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鲜明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201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确立了金融回归本源、服务实体经济的发展基调。2018年以来,经济运行环境发生较大变化,经济发展亟须新的动力,中央提出新的“六稳”工作目标。在此任务下,如何实现“稳金融”,并充分发挥金融对实体经济的血脉作用,实现全面的稳增长,成为当前金融系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以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动力,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深挖我国金融体系存在的历史性、结构性缺陷,直面我国金融服务供给与金融服务需求之间的不平衡矛盾,强化金融服务功能、找准金融服务重点、有效服务实体经济和人民生活,激活经济增长动力,便成为下一阶段的任务重心。未来,吉林省金融服务创新也应立足于此,以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引领,紧扣经济结构调整需求和当前社会主要矛盾,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做到金融与实体良性互动循环。
1.以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支持创新发展
当前,伴随国内经济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经济的发展动力已由要素、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创新力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生命线和各地区强化竞争优势的重要砝码。通过创新驱动战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必然选择,通过推进一系列改革,摆脱高投入、高污染、低产出等恶性循环,进而实现经济结构和增长质量的脱胎换骨。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不断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获得快速发展,并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制造、生物、绿色低碳、数字创意等多个十万亿产值的新支柱产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在服务创新型经济方面,资本市场有着更大的优势,未来吉林省可将规范发展区域性股权市场作为重要抓手,不断提升、拓展和丰富市场功能,重点支持科创型企业;创新运用财政资金,撬动新兴产业。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吉林省金融机构可抓住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现代农业等支柱产业的发展机遇,在提供贷款等基础融资服务的同时,加大财务顾问、基金资管、资产证券化、股权投资、债转股、框架性合作等综合融资服务的供给,不断拓宽金融服务边界。
同时,随着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国民收入水平提升,消费正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拉动因素,居民消费也正从“吃穿住用行”等基本消费逐步转向健康、教育、养老、文化、旅游等发展型消费,从物质型消费转向服务型消费。庞大的居民财富、金融消费和投资需求为金融创新提供了巨大动力和广阔发展空间,与之相对应的是居民信用卡业务、个人信贷、出国金融、财富管理和私人银行等金融活动日趋活跃。吉林省可抓住服务业大发展的机遇,逐步完善自身的经济结构,为金融服务业的发展和优化提供更广阔空间。
2.以多元化的金融业态助力金融与实体协调发展
多年以来,我国直接融资市场欠发达,长期投资主体匮乏,股票市场“倒三角”问题突出。为此,坚定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拓宽股权融资渠道,提升资本市场发展质量,成为推动我国金融体系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今年以来,关于资本市场的建设着墨众多,资本市场改革已形成高度共识,并将进入一砖一瓦的实施阶段,加速推进。吉林省可借此改革契机,结合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着力打造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全力培育支持具有潜力的科创板企业上市,强化对上市企业信息披露和公司治理的全程监管,为资本市场发展创造良好生态环境,改变自身直接融资体系相对薄弱的现状;同时可加快构建本地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体系,进一步延伸保险广度和深度,促进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协调发展,促进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信托、期货、租赁、资产管理公司等多种金融业态的协同共进。
在打造多元金融业态的基础上,以功能完备的金融服务体系支持吉林省产业、企业等的协调发展也迎来巨大空间。通过合理的融资结构和创新的金融产品,既可支持主导产业、新兴产业的健康发展,又可支持科创型、中小微企业做优做强,更好地满足不同性质、不同规模、不同生命周期金融主体的多样化、系列化需求,助推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金融与实体协调互动。
3.以多层次的绿色金融体系保障绿色生态发展
