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比较研究:东干历史传说与中国民间创作的联系

比较研究:东干历史传说与中国民间创作的联系

时间:2023-05-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在研究中发现,东干历史传说题材的汇编与中国民间创作没有太大的区别。东干历史传说不仅作为中国民间创作的变体而在中国引起了大家广泛的兴趣,特别是其中一些姓名独有的特点和其引申意义,而且东干的历史传说常常给予历史人物一种全新的阐释。中国书面象形文字传统的丢失,毫无疑问,在东干历史传说中也得到了反映。

比较研究:东干历史传说与中国民间创作的联系

李莉[1]

摘 要:东干历史传说在东干民间创作遗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对东干历史传说与中国历史故事的比较研究,我们发现:许多东干历史传说是中国历史故事的变体,其中许多传说的情节与中国历史故事不完全相同,东干人与中国人对传说中的主人公所持的观点也有所不同,其神话的成分也多于中国历史故事。

关键词:东干历史传说 中国历史故事 比较研究

目前,东干人的民间口头创作在中国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包括近两三年内发表的一些有关东干人题材的作品,同时还刊登了东干人传统的抒情诗歌《青海民间诗歌集锦》,另外还有一些有关东干人新的生活和东干共产党农村农业合作社的新诗歌。

除了上述的资料外,这里我们想谈一谈历史传说,这是东干民间创作遗产中完全未知的一个领域。我们在研究中发现,东干历史传说题材的汇编与中国民间创作没有太大的区别。

三国时期英雄人物的许多故事几乎在两个类型的故事中同时流传,可谓是并驾齐驱,而在东干历史传说中,有关描写修建长城时一些将领的故事和诗歌也相当有名。另外,还有关于公元前 3世纪大将刘邦项羽韩信的传说,7世纪薛仁贵的逸闻,以及流传于苏联东干人中有关玄奘和他的徒弟猴王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的故事。

但这些作品的绝大部分在东干的历史传说中都做了一些改动,甚至有些已经发生了转义。比如前面提到的高僧玄奘,民间称其为“唐三藏”,非常有名,但在东干人的传说中,他并不是被派往印度去取佛经,而是前往阿拉伯求取古兰经。与此同时,中国历史故事和东干历史传说许多作品中的主人公并非都是僧侣,如长篇小说西游记》中的主角就是美猴王,书中表现了它的智慧、机敏、勇敢和对朋友的忠诚,而不是安静沉稳、缺乏表现力的高僧。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在中国有些家喻户晓的故事和诗歌,东干人却并未记录下来,比如:有关将领苏武被匈奴俘虏并流放到贝加尔湖的传说和公元 13世纪与入侵的契丹部落作战的民族英雄岳飞的故事。东干人记录的故事和流传的诗歌很少涉及这些内容,大概是因为他们与匈奴和契丹的战争无关。因此,关于这一战争的著作在东干地区没有流传下来。

东干历史传说不仅作为中国民间创作的变体而在中国引起了大家广泛的兴趣,特别是其中一些姓名独有的特点和其引申意义,而且东干的历史传说常常给予历史人物一种全新的阐释。

需要注意的是,东干人与中国人相比,很大程度上脱离了书面象形文字的传统,这是因为 20世纪 70年代,在俄罗斯生活的成千上万的东干人中,只有 5 个人懂汉语。中国书面象形文字传统的丢失,毫无疑问,在东干历史传说中也得到了反映。除此之外,散文(例如与歌曲相比)总是能最大限度地即兴发挥和自由改写,因为东干人的歌曲要特别考虑其严格的传统形式,通常歌曲中的所有事件,都必须按照月份来叙述。

东干历史传说中,一个有趣的例子是对霸王传说的记载。中国历史上,统治者项羽于公元前 3世纪初因镇压陈胜、吴广农民起义而著名,但在东干关于这一故事的民间传说中,主人公并非是霸王项羽,而是其大臣韩信。韩信在中国历史上很有名,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做了少许记载,他说,韩信青年时代是个贫民,一无所有,生活靠朋友接济,后来一位老妪出于同情接纳并养活了他。应该说,中国的民间传说准确记载了这一事实。弗·伊·谢曼诺夫翻译的这个中国传说中也提到了这位老妪。东干传说中的韩信也并不是一个富裕的人,东干人对他的记载是从他效忠霸王项羽开始的,只是在后来,讲述了他是如何与自己的哥哥一起瓜分父母的遗产的。

在东干的文本记载中,特别强调历史传说与故事本身的一致性,记录中除了主要的历史人物外,我们还发现了一些能预知人命运的神仙,这其中就提到了韩信,说他能活很长时间,可以消灾解难。同时还描写了韩信的一些古怪行为,如昏庸的霸王三次下令追捕韩信,但因韩信假装犯傻,都骗过了霸王而侥幸逃脱;有一次韩信竟坐在粪堆上吃小饼,还有一次他跳进污水坑里睡觉,竟然头朝下,脚朝天,因此,霸王觉得他可能傻了。

关于韩信的生平在司马迁的《史记》中有记载,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有关韩信的故事片段我们是从民间创作中了解到的。比如,有关刘邦的第一大臣萧何追韩信的情节被戏剧充分发挥,至今还在舞台上上演。其实,民族戏剧在讲述历史时,往往引入一些新人物,而这些人物在《史记》中并无记载(例如,张良为韩信写推荐信,建议刘邦重用韩信)。

