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资产负债表审计揭示的公司内部欺诈问题及法律维权问题

资产负债表审计揭示的公司内部欺诈问题及法律维权问题

时间:2023-05-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表8-1资产负债表具体项目的审查续表续表续表续表续表内部审计人员李某在检查公司的资产负债表时,发现长期借款账户中的一笔借款,利息费用似乎有两次和其他几次的金额不同,各高出1 000元。王经理是大宇公司派出的经营管理者,负责经营百川公司。在销售环节的负责人员和财务人员原来都是中原公司的员工,他们对王经理的调查工作百般阻挠。将中原公司告上法庭,请求撤销合营合同,并且赔偿经济损失。

资产负债表审计揭示的公司内部欺诈问题及法律维权问题

具体说就是按照公司会计科目分类进行审查,见表8-1。

表8-1 资产负债表具体项目的审查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例8-1】内部审计人员李某在检查公司的资产负债表时,发现长期借款账户中的一笔借款,利息费用似乎有两次和其他几次的金额不同,各高出1 000元。李某认为有两种可能:

一是财务人员的一时过失;

二是财务人员故意多记长期借款利息,并贪污钱款。

于是李某开始调查取证,他检查了有关的借款合同和还款证明,发现借款合同上要求公司等额偿还借款利息,不存在浮动利率的情况。而还款证明上则记录公司偿还的利息金额与账面上相差1 000元,两次共差2 000元,显然这2 000元没有进银行。

李某询问会计人员,会计人员坚持说没有记错。内部审计人员将事情报告给公司经理,经理亲自过问,并且将审计人员提供的账簿和凭证进行核对,经理也认定这2 000元去向不明。

在各方的压力下,该名财务人员终于承认,自己私自将长期借款的利息金额改大,从中牟利。

在审查资产负债表时,特别要注意那些通过复杂计算得出的项目,如果财务人员愿意,他可以更改任何一个账户,特别是不容易直接看出的账户的数字为自己牟利,在前面的介绍中我们已经遇到过很多这样的例子。因此无论是公司管理者亲自查账,还是内部审计人员查账,注意账户在计算上是否存在问题是很重要的,但是有一点必须明确,并不是每一次数据的错误都是由会计人员的主观过失造成的,有的可能属于会计差错。因此,为了避免这方面出现问题,只能做好两方面的准备,缺一不可:(www.xing528.com)

一是选择一个值得信任的会计;

二是加强监管。

【例8-2】百川有限责任公司是大宇公司和中原公司各出资12 000 000元建立的,用于推广两家公司产品,同时代理其他品牌的产品。王经理是大宇公司派出的经营管理者,负责经营百川公司。

在最近的经营中,经常听到销售人员抱怨供货太慢,很多客户都气跑了。王经理不明白为什么好好的配送中心,供货会很慢。王经理经过调查才发现,公司资金周转出现困难,除了两个主要品牌的货物可以用赊购来保证外,其他几个代理的品牌都因为欠款太多而终止赊购,只能用货币资金直接购买。

王经理觉得很奇怪,这家公司建立不久,资金也都到位了,每次销售出去很少采用赊销,收回的资金足够支付进货费用,为什么要向这些单位赊购呢?又为什么现在连基本的运营资金都没有了?

(1)查证过程。

带着这些疑问,王经理开始调查公司的资金流动情况。

在查账过程中,王经理发现,公司存在很大的弊端。

在销售环节的负责人员和财务人员原来都是中原公司的员工,他们对王经理的调查工作百般阻挠。

王经理采取了声东击西的战略。表面上还是不闻不问。一天王经理自己来到公司的仓库,和库房保管员聊天,从库房保管员口里得知公司的进货销售得很快,后来进货的频率越来越慢,很多人来提货都提不到。王经理从库房保管员那里要了一份出库单和入库单。

“五一”接近,王经理组织了一次海南三亚游,将公司所有的主管经理都一起请去,让他们分别将工作交给下属做。财务部主任是王经理原来公司的同事,王经理有把握说服他。在飞机飞到三亚的那天,王经理借故家里有事,急忙赶回公司。

在财务部主任的帮助下,王经理终于将公司近期的会计资料全部拿到手里,经过王经理对照,公司虽然出库了很多的产品,但是销售收入却远远小于出库产品的实际销售金额;另一方面,虽然公司从中原公司进货不多,但是很多的账簿记录中都有:“贷:应付账款——中原公司”。

会计作账主要记录为:

借:银行存款

贷:应付账款——中原公司

借:应付账款——中原公司

贷:银行存款

王经理知道,应付账款是由于公司的赊购行为产生的,因此借方科目不应该是“银行存款”,如果公司能利用存款购买,就没有必要增加“应付账款”。所以第一笔会计分录显然是为了隐瞒销售收入;而第二笔记录,完全是中原公司抽逃投资资金的结果,“还给”该公司的款项,比从该公司赊购的产品价款多出30多万元。王经理将事情的经过向大宇公司管理层汇报,大宇公司十分重视,立刻组织人员进行更深入的调查,原来,对方公司投入的12 000 000元系银行贷款,眼看期限将至,所以他们采用这种方法,从新建立的公司中抽走资金。大宇公司的经营者对于合作时的疏忽后悔莫及。将中原公司告上法庭,请求撤销合营合同,并且赔偿经济损失。事后,百川公司改名为“腾飞”公司,成为大宇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2)结论。

在投资时,对对方的经济实力和投入机器等实物进行调查,查明其确实为该公司所有,而且作价合理。不能草草签订协议,否则最后吃亏的是自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