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的名医葛洪曰:“学之广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这番话道出了胡教授因有凌云壮志而表现出的那种使人为之敬佩的毅力。正是有这种超强的毅力,胡先生才能在 60多年的教学研究生涯中,成绩卓著。60多个春秋,是胡先生矢志民族教育、情系民族教育、辛勤耕耘的 60多年,是胡先生为繁荣和发展柯尔克孜学、中亚东干学、回族学及伊斯兰文化研究毕生奋斗的 60多年,也是胡先生以高度的责任感参加社会活动和进行友好交流的 60多年。
胡振华教授精通柯尔克孜(吉尔吉斯)语、维吾尔语、哈萨克语、土耳其语、乌兹别克语等属于突厥语族的语言,通晓俄罗斯语,借助词典可参考日语、英语有关专业资料。他还能用日语、蒙语、佤语、彝语进行一些一般会话,而且对中亚的东干(回族)语早有深入的研究。他之所以以超人的努力学习了多种语言,是基于对语言重要性的认识。他认为:“做学问最根本的是要占有第一手资料,切忌当二道贩子,而要挖掘第一手资料就需要有语言这个最基本的工具。”再一点就是他认为要学习研究一个民族的语言,必须要热爱这个民族,要为这个民族服务,要服务就必须要学好他们的语言。
胡振华教授的实践证明,语言和文字学得多了会使人视野开阔,视野开阔且观察得深入,才能发现新问题,研究新课题。胡振华教授的研究以突厥学为中心,涉及广泛的领域,包括语言学、文字学、文化学、艺术学、民族学、宗教学、历史学等等。对于回族研究,胡振华教授有自己的切入角度。他非常重视语言文学资料在回族研究中的重要地位。他的《回族与文化》一文,就利用了许多回族民间文学资料来论证回族先民曾使用过多种语言的历史事实。他在与人合作整理并出版《高昌馆课》与《高昌馆杂字》时,就对《华夷译语》中的《回回馆译语》产生兴趣,并做了一些搜集、整理工作。1985年,他应邀赴日本进行学术交流时,专程到京都大学文学部拜访了研究《回回馆译语》的知名专家本田实信教授,以探讨其中的一些问题;1990年,他再次应邀前往日本,在参观大阪外国语大学图书馆及京都大学文学部资料时,复制了五种版本的《回回馆译语》材料,其中有些版本是我国所没有的,非常珍贵。回国后,他根据日本学者的有关研究及自己对《回回馆译语》的了解,发表了《珍贵的回族文献——回回馆译语》(《中央民族大学学报》1995年第2期)一文,希望能引起有关方面的注意,以使尽快在我国出版这部对研究回回人的语言、文字、历史诸方面都有重要学术价值的珍贵文献。
胡振华教授还非常注意对国外回族的研究。他认为,回族是国内外民族融合而形成的,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许多回族移民国外,因此,回族也属于跨界民族。这样,研究回族就不能不注意国外的回族。早在 20世纪 50年代,他就与苏联著名东干诗人雅斯尔·十娃子及吉尔吉斯斯坦东干学家穆哈默德·苏尚洛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并开始了对东干人的研究。特别是 1989年以后,他曾数次应邀前往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访问,回国以后,发表了数篇有关东干人生活及其文化的文章,如《苏联回族及其文化》《今日苏联老回回》《苏联回族的语言文字》《苏联回族人的名字》《苏联知名回族学者》《中亚的东干族及其语言文字》等。1991年,胡振华教授去印度尼西亚访问,回国后写了《印度尼西亚访问记》(《新疆回族文学》1992年第3期),文中介绍了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的回族。在介绍、研究国外回族的同时,他也希望国外能了解中国回族,使回族学成为一门真正的国际学。他在国外讲学时,经常以回族学为主题。从 1994年起,他首次以“回族学”名义招收了外国留学生。1996年6月,在日本召开的伊斯兰教文化学术讨论会上,他的学生早乙女晃一在会上发言,介绍了他在中国学习回族学的体会,引起一定反响。为了使人们更全面地了解中国回族,胡教授联系多方面力量,经过几年的奔波,终于在 1993年出版了由他主编的、囊括了中国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港、台地区回族历史和现状的《中国回族》。这本书出版以后,受到广泛好评,在我国第二届民族图书评选中获得新闻出版署与国家民委联合颁发的二等奖。
胡振华教授在中亚东干学研究方面的成绩蜚声海内外,《中亚东干学研究》是其鼎力之作。这是一部比较全面地介绍东干族及东干学研究的著作,是对我国近些年来东干学研究方面的一部总结性著作。
东干族是中亚的回族,他们的根在中国,为了进行比较,这部著作把与东干族和东干语言文学有密切关系的介绍中国回族及中国回族语言文学的有关论文也选编进去了。该著作总结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东干学研究方面的成绩,为我国研究东干学的专家学者构建合作交流的平台,有利于提高我国东干学的研究水平;同时也向外国学者介绍了我国东干学的研究情况,有利于加强国内外学者间的合作交流,进一步增进我国各族人民与中亚各国人民的传统友谊。
