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突破管理瓶颈:5步法S-APC铃铛模型及案例应用详解

突破管理瓶颈:5步法S-APC铃铛模型及案例应用详解

时间:2023-05-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只有业绩增长不利,我们才会讨论管理。可是,中小企业的管理瓶颈应该如何突破?杜绝复杂的管理建设,用简单、系统、实用、落地的工具,帮助企业突破管理瓶颈,创造业绩倍增。具体的落地工具就是“S-APC铃铛”模型。员工离职的原因,是需求没有被满足。关键还是战略及目标管理配套的问题。只是因为目标没有达成,邓总把当前的一个问题放大,认为是影响业绩的关键因素。

突破管理瓶颈:5步法S-APC铃铛模型及案例应用详解

只有业绩增长不利,我们才会讨论管理。可是,中小企业的管理瓶颈应该如何突破?应该以什么样的基本态度对待管理问题的解决?

笔者在帮助上百家中小企业解决管理问题的过程中感悟、实践到一个指导方针:中小企业在解决管理问题时,要面向未来,着眼当下,不追求完美的管理,只考虑突破当前影响业绩增长的瓶颈,等业绩增长一段时间后又受阻碍时,再分析那时的瓶颈。循环突破,持续增长!——这就是瓶颈循环突破理论。

杜绝复杂的管理建设,用简单、系统、实用、落地的工具,帮助企业突破管理瓶颈,创造业绩倍增。

具体的落地工具就是“S-APC铃铛”模型。

本章是本书最重要的部分。

上一章用大量的篇幅详细阐述了企业获得持续盈利需要的三个能力,并用几个案例详解了具体商业形态下商业模式创新的方向建议。

这一章,将用更具体的工具与更翔实的案例介绍:以战略作为出发点,如何调动人和的力量,提高组织效率以完成企业目标,达成业绩倍增的结果。

为了实用性和可读性,全部用问答的方式阐述。

所引用案例无特别说明的,全部是作者亲手操作的。

企业找咨询师,一定是企业遇到了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下面的问题是企业经常遇到的问题中的一部分:

公司人才流动率太高,留不住人,该怎么办?

公司发展了十几年了,组织结构总觉得不顺,应该怎么设计?

竞争对手总是用更高的薪水挖我公司的人,应该怎样留住他们?

公司管理层跟了我很多年,最近做事好像有点不够用心,是不是该引进个新的副总?

工资年年涨,但是业绩没提高,这是为什么?

公司能干的老人有几个,每年业绩都还不错,但新人总是留不住,该怎么办?

最近几年行业整体有些下滑,我们公司定目标是应该降低一些,还是保持增长?

公司高层开会时总是意见不一致,是不是该做个企业文化了?

公司定了每年不低于40%的增长目标,应该怎么完成?

公司连续几年都没有完成计划的目标,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副总带着几个人离开了,是不是因为没有做股权激励?

公司很多年没调整过薪酬体系了,有必要在总额支出很小的前提下调整一下员工工资吗?

……

企业就像人一样,会生各种各样的病。如果遇到什么问题,就只去解决那个问题,常常发现,越解决,问题越多。

随着经验积攒和观察思考的深入,慢慢发现,所有的问题,其实都是一个问题。

下面的几个场景,都是发生在企业一线真实的事情。

其中最关键的证悟是:只要目标完成得好,一切问题就都不是问题了。

场景一:

江苏某LED灯具公司的葛总问:“郝老师,为什么我们企业人才流动率那么高?普通工人流动就算了,连工作多年的高级技师也有很多离开,新招的人才,往往待半年就走了,让人力部门增加培训、改善居住条件、也涨了工资,想了不少办法,但收效甚微啊。”

我问公司在场的人资总监刘总:“到底什么原因导致流动率高?一定要说实话!”

刘总:“新人流动主要原因是工资缺乏吸引力;老人流动是因为觉得公司没前途;提高工资一级就只涨一百元,想涨多点,公司又没钱。”

我:“为什么不能给员工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薪酬?”

葛总:“近三年公司业绩完成得不好,利润微薄,再给员工高工资,那企业就连买原材料的钱都不够了。”

我:“我看您这几次开的车都不一样,每辆都得上百万元吧?”

葛总:“这个有什么关系啊?”

我:“公司的使命愿景是什么?”

葛总:“很多年前开会定了一个口号:持续增长,创造奇迹。”

我:“持续增长跟员工有啥关系呢?”

葛总:……

△解读:员工最大的不满意,就是离职。员工离职的原因,是需求没有被满足。“有钱、有爱、有梦”,“钱”是基础,“爱”是关系,“梦”是未来。“有钱”的前提是公司业绩好,有利润;“有爱”是员工之间的关系让人很舒服;“有梦”是感觉跟着一个有理想的老板、有未来的企业。而葛总的企业,因为企业只有简单的业绩目标,没有方向感,再加上连续几年业绩不好,让新老员工都觉得没前途了;公司在这种情况下,老板消费气势不减,员工会感觉自己只是老板的提款机。关键还是战略及目标管理配套的问题。如果业绩目标完成得很好,自然涨薪有底气,员工也能看到蒸蒸日上的未来,离职率自然降低。

场景二:

天津健康产业公司邓总问我:“这几年感觉组织结构总是不顺,想调整一下,郝老师看看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

我:“为什么想要调整组织结构呢?”

