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打通堵点强化支持,激发民生服务业投资热情

打通堵点强化支持,激发民生服务业投资热情

时间:2023-05-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社会力量投资民生服务业还面临不少痛点堵点,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第一,进一步简审批去繁琐。

打通堵点强化支持,激发民生服务业投资热情

姜秀谦 孙慧峰 方广宇

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教育医疗养老等服务业,既有利于更好保障改善民生,也有利于增消费扩投资,有着巨大发展空间。据测算,到2020年我国教育培训市场规模将突破3万亿元,养老服务消费规模超过1.7万亿元,健康服务业规模达到8万亿元以上。目前社会力量投资民生服务业还面临不少痛点堵点,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第一,进一步简审批去繁琐。从法规和政策上看,目前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已基本对民间资本放开,但在一些方面还需进一步精简优化行政审批,破除各种“玻璃门”“弹簧门”,真正让他们顺畅进入、公平竞争。针对民间资本投资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大多采取连锁式经营的特点,改变“一点一证”的做法,可实行“一区一证”或“一企一证”,减轻办证负担。对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可通过事前制定标准、事中事后强化监管来保证,加快落实取消“养老机构设立许可”。提高设施报建环节审批便利度,有条件的地方可探索建立“绿色通道”,推进规划选址、建设用地、环评审批、节能审查等“一站式审批”。消防审验难是教育、医疗、养老等机构普遍反映的最突出“痛点”,应加快修订《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充分征求教育、医疗、养老等机构的意见,根据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民生服务业机构,制定既保证安全又切实可行的消防标准。对现存大量未取得消防备案的教育、医疗、养老等机构,应根据实际情况帮助其进行整改,在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前提下,为其办理相关手续,解决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

第二,增加民生服务业用地供给。座谈中大家普遍认为,发展民生服务业是百姓生活的急需,社会效益远大于经济效益,应当优先供地。建议:一是将民生服务业用地统筹纳入城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用地规划,保障其合理用地需求。可调整现行用地分类标准,在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大类中,再单列养老机构、养老社区用地小类。对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用地确定独立的基准地价,并适当下调教育、医疗卫生、养老等公共服务用地价格。二是探索差别化用地供应政策。对非营利性机构举办民生服务业,符合政策要求的,落实以划拨方式供地;对营利性机构可采用协议出让或租赁等方式。探索实施土地年租等低收益、长周期特点的供地方式。三是支持盘活存量闲置土地和房屋资源。对利用闲置厂房仓库等举办民生服务业和公共服务的,加快用地性质转换审批,通过拍卖、租赁等方式转为民生服务业用途。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中,鼓励利用集体建设用地用房兴办社会服务业。目前,90%以上的老年人都希望在社区居家养老,有关文件明确规定,新建小区要按人均不低于0.1平方米的标准配建养老设施。这是一条刚性要求,应当落实到位。

第三,着力破解融资难题。教育、医疗、养老等服务业投入大、周期长,能否获得持续稳定的资金支持至关重要。建议:一是创新融资服务方式,允许民生服务业项目以未来的现金流或资产收益、政府购买服务协议、知识产权等作为增信,获得银行的授信额度。拓宽信贷抵押担保物范围,允许营利性民办教育、医疗、养老等机构以自有产权的土地、房产或大型设备作为抵押。二是支持符合条件的民生服务企业通过发债、上市等方式融资。三是推动政策性金融机构开发更多适合民生服务业的融资产品,同时政府给予贴息支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设立养老产业投资基金

第四,妥善处理民非转企问题。建议:允许民非单位重新注册为营利性企业,考虑历史因素和事业长远发展需要,对政策修改前设立的民非单位,允许出资人取得一定比例的剩余资产;对于仍然选择登记为民非单位的,也应进一步明确出资人的资产权益。今后,逐步将一些针对非营利性机构的补贴、税收等优惠政策向营利性机构延伸,缩小两种身份的“待遇差距”。(www.xing528.com)

第五,进一步完善税费支持政策。借鉴国际经验,降低教育、医疗、养老等服务企业的所得税率。对餐费收入,免征增值税。允许将家庭的养老服务支出在个人所得税前予以抵扣。调研中我们还发现,近年来使用银行卡支付的比率不断提高,一些医疗、养老机构刷卡费负担较重。湖南某康复医院反映,2017年该院支付的银行卡手续费高达110万元。201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印发的《关于完善银行卡刷卡手续费定价机制的通知》,已经明确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教育机构、社会福利机构、养老及慈善机构,实行发卡行服务费和网络服务费全额减免,但相关营利性机构仍与百货、批发等列入一般事业类,收取0.78%的银行卡交易手续费。建议将营利性的教育、医疗、养老等机构纳入民生类或公益类,降低或者免除银行卡交易手续费。

第六,创新支持和引导民办机构发展的方式。探索公私合作新模式,支持民间资本通过合资、合作、收购、兼并等多种形式,参与公办机构改制,大力发展“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模式。鼓励民间资本利用“互联网+”对传统的教育、医疗、养老等行业进行改造提升,促进优质服务资源向偏远地区、基层群众延伸。调研中我们发现,民办口腔、眼科、妇产等专科医院,大都经营得红红火火,而有些民办综合医院运行较为困难。这表明,民办机构错位发展、差异化发展,在公立机构覆盖不到、服务不到位的领域“深耕细作”,更有发展前景。应加强规划引导,鼓励民间资本更多进入特色教育、专科医疗、高端养老等细分领域,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第七,加强和改进对民生服务业的监管。目前,对教育、医疗、养老等服务业的监管还相对欠缺,少数部门只批不管、当“甩手掌柜”,审批发证后就很少去进行实际监管,往往出了问题才疾风骤雨式地处理。同时,许多企业反映,政府对民办和公办的监管也没有“一碗水端平”,个别民办机构出了问题就大肆渲染,而公办机构出了问题则遮遮掩掩。为此,要加强对民办教育、医疗、养老等机构的公平监管、有效监管,推动其提高服务质量。相关政府机构,不论是登记机关、行业主管部门,还是其他相关专业部门,都应担负起监管责任,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当然,对民生服务业涌现出来的新业态、新模式,要实行包容审慎监管,区分不同情况,量身定制监管模式和标准规范。

第八,扩大民生服务业对外开放。民生服务业不仅要让民间资本进入,也要让外资进入。这有利于促进市场竞争,增加高质量服务供给。有的职业教育机构与德国企业合作,引入其先进理念和方法,培训出一批素质较高的人才,学生毕业后根本不愁就业出路。现在不少国内居民到美国去看癌症、到韩国日本整容,就是因为那里的技术高、服务质量好。养老领域也存在类似问题。建议进一步放宽外资开办专科医院、养老机构、职业学校等的门槛,更好满足群众多样化、差异化、个性化需求。

第九,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人才是民办教育、医疗、养老等机构发展的重要支撑,但现在最缺的恰恰是人才。建议:推进教育、医疗、养老等相关职业和技能培训体系建设,大力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大力度培养老年医学、康复、护理、营养、心理、康复辅具配置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对短缺人才实行订单式培养。对民办机构人才在职称评定、社会保障、科研项目申请等方面,实行与国有机构同等的政策,拓展相关专业人员职业发展空间。盘活用好现有人才,落实医师多点执业等政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