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的外部环境对团队的创新和绩效有更明显的影响。企业进行创新活动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满足外界环境的变动性影响。(Teece,2007;Hagedoorn,2002)在企业合作创新的过程中必须综合考虑外部环境中的政治、法律、文化等因素。(Peng & Luo,2000)创新的本质是企业为了适应环境的动态变化和企业战略的调整,通过创新活动以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的一系列行为。(Prahalad &Hamel,1990)
有很多学者对企业外部的创新氛围做了划分,如影响新服务开发的外部环境主要为政策氛围、轨道环境和市场环境(Preissl,1998;Bilderbeek et al.,1998);刘益,李垣(1998)认为,企业创新的外部环境包括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和企业家环境;任荣,徐向艺(2011)认为,政府、产业环境、顾客构成了企业合作创新的外部环境。表4-1对这些研究中关于企业外部创新氛围做了归类。
表4-1 外部创新氛围的维度划分
续 表
数据来源:笔者整理。
由表4-1可见,上述学者对企业外部创新氛围的划分,主要集中体现在政策氛围、竞争氛围(包括市场)和合作氛围3个维度上,故本书中将外部创新氛围划分为政策氛围、竞争氛围、合作氛围3个维度。
(1)政策氛围与服务创新绩效
创新政策是政府鼓励企业参与创新活动的行为,包括相关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制度。(Preissl,1998)由于为电子商务提供物流服务的企业大部分都是中小企业,这些中小企业受到企业规模的限制,没有足够的资源,与各种外部组织的联系也不够紧密和牢固,所以并不利于创新。(Zhang & Li,2010)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的各种支持政策为他们的创新行为提供了资金支持与方向指引。关于政府的政策氛围对企业服务创新绩效影响机理的研究还很少,尤其针对我国具体国情、具体行业的实证研究就更匮乏。
本书通过探索性案例研究发现,政策氛围有助于提升企业服务创新绩效。比如,A企业受益于国家物流产业扶持政策,得到地方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能更快掌握行业动态信息,并很快将这些信息应用于新服务开发,不断推陈出新。B企业受益于国家物流产业扶持政策,在传化物流市场的规范下,企业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市场份额占到杭州萧山传化基地的十分之一。因而A企业和B企业的服务创新绩效都很高。而D企业因为基本得不到政策的扶持,故其在新知识探索方面表现力一般,新产品开发量极其有限,服务创新绩效也很一般。
大部分学者认为,政府在鼓励和培育创新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这将使企业的活动更具有创新性。(Libutti,2000)Zeng(2010)研究发现,与政府机构的合作对促进中小企业合作创新方面具有重要的直接影响。孙冰(2007)认为,政府支持是对自主创新影响最广的外部动力,政府的经费资助、税收优惠和购买行为等对推进企业自主创新活动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刘汉蓉(2006)通过对重庆市企业合作创新的调查研究发现,政府政策与合作创新绩效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政府制定相关的配套政策、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指导、加强对企业合作创新的宏观指导等都能够有效地促进合作创新的绩效。任荣,徐向艺(2011)认为,政府、顾客、产业环境等构成这一系统最重要的外部环境,他们对合作创新的成败影响重大。
(2)竞争氛围与服务创新绩效
行业竞争程度反映了特定行业的垄断、竞争程度,指某一特定市场中参与竞争的企业数量和企业参与竞争的总体投入和强度,是衡量市场结构的重要指标。(车维汉,张琳,2010)竞争者之间互动密度和规范形式与企业间的态度在彼此之间流动,进而形成了竞争氛围,竞争氛围是整个竞争压力中的一个关键成分。(Bengtsson & Solvell,2004)竞争氛围(Bengtsson,1998)可以用来很好地描述竞争作为创新的驱动因素。竞争氛围被视为产业结构和创新绩效之间的一个变量。
