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特征是供求基本平衡经济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特征是供求基本平衡经济

时间:2023-05-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最后,本文遵循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出对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基本特征的初步看法,这对具体分析中国经济走势、引领新常态具有指导意义。从供求关系的角度来看,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特征是供求基本平衡经济

最后,本文遵循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出对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基本特征的初步看法,这对具体分析中国经济走势、引领新常态具有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从供求关系的角度看,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典型特征是“过剩经济”(生产过剩危机会不断地周期性地出现或者说生产过剩是常态)。造成的原因:总的来说,是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基本矛盾及其派生的资本主义生产能力的巨大增长与广大劳动者购买力相对不足的矛盾、个别生产的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矛盾;具体而言,是追求剩余价值(利润)的内在冲动和市场竞争的外在压力,必然推动资本积累、技术进步、生产发展、规模扩大,所以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基本不用担心供给不足、不优,更需要担心的是由于私有制、追求利润最大化和市场竞争优胜劣汰必然导致的贫富两极分化,贫富两极分化引起广大劳动者购买力不足,或有购买力的需求不足,导致生产过剩。凯恩斯曾经明确指出,“我们生存其中的经济社会,其显著缺点乃在不能提供充分就业,以及财富与所得之分配有欠公平合理。”[2]即使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国家普遍实行国家干预,也只是缓和了上述矛盾,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或者说经济衰退还是不断发生。

传统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运行的典型特征是“短缺经济”(生产不足、供不应求),造成这一现象的基本原因是否定市场竞争和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经济体制、比重高达99%的公有制经济和国有国营(国家所有、国家行政机关采用行政办法直接经营管理企业)的企业制度、存在平均主义倾向的收入分配制度,使得企业和民众缺乏改进技术、发展生产的动力和压力,经济运行丧失活力,造成生产严重不足,长期不能根本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这正是中国进行改革开放的基本原因。

现在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已经基本上由传统计划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由基本不起作用转向发挥基础性作用甚至决定性作用,财富和收入分配差距大幅度扩大,“短缺经济”的状况已经基本改观,甚至出现了相对过剩。从供求关系的角度来看,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显然不是“短缺经济”,也不能说是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一样的“过剩经济”,因为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主要矛盾与资本主义社会存在本质区别。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在发展过程中,还没有基本定型,现在还难以准确界定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特征,但是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效率和公平统一兼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要求,既要消除“短缺经济”的不足,又要避免“过剩经济”的缺陷,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特征应该是“供求基本平衡经济”。怎样才能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真正成为“供求基本平衡经济”?特别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深入探讨和科学解决。根据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状况,特别是在私有制经济比重已经超过60%、贫富差距已经相当大、市场已经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甚至决定性作用的情况下,更需要我们担心、值得我们特别关注的是如何消除、防范、避免需求不足特别是劳动者的消费需求不足、生产过剩。

(原载于《经济研究》2016年第3期)(www.xing528.com)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年版,第94页。

[2][英]凯恩斯:《就业利息货币通论》,徐毓枬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7年版,第317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