广博的知识源于不懈的努力,丰硕的科研成果来自于胡振华教授超人的勤奋及追求博学完善的结果,迄今为止,他已经在国内外报刊上发表了两百多篇论文和文章,出版了十几部专著。这些文章、专著独到且享有盛誉,倾注了他大量的心血。
作为一位回族学者,胡振华教授还以高度的责任感致力于促进我国学者与中亚东干学者的广泛交流,为了实现穆哈买德·苏尚洛建议我们在中国培养研究东干学人才的美好遗愿,以及顺应“东干学热”的历史发展,在胡先生的积极努力下,在中央民族大学有关领导的大力支持下,1999年1月15日成立了东干学研究所,隶属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由胡振华教授任所长,王振忠任副所长。东干学研究所建立 10年以来在国际交流方面协助国家和学校做了一些事情,也进行了一些合作研究工作:向政府反映有关东干人的某些要求及建议,例如中亚东干人希望多招收些他们的子女来中国留学,学习汉语,邀请东干人的代表作为海外华人少数民族归国参观团成员回来参观访问;协助政府和学校接待来访的中亚东干学者;向中亚各东干协会或吉尔吉斯斯坦国家科学院东干学分部推荐和介绍要前去留学和访问的学者情况,做些牵线搭桥的工作;曾帮助多名博士研究生前往中亚进修或做田野调查,也推荐过一些中国学者或民族工作者前去访问;邀请国外学者来中央民族大学介绍国外研究东干学的情况,例如曾邀请日本学者犬塚优司教授来做日本著名语言学家桥本万太朗研究东干语情况的讲座;邀请中亚东干学学者来中央民族大学进行共同研究,例如邀请了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科学院东干学分部主任穆哈买德·依玛佐夫来校共同编出了《东干语汉语普通话日常用语对照词汇》等;与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研究会合作举行“中亚东干双语国际研讨会”,应邀出席在哈萨克斯坦举行的“东干人语言使用国际研讨会”;向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科学院撰写评审“通讯院士推荐材料”及“博士论文评审意见”;撰写和发表东干学方面的论文,有些论文被外国学者翻译成外文在国外发表,等等。(www.xing528.com)
非凡的语言才能使胡振华教授在国内外与众多的学者有了一定的联系与交流的机会。在出国讲学、进行学术交流和参加会议中,他不断向国外介绍中国民族语言的研究成果,介绍中国的民族状况、民族政策及民族地区的新变化,并为中国民族文化和经济的发展铺路搭桥。
从 20世纪 80年代起,他应邀出访法国、吉尔吉斯斯坦、日本、土耳其、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俄罗斯、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国讲学,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及学术交流活动,多次以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交流团负责人或顾问的身份进行文化交流。而且,他在宣传中国民族文化风情,加强与各国人民友谊的同时,还为民族地区文化和经济的发展促成了一些友好合作交流项目。
由于在频繁的国际交往中做了大量工作,结交了许多朋友,人们称赞他是 “民间友好使者”。1988年1月20日,土耳其驻华大使举行仪式,代表安卡拉大学文史地学院向他颁发功勋证书,表彰他在土耳其讲学期间为增进两国友好及文化交流做出的贡献。他还被日本岛根大学两度授予客座教授的称号,被日本滨田市聘为“特别市民”,并被我国宁夏对外友协聘为常务理事,被宁夏大学聘为兼职教授,被宁夏社会科学院聘为特邀研究员等等。
由于在教学及学术研究中的突出贡献,他成为新中国培养的、享受国务院颁发特殊津贴的、有突出贡献的民族语言专家和博士生导师。他的名字也被载入国内出版的《当代中国社会科学者大词典》《中国当代名人录》《中国民族语言学家》等十多部典籍及美国、英国、土耳其、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家出版的名人词典或百科全书中。1999年胡振华教授被吉尔吉斯斯坦国家科学院选举为外籍荣誉院士,2002年荣获吉尔吉斯斯坦总统亲自颁发的“玛纳斯”三级勋章,2009年10月被评为“首都教育 60 周年人物”,2012年6月荣获上海合作组织“丝绸之路人文合作奖”,2012年8月被选举为吉尔吉斯斯坦钦吉思·艾特马托夫研究院院士。
白头虽老赤心存,心如老骥常千里。而今已进入耄耋之年的胡振华教授总想在有生之年,为国家多培养一些人才,多做一些贡献。我们衷心祝愿胡教授永葆学术青春,以更加丰硕的成果奉献给人民,奉献给祖国!
[1]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
[2]“穆哈买德哥”是东干人对胡振华教授亲切的称呼,这里的“嫂子”指胡振华夫人穆淑惠女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