政策研究[J].科学学研究,25(4):793-797.
刘洋,魏江,应瑛,2011.组织二元性:管理研究的一种新范式[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41(6):132-142.
刘益,李垣,1998.企业竞争优势形成的综合分析模型[J].管理工程学报,12(4):39-42.
刘云,石金涛,2009.基于KEYS的组织创新气氛量表开发[J].工业工程与管理,14(4):105-111.
刘云,石金涛,张文勤,2009.创新气氛的概念界定与量表验证[J].科学学研究,27(2):289-294.
柳卸林,2005.对服务创新研究的一些评论[J].科学学研究,23(6):856-860.
龙静,黄勋敬,余志杨,2012.政府支持行为对中小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服务性中介机构的作用[J].科学学研究,30(5):782-792.
卢福财,周鹏,2004.外部网络化与企业组织创新[J].中国工业经济(2):101-106.
罗伯特·K.殷,2012.案例研究:设计与方法[M].周海涛,等,译.6版.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马庆国,2002.管理统计:数据获取、统计原理、SPSS工具与应用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
孟雷,2004.三种企业竞争优势观的整合研究[J].管理评论,16(7):43-47.(www.xing528.com)
乔·迪德,福兰克·M赫尔,2011.服务创新对技术机会和市场需求的组织响应[M].李靖华,等,译.2版.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邱皓政,1999.组织创新环境的概念建构与测量工具发展[R].台北:技术创造力研讨会.
任爱莲,2010.创新开放度、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来自中小电子科技企业的证据[J].科技进步与对策,27(20):10-14.
任荣,徐向艺,2011.政府、产业环境、顾客与企业合作创新[J].山东大学学报(1):1-6.
沈占波,王伟,2009.服务创新范式述评及研究新趋向[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6):88-91.
苏敬勤,李召敏,2011.案例研究方法的运用模式及其关键指标[J].管理学报,8(3):340-347.
苏敬勤,崔淼,张竟浩,2010.环境、氛围与外部取向管理创新模式:理论与案例[J].科学学研究,28(3):459-466.
苏屹,李柏洲,2009.区域创新系统生命周期演化的动力要素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6):104-109.
隋杨,陈云云,王辉,2012.创新氛围、创新效能感与团队创新:团队领导的调节作用[J].心理学报,44(2):237-248.
孙冰,2007.企业自主创新动力机制研究[J].软科学,21(3):104-106.
孙锐,2009.中国企业组织创新气氛结构实证研究[J].科研管理,30(1):38-44.
孙希宝,2011.服务创新内涵及其研究视角[J].经济研究导刊(21):204-205.
孙笑明,崔文田,董劲威,2011.创新合作伙伴选择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32(11):173-179.
孙颖,陈通,毛维,2009.物流信息服务企业服务创新过程的关键影响要素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8):196-199.
王广发,2012.关系属性、共同生产对服务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
王家宝,陈继祥,2011.关系嵌入、学习能力与服务创新绩效——基于多案例的探索性研究[J].软科学(133):19-23.
王黎萤,2010.研发团队创新气氛的维度开发与结构验证[J].科学学研究,28(6):952-960.
王琳,2011.KIBS企业—顾客互动对服务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
王士红,徐彪,彭纪生,2013.组织氛围感知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基于知识共享意愿的中介效应[J].科研管理,34(5):130-135.
王松,盛亚,2013.不确定环境下集群创新网络合作度、开放度与集群增长绩效研究[J].科研管理,34(2):52-61.
王雁飞,朱瑜,2005.国外组织创新气氛研究概述[J].外国经济与管理,27(8):26-32.
王雁飞,朱瑜,2006.组织创新气氛的研究进展与展望[J].心理科学进展,14(3):443-449.
韦铁,鲁若愚,2012.多主体参与的服务创新模式管理研究——基于IBM案例的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4):26-29.
吴明隆,2010.结构方程模型——AMOS的操作与应用[M].3版.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吴治国,石金涛,杨帆,2008.组织创新气氛概念的讨论与界定[J].科学学研究,26(2):435-441.
伍蓓,2009.企业研发外包的模式、机理及动态演化特征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
伍勇,梁巧转,魏泽龙,2013.双元技术创新与市场导向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破坏性创新视角[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34(6):140-151.
项保华,张建东,2005.案例研究方法和战略管理研究[J].自然辩证法通讯(5):62-66.
辛枫冬,2011.网络关系对知识型服务业服务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
许冠南,2008.关系嵌入性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探索型学习的中介机制[D].浙江:浙江大学.
许晖,李文,2013.高科技企业组织学习与双元创新关系实证研究[J].管理科学(4):35-45.
许庆瑞,徐静,2004.嵌入知识共享平台提升组织创新能力[J].科学管理研究,22(1):13-19.
杨百寅,连欣,马月婷,2013.中国企业组织创新氛围的结构和测量[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34(8):44-55.
杨广,李江帆,2009.服务创新内涵、特征与模式[J].现代科学管理(6):51-53.
杨皎平,刘丽颖,牛似虎,2012.集群企业竞争强度与创新绩效关系的理论与实证——基于集群企业同质化程度的视角[J].软科学,26(4):23-27.
杨震宁,吕萍,王以华,2007.中国科技园绩效评估:基于企业需求的视角[J].科学学研究,25(5):864-870.
余菁,2004.案例研究与案例研究方法[J].经济管理(20):24-28.
张方华,2010.网络嵌入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概念模型与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4):110-119.
张海涛,龙立荣,2013.中国企业组织战略与组织创新气氛的关系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7(10):102-108.
张华胜,2006.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分析[J].中国软科学(4):15-23.
张洁,戚安邦,熊琴琴,2012.吸收能力形成的前因变量及其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分析——吸收能力作为中介变量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33(5):29-37.
张千军,刘益,王良,2013.基于权变视角的知识利用、知识开发以及双元性对外包项目绩效的影响研究[J].管理学报,10(7):1065-1071.
张炜,邢潇,2006.科技企业孵化器服务项目与服务绩效关系实证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4):159-164.
张文红,李曼,施建军,2012.服务创新中的整合研究方法:前沿探析和未来发展[J].华东经济管理,26(8):134-138.
赵剑波,杨震宁,王以华,2012.政府的引导作用对于集群中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基于国内科技园区数据的实证研究[J].科研管理,33(2):11-17.
郑建君,金盛华,2010.组织创新气氛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8(1):100-102.
钟桦,2012.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政府行为与企业创新关系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12):5-7.
周青,曾德明,毛崇峰,2006.高新技术企业协作R & D网络化发展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4(1):107-109.
周艺艺,平新乔,2007.产品市场的竞争与企业研发[J].产业经济评论,6(1):20-3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