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苏三山事件揭示的造假舞弊

苏三山事件揭示的造假舞弊

时间:2023-05-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93年11月发生的“苏三山”事件也是一个典型的利用散布假消息来操纵股市的案例。1993年10月7日、8日,湖南某县物资局一干部用单位的货款100万元,买进苏三山股票15万股。1993年11月6日,海南《特区证券报》头版头条发布了“北海正大置业致涵本报向社会公告收购苏三山股票”的消息,该消息称,到11月5日下午3:30分,北海正大置业公司已经持有苏三山股票的5.006%,并表示收购该公司的股票。

苏三山事件揭示的造假舞弊

股民要赚钱,必须通过股价的不断涨跌来实现。可偏偏很多时候股票价格的走向与一些股民的期望背道而驰。而能够改变股市走向的除了经济因素之外就是那些各种各样的消息。

某些心术不正的投资者就从这消息二字上打起了主意。既然天公不从人愿,那么他们就玩起了“人定胜天”的把戏,没有有利于他们的消息就捏造一个,通过散布谣言来哄抬或压低股价,从中渔利。在这方面的例子真是不胜枚举。

严某原是杭州邮电系统的一名临时工,后辞职到海南在一家代办处供职,由于干的不错,便掌握了一点财权,当他看到了不少人炒股赚了不少的钱,便利用手中的职权,偷偷挪用公款进行个人炒做,开始尝到了一点甜头。1992年下半年,他买进大量的行情看跌的“苏三山”,指望来年狠赚一把。可是当他以高价位买进后,“苏三山”则一跌再跌,显然他已被高价套牢。一直到1993年初,“苏三山”也不见攀升的势头,可正在这时,他供职单位又要查帐,为了不使自己的行为败露,又能达到狠赚一把的目的,一个罪恶的计划出台了。首先他大量买进“苏三山”,很多人见“苏三山”已无望回升,于是纷纷抛出。随后他潜回杭州,利用曾在邮电系统工作的便利,借用一台传真机向《海南证券报》报社发了一台假消息:据香港新闻界称,李嘉诚要收购一家大陆的大中型公司,其目标就是“苏三山”。当日《海南证券报》报社收到该消息后,在没有做任何证实真假与否的情况下,便将此消息排在次日(3月24日)该报的头版。结果使“苏三山”在若干个交易日内均跳空收盘,涨停收市。此后,严某潜回海南,把手上所有的“苏三山”全部抛出,平了单位的帐,赚了许多的钱。但是当“苏三山”在了解到行市后,马上向新闻界透露决无此消息,接着李嘉诚也表示决无此事,于是,“苏三山”狂跌不止,手中的“苏三山”几乎不值钱了,购买“苏三山”的股民遭受了巨大的损失。(www.xing528.com)

1993年11月发生的“苏三山”事件也是一个典型的利用散布假消息来操纵股市的案例。

1993年10月7日、8日,湖南某县物资局一干部用单位的货款100万元,买进苏三山股票15万股。然后,他以“北海正大置业公司”的名义,向深圳证券交易所发出匿名信,提出了要收购苏三山股票的虚假意向。然后,他又采取信函、传真、电话等方式,以“北海正大置业公司”的名义,向《特区证券报》通报所谓收购的虚假消息,要求公布。1993年11月6日,海南《特区证券报》头版头条发布了“北海正大置业致涵本报向社会公告收购苏三山股票”的消息,该消息称,到11月5日下午3:30分,北海正大置业公司已经持有苏三山股票的5.006%,并表示收购该公司的股票。消息一出,引起股市很大震动,该种股票价格飞涨。到了11月8日下午,也是消息.出来后的两天,在深圳证券交易所,苏三山股票价格从开盘的8.30元升到收市的11.40元时,他抛出了9500股。此后于11月9日,中国证监会发言人立即就此事发表谈话,指出根本没有收到北海正大的收购报告,工商部门也没有北海正大的企业登记记录,深圳证交所也没有北海正大的开户和交易记录。于是,三山股票价格又一路下跌,一大批跟风炒股的中小股民损失惨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