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重新界定企业雇佣策略——非典型雇佣的内部复杂性

如何重新界定企业雇佣策略——非典型雇佣的内部复杂性

时间:2023-05-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些情况表明,已经不能简单地将短期的非典型雇佣方式视为坏的工作,需要进一步考察其中的情况来进行判断。非典型雇佣中内部管理方式的分化使我们意识到,非典型雇佣的情况已经变得十分复杂,仅仅依靠雇佣方式已经不能对这些复杂的情况进行区分了,所以必须要对企业雇佣管理方式,即雇佣策略进行重新界定。

如何重新界定企业雇佣策略——非典型雇佣的内部复杂性

很多学者,尤其是组织行为学领域的学者,常常将雇佣方式作为比较员工行为差别的依据。这在过去的情境中是非常合理的假定,因为典型的或正式的雇佣常常代表了高质量的工作,而非典型雇佣则意味着“坏的工作(badjobs)”,这种工作质量的差异可以将雇佣管理方式、员工的身份地位和员工的表现区分开。在很多已有的理论中,如内部劳动力市场与劳动力市场的分割理论,认为非典型雇佣的员工属于边缘化的群体,相比于典型员工,企业对这些员工的投入是较低的,这表现在工资收入低、晋升和培训机会少等方面,通常非典型雇佣员工具有低技能职位(Kalleberg et al.,1997)、缺乏工作安全和不确定的工资收入以及获得福利限制的特点(Harrison,1997;McGovern et al.,2004)。因而,已有的研究大都认为,员工的雇佣类型会在较大程度上代表了其在企业中的经济社会身份,并会体现出工作态度与行为的差异。

但在当前的雇佣方式多元化中情况变得更加复杂了,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雇佣方式多元化所增加的基本都是非典型雇佣方式,并且不同的非典型雇佣方式之间也存在着区别(时博、李新建,2008),即非典型雇佣方式本身的多样性;二是非典型雇佣员工群体内部的复杂性,在很多非典型雇佣中,尤其是对知识员工的非典型雇佣具有很高的质量,他们的待遇常常与典型员工等同。

在对非典型雇佣的研究中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视角(Kunda,2002):第一种视角被称为雇佣关系视角,这种视角与传统的观点类似,它认为非典型雇佣方式意味着较差的工作,以这种方式雇佣的劳动者将面临质量较低且缺乏持续性的工作,非典型雇佣方式的广泛使用不仅恶化了员工的工作待遇,而且也降低了员工对企业的忠诚与投入(Osterman,1996;Cappelli,1999;Tsui,1997);第二种视角为自由人(freeagent)视角,这种观点则截然不同,认为非典型雇佣可以使员工获得更高的收入、更多职业发展机会和更加自由的工作环境,而企业可以通过非典型雇佣快速地获得企业外的知识员工,避免知识的瓶颈和人员的刚性(Bridges,1994;Pink,1998;Beck,1992;Darby,1997)。这两种关于非典型雇佣的不同观点实际上都存在合理的因素,差别在于他们所关注的非典型雇佣的群体是不同的。前者主要针对的是低技能或一般性的劳动者,而后者针对的主要是企业中的知识型或高技能员工,这不仅体现了员工技能水平的差别,也体现了企业在同样的雇佣安排下雇佣管理方式的差别。(www.xing528.com)

这些情况表明,已经不能简单地将短期的非典型雇佣方式视为坏的工作,需要进一步考察其中的情况来进行判断。非典型雇佣中内部管理方式的分化使我们意识到,非典型雇佣的情况已经变得十分复杂,仅仅依靠雇佣方式已经不能对这些复杂的情况进行区分了,所以必须要对企业雇佣管理方式,即雇佣策略进行重新界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