另外,还有一个故事在民间创作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那就是吕后命令处决韩信。司马迁讲道,韩信与列侯陈豨商定举旗反叛,对付吕后,以捍卫自己手中的权力,而韩信本人又准备攻击(袭击)吕后。司马迁是这样描写韩信的:“吕后欲召,恐其党不就,乃与萧相国谋,诈令从上所来,言稀已得死,列侯群臣皆贺。相同绐信曰:‘虽疾,疆入贺。’信入,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宫钟室。”[2](www.xing528.com)

自宋(10世纪至13世纪)至今,对这个故事做过描述的中国民间说唱艺术(平话)专集是《吕后处决韩信》。将这部作品与司马迁的叙述对比,我们发现,民间创作中所有事件的展开基本上都是一样的,都是一些琐碎细节和对话的组合。例如,平话讲述了韩信被带到吕后面前时的情景:当看到吕后时,他双手垂下,沉默不语,泪如泉涌,只呼道:“冤枉呀!”吕后笑着答道:“密谋陈喜发动叛乱,难道还不够嘛!”韩信答道:“一个卑微的官员绝不可能有这样的企图……皇上回宫前,你不许走,到那时处决你也不晚,我们看一看你是怎样在皇权面前进行狡辩的。”但吕后不同意,这时韩信开口大骂:“你这可恶的贱人,在宫中秘藏陈博,并和他授受不亲,蒙蔽皇上,罪大莫及也!”[3]接着详细地描写了韩信和刽子手的对话。

有趣的是,谢曼诺夫翻译的居住在哈巴罗夫斯克(俄罗斯一城市)附近的中国人记录的传说,正面刻画了韩信的形象,把他描写成除暴安良的民族英雄,在这一传说中我们并没有发现后来处决韩信的片段。

东干的记载中,对处决韩信有独到的见解。需要指出的是,在东干人的记载中,完全没有举行起义的列侯陈豨,也没有刘邦政权复杂阴谋的记载,东干人的这一传说要简单得多。当皇上看到士兵对他的了解不如对韩信的了解时,他便决定无论如何都要除掉韩信。他想了很久,但什么办法都没想出来,要知道一切必须秘密进行,以便防止韩信谋反。皇后发觉丈夫郁郁寡欢,便问其何事,皇上沉默许久后终于说出了一切。阴险毒辣的皇后很快便想出了处置韩信的万全之策。第二天早晨,她吩咐在宫殿前的花园里摆上镀金的浴盆,并打发仆人去请韩信,而自己则脱了衣服开始洗澡。仆人领着毫无戒心的韩信穿过第一道门,而后领进第二道门,一直往前走。当韩信刚一踏进门槛,皇后便大声叫喊,就这样,韩信被抓,被指责想攻击吕后,因此要处决他。但是,处决他并非易事。首先,韩信要求不能用带有他名字的剑来杀他,人们立即查看所有的剑。原来,韩信在任职前早已预料到了这一结果,便吩咐所有的铁匠在每一把剑上都刻上他的名字;除此之外,韩信声明处决他的地方不能看见大地和天空,于是他被关在黑暗的浴室里,但是没有他的名字的剑却没能找到。到底以什么方式砍韩信的头,却想不出办法来,直到手持菜刀的厨师从厨房跑出来。刽子手一见高兴起来,便拿着这把菜刀砍下了韩信的头。这就是东干人有关韩信与楚霸王传说的结尾。需要指出的是,从东干人的传说与中国民间传说的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出,对这一情节的描述,无论是事件描述,还是主人公关系的描写,都有明显的差异。司马迁写道:“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但同时,司马迁又称赞韩信作为一个孝子对母亲陵墓的悉心看护(我们发现,按东干人的说法,韩信不但没有孝敬母亲,相反却杀害了自己的母亲)。

从中国民间传说来看,韩信的形象与暴君霸王是相对立的,韩信被正面描写,而东干人却将韩信刻画成阴险毒辣的人,东干人改变了对他的理解,将他称作“狠心”,他的名字已经转化成了普通名词。我们常常听到,东干人半开玩笑地称恶毒的人、好惹是生非的人和淘气的小孩子为“韩信”。

综上所述,我们初步得出以下结论:

1.东干历史传说是中国故事情节的变体,但也发现有时一些情节与中国人的记载是完全不一样的。

2.在许多传说中,东干人与中国人对传说中的主人公所持的观点不同。

在某些情况中我们会碰到一些转义的姓名、地理名称和故事情节,比如,由于把著名的人物孟姜女理解成了孟家女,因而东干人的传说中没有这个人物来源的传说,也就是说,没有提到她是神奇地出生于南瓜之中的。

3.东干人的历史传说中,神话的成分远远多于中国的历史故事。除了对韩信这一人物的传说外,还有对薛仁贵(公元 7世纪)的传说,其中有一些相当神奇的地方,比如,薛仁贵与老太婆(敌人心脏的保护者)的见面。

总之,笔者认为,应该继续收集东干人的历史传说,并继续进行与中国历史故事的比较研究。

[1]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2]司马迁:《史记·淮阴列传》,中华书局标点本,1982年第2 版,第2628页。

[3]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中华书局标点本,1982年第2 版,第2630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