本书通过探索性案例研究发现,竞争氛围有助于提升企业服务创新绩效。比如,A企业与竞争对手目标市场相同,但经营产品有些微差别,提供客户有针对性的服务,企业和竞争对手有竞争也有合作,能更快掌握行业动态信息,并很快将这些信息应用于新服务开发,不断推陈出新;C企业行业内的竞争程度一般,市场利润率很低,在大项目上偶尔会有支持,企业的知识探索和利用性水平一般,因而两企业在服务创新绩效差异自然很大。(www.xing528.com)
为了保持和提高竞争优势,企业创新从广泛意义上成为最重要的主题。(Bengtsson & Solvell,2004)Feldmann & Audretsch(1999)表明,激烈竞争环境下的企业要比占垄断位置的企业更具有创新性。孙冰(2007)认为,市场竞争是迫使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的外部压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当企业的产品在市场上面临的竞争压力很大,并危及其市场地位时,企业就必须通过自主创新来增强其产品乃至企业的竞争力。企业意识到行业中的竞争特点对现存的竞争威胁,将会刺激到企业创新行为的发生。(Thakur & Hale,2013)Kanter(1988)提出,组织的外部经济状况和竞争环境有利于组织的创新。研究者表明激烈的竞争将会给企业带来压力,并刺激企业创新,对企业竞争优势提升有驱动作用。(Bengtsson &Kock,2000)基于对参与者之间竞争的关注,Gnyawali & Srivastava(2013)认为竞争密度可以增加企业创新开发的意识,增强进行创新项目的动机,因此强调企业创新方面的努力,并最终增加企业创新成果。
Feldmann & Audretsch(1999)表明,处于高度竞争环境下的企业比那些处于自治环境下的企业更具有创新性。Janssen et al.(2004)认为,环境动荡性、产品压力和竞争压力不仅需要创新,而且导致氛围成为取得创造力的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刘海潮(2010)探讨了合作企业间的战略相似性是影响企业合作创新动机和最终产出的重要因素,较高的战略一致性能够使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提升创新热情,增加创新产出。不过Geroski(1990)的研究结论与此相反,他们认为较高的行业竞争程度可能会影响企业合作创新的动力。
(3)合作氛围与服务创新绩效
创新被视为企业和环境互动过程的结果,企业内外各参与者之间合作的结果。合作被认为是一个创新的驱动因素,因此被期望带来好的效益,如取得规模经济、减少不确定性、进入新市场和获得补充性知识。(Miotti & Sachwald,2003)与客户、供应商、竞争对手及其他非市场主体所组成的网络和联盟是创新的关键来源。(Von Hippel,1988)
本书通过探索性案例研究发现,合作氛围有助于提升企业服务创新绩效。比如,A企业经常与客户联合开发项目,为客户量身定制服务,与供应商间关系紧密,与大学和科研机构保持紧密合作,因此其就能掌握更多市场和需求信息,相应地,企业知识探索和知识利用水平自然会得到提高;B企业与竞争对手分享信息系统,与信息系统供应商保持很好的私人关系,与大学建有产学研合作,派驻场员深入客户,因而上述两家企业的服务创新绩效都很好。
对于引起创新因素的关注也成为驱动创新的主要因素,这些因素中包括竞争压力,也包括合作因素。(Bengtsson & Solvell,2004)一些经验文献中也调查了不同合作类型的影响,不过得出的结果各不相同。服务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与客户直接而紧密的互动(Ramani & Kumar,2008),因此在服务情境下研究服务创新更需要基于客户的角度考虑,然而在服务部门研究客户、供应商与服务创新绩效的关系的研究相对很少(Matear et al.,2002)。Mention(2011)认为,企业有四种合作形式,基于市场(供应商和客户)、基于科学(大学和研究机构)、团队内部合作和与竞争者的合作。
①与客户形成的合作氛围
