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财税改革:从农村税费试点到1350亿元节省

财税改革:从农村税费试点到1350亿元节省

时间:2023-05-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到2000年中央批准进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后,情况逐步有了变化。但当时的安徽省委书记正好调到江苏去了,他就按原准备扩大试点的考虑在省里研究后,以省委省政府的名义给全省农民发了一封公开信,公布了江苏省明年开始税费改革的方案。加上国有农垦系统免除的农业税收,农村税费改革共计给农民省下了约1350亿元。这一项项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农民基本社会保障制度,都是从农村税费改革之后才逐步建立起来的。

财税改革:从农村税费试点到1350亿元节省

农村实行税费改革以前,公共财政投在农村的比重是很有限的。所以农村的道路要农民自己修,农村的学校要农民自己建,而且农村学校的老师绝大部分是民办的;以前搞过的农民合作医疗后来垮掉了,所以农民就医难,就医贵。到2000年中央批准进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后,情况逐步有了变化。1999年以前向农民征收的税收有四项:农业税、农业特产税、牧业税和牲畜屠宰税,这四项税合计是300多亿元;第二块是收费。乡镇政府要向农民收取五项费用,也叫五统筹:农村义务教育费统筹、计划生育费统筹、民兵训练费用统筹、军烈属优抚费用统筹、农村修路架桥费用统筹。当时财政没有钱,乡镇公共服务的经费只能让农民自己去统筹。村里也有公益性的事务要做,向农民收取三项提留:公积金、公益金和共同生产管理费。公积金就是村里修建和维护水渠、道路等要花钱,公益金就是照顾“五保户”、鳏寡孤独的费用;共同生产管理费主要是干部的误工补贴,还有生产上的水费、电费等。这八项钱要向农民收取近600亿元,是国家农业税收的近两倍。还有两项劳役,农民叫“两工”:义务工和积累工。义务工是战争年代留下来的,那时候解放区要出义务工,抬担架、送弹药、送粮草,一直延续下来,后来乡村搞工程时,农民就要出义务工;积累工是合作社、人民公社以后,搞水利、修道路等,要农民出劳动积累工。这“两工”一直延续下来,到20世纪90年代末,按照规定一个整劳力一年一般要出15—20个“两工”(各地情况不一样)。但那时候农民劳动力已经开始流动,所以“两工”可以折款,不出工就交钱,“两工”折款大概是近100亿元。此外还有向农民乱摊派、乱集资、乱罚款等大概有200亿元。所以农民那时候的全部负担接近1300亿元,而其中国家的税收只占300多亿。2000年国务院提出费改税试点,把农民的负担从近1300亿元降到800多亿元,减轻了农民的实际负担。这件事是1999年商定的。第一年原来准备先安排三个省搞试点,但2000年元旦过后有两个省来电报说干不了,最后就只有安徽省搞。按照安徽省的算法中央要补贴10亿元,结果到了年底补了17亿元,因为过去向农民“搭车”收费的太多,没有算在里面。这样一来,硬缺口就出来了,而且最硬的缺口就是农村义务教育的经费。这就不得不决定暂缓扩大试点一年,2001年的税费改革试点仍然只在安徽进行。但当时的安徽省委书记正好调到江苏去了,他就按原准备扩大试点的考虑在省里研究后,以省委省政府的名义给全省农民发了一封公开信,公布了江苏省明年开始税费改革的方案。但3月全国人代会之后,国务院决定暂时不扩大试点了。于是江苏省给中央打报告说不要中央补贴,自费改革。这样,2001年就又扩大了一个试点省。2002年试点扩大,2003年时机成熟,全国各省区市都推开了农村税费改革。2004年为了提高农民积极性,开始降低农业税税率,并宣布到年内全面取消农业税。税费改革试点把农业税及其附加(附加是代村集体组织收取的“三提留”)合计定为农业产值的8.4%,但到2005年各地基本上都取消了农业税收。2005年年底国务院向中央报告之后,把取消农业税的意见报到人大常委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国务院这个意见,宣布从2006年1月1日起,废止农业税。加上国有农垦系统免除的农业税收,农村税费改革共计给农民省下了约1350亿元。农业税都免除了,乡镇的“五统筹”、村级组织的“三提留”也都没有了,于是农村的基本公共服务就只能由财政来出钱,而且大头都是来自中央。这样,公共财政的资金开始对农村和农民覆盖了。

另一个方面,是从2004年起,财政开始对农业生产者进行直接补贴。一开始是三项:种粮补贴、良种补贴、购买农机具补贴,后来又加上了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综合补贴。第一年三项补贴合计是146亿元,到现在四项补贴每年近1700亿元,这是用公共财政的资金建立起了我国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