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是引导要素资源向绿色产业合理配置和集约使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持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要求,是引领金融业发展新趋势、新潮流的有效途径,是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服务、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当前在吉林省的支柱产业中,传统汽车产业、大型石化产业均存在高耗能、高污染的特性,对当地的环境生态造成较大破坏。十九大报告强调指出,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跨越的关口。未来吉林省可抓住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打造西部生态经济区和东部绿色转型发展区的时机,以多层次绿色金融组织体系、多元化绿色金融产品服务体系和多层级政策支持服务体系,培育新产业集群,抢占产业链高端,实现经济增长与生态改善的平衡。一是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金融机构在吉林省设立绿色金融事业部和绿色分支机构,积极开展绿色信贷产品的设计、绿色债券和绿色信托产品的发行工作。二是引导设立各类绿色发展基金,重点投资绿色产业、绿色企业、绿色项目,按照市场化方式进行投资管理。三是依法推进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工作,逐步将一般环境风险企业纳入保险范围,扩大绿色保险的覆盖面。四是鼓励和引导设立环境权益交易机构,开展碳排放权、排污权、节能量(用能权)、水权、林权等交易,形成绿色产业数据中心。
4.以更融合的金融格局支撑全方位开放发展
开放是结构转型、东北振兴的助推剂。2015年3月,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路线图正式公布,其中明确了“长春建设成中蒙俄经济走廊节点城市、延吉(长白)建设成重点开发开放实验区、推进吉林省对俄陆海联运通道合作”等政策,吉林省成为打造“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省份之一。在新的发展背景下,吉林省抢抓机遇,谋篇布局,先是把长吉图开发开放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到“借港出海”开辟海外航线,面向全球积极寻找发展新坐标,再到吉林省“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实施长吉图开发开放与对接环渤海双翼共进,扩大向东向南开放,发展思路不断清晰与完善,老工业基地吉林正在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
伴随吉林省对外开放不断迈出新步伐,与“一带一路”建设融合越来越紧密,省内企业开始借势闯市场,地区间要素加剧流动,各级平台作用显现,区域一体化格局日渐明朗;更多外资也开始注目吉林,寻找振兴中的共赢机遇。“走出去、引进来”格局下,必然会加大相关企业对贸易融资、跨境结算、跨境担保等多方位金融服务的需求,加强区域间金融开发协同需求。同时,在区域开放加速的背景下,我国金融业全方位开放也迎来新阶段,为未来吉林省金融业在扩大外资机构比重、扩张服务和业务范围、优化金融行业生态、强化充分有序竞争等方面带来空间。
5.以更精准的金融服务推动普惠共享发展
当前,受制于发展意识、体制机制、经济结构等因素,吉林省金融服务的主体有所失衡,未来存在较大改进空间。2018年以来,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经济发展动力不足的背景下,稳定民企经营预期、激发民企经营活力,缓解民企融资难融资贵日益成为政策重心。尊重市场规律,精准支持优质民营企业,也成为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方向。为此,在政策引领下,不断强化吉林省对民营和小微企业的金融扶持和精准支持,不仅有助于增强地区经济活力,拓展就业面,增加居民收入,减缓劳动力外流;还能反过来进一步激发市场需求,优化经济结构,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慢慢形成经济的内循环,形成区域内生动力。在此基础上,经济的良性循环又会正反馈于金融体系,最终实现实体与金融的双优化。(www.xing528.com)
同时,作为农业大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农产品加工产业基地也是吉林省的重要发展规划之一。为此,通过不断优化基层金融服务结构,打通线下线上相结合的金融服务渠道,支持创新更丰富的涉农服务产品,多模式拓宽融资渠道,增强金融服务“三农”力度,促进城乡统筹协调,也成为吉林省未来金融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注释】
[1]李治亭:《东北通史》,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第489-502页。
[2]李延哲、高洋:《近代东北土匪的嬗变》,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7期。
[3]范立君:《近代东北移民与社会变迁1860—1931》,浙江大学博士论文,2005年。
[4]王小鲁、樊纲、余静文:《中国分省份市场化指数报告(2016)》,北京:社科文献出版社,2017年。在子指标中,吉林省的“政府与市场关系评分”位列全国第19位,“非国有经济发展评分”位列全国第17位,“产品市场的发育程度评分”位列全国第13位,“要素市场的发育程度评分”位列全国第17位,“市场中介组织的发育和法律制度环境评分”位列全国第16位。
[5]王小鲁、樊纲、马光荣:《中国分省企业经营环境指数2017年报告》,北京:社科文献出版社,2017年。
[6]参见常修泽:《东北振兴战略新论》,战略与管理,2017年第1期。
[7]对于在吉中央国有企业的具体资产规模,目前国务院国资委、吉林省均无确切数字。
[8]截至2017年底,吉林省国有企业资产总额15367.43亿元,负债总额8461.23亿元,国有资本及权益总额6433.1亿元;国有金融企业资产总额5372.96亿元,负债总额4766.55亿元,形成国有资产246.66亿元;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总额5384.92亿元,负债总额2224.27亿元,净资产总额3160.65亿元;国有自然资源资产中,国有土地794万公顷,已发现矿产150种,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398.83亿立方米,国有林地面积669.04万公顷、森林面积606.32万公顷、森林蓄积7.89亿立方米;共有湿地面积99.8万公顷。
[9]王馥瑶.“新常态”下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转型研究[D].2018.6
[10]张文朗,郑宇驰.中国的基建空间到底有多大[J/OL].中小企业,2019.3
[11]即立足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东北地区实施新一轮振兴战略机遇,突出发挥“五个优势”,推进“五项举措”,加快“五大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