创新通常是对不确定或高水平需求环境的反应(West,2002)。团队创新可以减少环境中存在的不确定性,更好地满足需求(Bunce & West,1996)。顾客作为合作创新网络的成员之一,其参与必定会为企业合作创新提供更广泛的知识资源和更多的创新机遇。通常用合作描述与客户的紧密和需求的关系(Bengtsson & Solvell,2004)。服务创新相关文献都表明服务创新的成功与失败最明显的差异就在于客户参与的程度(Ngo & O'Cass,2013)。创新能力和客户参与紧密相关,强调创新的企业更可能试图调整企业创新供给与客户需求之间的适应度(Ngo & O'Cass,2013)。鼓励客户参与的企业在创新活动过程中能利用客户的能力(Blazevic & Lievens,2004)。通过客户参与,企业可以更好地学习、满足客户需求、提高绩效(Prahalad & Ramaswamy,2004)。因此,企业可以发展与客户的持续关系和与客户紧密合作工作,确保创新产出能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客户被视为创新产出中的活跃参与者,创新能力也通过创新环境鼓励企业增加客户参与机会(Ngo & O'Cass,2013)。鼓励客户成为企业创新服务和创新传递中的活跃参与者,可以同时有益于企业和客户。如客户参与可以降低企业成本,同时反过来客户也可以得到比较低的价格(Auh et al.,2007)。客户参与提高了服务质量,并最终带来企业绩效的提升(Ngo & O'Cass,2013)。
②与供应商形成的合作氛围
供应商在创新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供应商被认为是创新的主要来源(Von Hippel,1988)。服务几乎从不和服务供应商分离,不仅在交易过程中,也包括在概念过程中。一些服务甚至是联合构建的(如保险、抵押贷款),因此是个真正在供应方和需求方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Eisenhardt & Tabrizi(1995)认为,供应商具有与新产品开发相关的大量的和广泛的专业知识,这些知识的利用能够使企业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创造新的解决方案或新的方法。Kessler &Chakrabatri(1996)认为,供应商能够帮助企业识别潜在的技术问题,进而加速企业新产品的开发和对市场需求进行响应。Yli-Renko et al.(2001)指出,与供应商的网络关系能够促进知识的创造、获取和利用。
③与竞争者形成的合作氛围
研究者表明与竞争者合作对创新特别是高科技企业的创新非常重要。(Gnyawali & Park,2011)与竞争者的合作主要是为了共同解决所面临的不可控制的外部问题,竞争者之间会为了进行基础研究、建立行业标准或取得政府支持等而采取合作。(Nakamura,2003)Brandenburger & Nalebuff(1996)最初引入了竞合的概念,指的是企业同时追求竞争和合作的双重关系。与竞争对手的合作通常由愿意分担风险和成本的动机所驱动,并遵循新的规章限制和产业标准。(Nakamura,2003)竞合或许是关键的创新、组织学习、互补性的产品、能力和关键资源、领先用户 的来源。(Ritala & Hurmelinna-Laukkanen,2009;Watanabe et al.,2009)Inkpen(2006)等认为,对竞争对手开放,一方面可以共享资源和知识,产生一定的协同效应;另一方面也可让公司了解对手的技术水平和技术战略,从而有利于制订未来的竞争战略。他们通过案例研究发现,来自竞争者的信息往往比其他外部信息更有利于企业创新。
④与大学、研究机构形成的合作氛围
企业也需要与大学、研究机构和私有实验室建立合作创新关系,这些机构可以提供基本或应用性研究,科学知识或培训。Monjon & Waelbroeck(2003)发现,与欧洲大学的合作提高了引入新产品进入市场创新的可能性,而与美国机构的合作却有相反的影响。更有意思的是,他们认为使用过多的来自大学和非营利研究机构的信息资源会降低新产品引入市场创新的可能性。Mohnen &Hoareau(2003)断定进入市场的创新者易于从大学和政府资助的研究机构获取知识资源,但不和他们进行直接的合作。基于来自4个欧洲国家的9000份样本企业的调研数据,合作的企业中服务企业占比不到10%。Tether(2002)发现,与大学和研究机构合作在那些引入新市场创新的制造业和服务业中不是最常见的。Miotti & Sachwald(2003)认为,专利正向影响与公共研究机构的合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