还有一大块就是公共财政对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支出。先是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03年搞试点的时候,每个人的筹资标准是30元,由中央政府出10元,地方政府出10元,农民自己出10元。以后逐年提升。到2016年的筹资标准已达到每人420元,其中中央和地方财政补贴270元,农民自己出150元。目前,政策范围内的门诊和住院费用,新农合的报销比例可以达到50%和75%。还有农村的义务教育,最初在农村实行彻底的免费教育,不收学杂费,后来推广到城镇,但国家对农村的孩子提供免费教材,由政府购买;城里孩子的教材现在还是家长掏钱买的。2008年又推出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目前大概有4800万农村生活困难群众纳入了低保网。2010年又推出农村新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目前大概有5亿农村人口已经加入了社会养老保险体系。

这一项项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农民基本社会保障制度,都是从农村税费改革之后才逐步建立起来的。因此,可以说,从税费改革开始,才逐步实现公共财政的雨露阳光普照农村大地、惠及广大农民,这十多年间的变化是很大的。(www.xing528.com)

这里还应该讲到农村的扶贫工作。有些人讲农村扶贫似乎是越扶越多,这主要是对农村贫困标准的变化不了解。我国开始建立国家扶贫制度是在1984年。最初在农业部设立了一个西部贫困地区扶贫开发办公室,主要指三西地区,就是甘肃、宁夏的定西、海西和西海固三地州,后来逐步扩大。到了1993年国务院制定了“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按照1993年贫困标准统计的农村贫困人口是8000万人,当时提出用七年时间,到2000年要解决这8000万人的脱困问题。到2000年又制定了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扶贫规划,2011年又制定第二个十年扶贫规划,2015年中央发出了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在这20多年时间中国家对农村贫困人口的标准提高了几次,每提高一次,贫困人口的数量都会有明显增加,差不多是每提高一块钱的标准就要增加10万农村贫困人口。这一轮提高农村贫困标准之前,根据2010年的统计,农村贫困人口只剩下2688万人。制定新十年的扶贫纲要时,就研究要不要提高标准。2010年以前的农村贫困标准是1196元,这个标准是2008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定的。之前农村贫困人口分了两档:一档叫贫困人口,一档叫低收入人口。后来十七届三中全会考虑让贫困人口的标准往上靠,靠到农村低收入人口这个标准,于是就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到了2011年,中央认真研究了新十年农村扶贫纲要到底对贫困人口实行什么标准,最后决定提高到2300元,比原标准一下子提高了92%。2300元的标准现在仍在执行,并根据物价指数每年对以现价计算的标准实行滚动。按照这个标准,2015年底的现价农村贫困标准是2855元,贫困人口是5575万人。从2010年贫困标准提高后农村有1.2亿多贫困人口,减到2015年的5575万人,这些年的扶贫工作是有明显成效的。

世界银行认为,我国农村的贫困标准是高于他们提出的国际标准的。世界银行提出的国际贫困标准有过几次变动,一开始是每人每天1美元,后来提到1.25美元,后来提到1.5美元,现在是1.9美元,但折算成本币的时候用的是购买力平价的方法。因为用汇率折算有几大问题:第一是各国的外汇储备和外汇管理制度是不一样的,因此对各国的汇率无法作直接的比较;第二是汇率主要是依据可贸易商品的价格折算出来的,而贫困人口的生活必需品大多数都不是国际贸易商品,所以要用购买力平价来计算。根据中国城乡居民的实际生活水平,世界银行对中国的购买力平价(美元兑换人民币的比值)做了一个区分,一个是城镇的水平,大概是1美元兑4元人民币,按这个标准我们的农村贫困标准已经高于每人每天1.9美元这个国际标准;如果是用乡村的购买力平价来计算(1美元兑换3.05元人民币),我国农村的贫困标准就大大高于国际标准了。因此,直接拿汇率来计算是不对的。

根据国际经验,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贫困人口如果降到了只占总人口的3%以下,基本就降不下去了,因为人群中大概有3%的人是完全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人,这部分人靠扶贫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只能靠社会政策的救助。2015年我国农村的贫困发生率是5.7%(贫困人口在农村总人口中的比重),测算下来,大概有2000万左右的农村贫困人口实际上是要靠国家的低保政策来兜底的。因此现在提出,农村基本生活保障这条线,要逐步和贫困标准这条线实行两线合一,才能解决这部分人口的脱贫问题。当然,扶贫的难度还非常大,有自然环境的因素,也有社会因素。到贫困程度深的地区去就能看到,因为生产生活方式、自然条件恶劣等因素,要实现那里的贫困人口脱贫,难度非常大,确实是一场攻坚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