邓总:“有两个副总,十几年前创业的时候就跟着我了,功劳很大,职位也都只在我之下。最近几年给两位副总安排的任务指标,一直完成得不理想。公司希望10年之内业绩能达到100个亿,每年要保持30%的增量目标,最近几年总是差一点,低于预期,这个行业近几年一直以20%的增速在上涨,我们公司是领头羊,是掌握核心技术的,品牌口碑也好,完成30%的增量应该是没有问题的。这两个核心的副总在近几年感觉配合不如之前默契了,是不是应该调整一下分工,让他们配合得更好一点?”

我:“如果这几年业绩一直完成得很好,你还会觉得组织结构有问题吗?”

邓总:“嗯,如果业绩一直达标,我想这也就不是我关注的重点了,我还有研发的一堆事需要操心呢。”

我:“如果组织结构调整了,但业绩还是没有达到预期呢?”(www.xing528.com)

邓总:……

△解读:邓总公司的问题,根源还是公司目标达成的问题。只是因为目标没有达成,邓总把当前的一个问题放大,认为是影响业绩的关键因素。在我看来,不一定。企业要说找问题,没有哪个企业是没有问题的,这个世界上,管理完美的企业绝对没有,关键是,我们根本没必要追求完美。管理是为经营服务的,只要业绩保持增长,在这个阶段看起来存在问题的,在下一个阶段很有可能就自然消失了,不必纠结。

场景三:

某智能家具行业公司严总问我:“郝老师,负责营销的副总我有点控制不了,给的工资奖金挺多的,但他还是我行我素,是不是他想要更多?应该做个股权激励刺激一下吗?”

我:“为什么觉得营销副总控制不了?是在外面有自己的生意了?还是发现他假公济私,中饱私囊了?”

严总:“那倒没有,要是有这种情况,早跟他翻脸了,怎么可能还考虑给他股份?是因为我认为每年增量30%是没问题的,可是营销副总总说市场不好,能有15%的增量就不错了,他说比我更了解市场一线,于是目标总也下达不下去。让我感觉很不好。”

我:“如果股权给了,目标还完不成,是不是要给更多的股权?”

严总:……

△解读:严总说的问题,一定是股权的事吗?我看不一定。如果没有严格的目标管理体系,没有战略目标下对应的实施保障计划,给百分之几的股权,根本是舍本逐末。我这些年接触了很多想做股权激励的企业,最后发现,真需要做股权的,十之一二,即使做股权激励,具体工作中,大部分的工作与股权无关。说到底,还是公司业绩目标的事。一把手对于目标管理缺乏掌控,没有牵住牛鼻子,就想用别的方式笼络人心,以为分点股权就能药到病除,这都是天真的想法。

场景四:

某教育出版社王总找到我,希望重新规划出版社战略,我因为忙,推荐专门做战略的同事过去,聊了几次,出版社相关领导都不满意。于是有了下面的对话。

我:“出版社为什么想要做战略啊?”

王总:“出版社最近这些年库存积压严重,出的很多新书销售情况都不好,出版社已经好几年没什么盈利了,实际上要把未统计的损耗算进来,亏损更多。出版社希望重新设计一下战略能够改变局面。”

我:“为什么我推荐过去的同事你们不满意呢?”

王总:“其实您推荐的老师水平不错,说的都在理,对出版业也比较了解,但是同事们一起讨论他的建议时,总觉得缺点什么,导致下不了决心做。”

我:“战略是个很大的概念,出版社到底是想要换一个方向发展呢?还是希望想办法提高出版社的业绩水平,多卖书、卖好书,保证盈利?”

王总:“是想看看能不能换个方向,当然最着急的还是多卖书,保证盈利,同事们好几年的奖金都没怎么发了,跟当年辉煌的时候比,现在简直太落寞了,好多能干的年轻编辑都走了。”

我:“做战略跟抓业绩提升这两件事如果只选一件,你选哪个?”

王总迟疑了一下,答道:“应该还是想办法多卖书,保证盈利重要!”

我:“如果战略做出来,说你们应该做新媒体、做读书会、做互联网……不做传统书了,你们能转型吗?”

王总:“就是要转型,现阶段没有人才,也没有资金,更没有经验,谈何容易!”

我:“你们现在有做得好的书吗?编辑还有能干的留下吗?”

王总:“有啊,有两个编辑中心的书经常上热销榜,有一批老编辑是很能干的。”

我:“那您觉得出版社应该先做什么?”

王总:“还是先想办法做业绩吧,等业绩好了,有了资金缓过来了,再考虑其他的。”

△解读:新技术的迭代,导致很多传统行业整体面临挑战,企业面临困境。在困境面前,大多数企业首先想到的,很可能是换跑道,也就是重新踩点。但是,谈何容易?在一个行业待久了,人才、经验、资源、渠道、品牌等,都在这个行业积累了,转换成本非常高。如果一开始没有踩上点,之后等快要活不下去时,才想起来换跑道,先不说有没有能力,现在,最好的时机、靠机会挣钱的风口八成已经过去了。大部分情况下,只要行业还存在、需求还在,就有翻身的机会。就像这个案例,出版社剩下的人才与实力,就是想转型,也只能是第二步考虑了,第一步,只能是想办法做好当下的事。放大当前的优势,提升销量及利润,逐渐吸引人才,为丰富业态适应变化做准备。

做企业的,是不是上面的场景似曾相识?

在我二十多年跟中小企业打交道、几十个企业亲身咨询的过程中,反反复复地思考验证,让我越来越清晰一件事:

企业所有的问题,都是业绩的问题。

看起来不是业绩的问题,都是业绩引起的。

业绩好了,根本没有问题。

从业绩入手,就牵住了企业的牛鼻子,就找到了乱麻的线头,就在迷雾中看到了灯塔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本末现在知道了,先后呢?

业绩目标是从哪里推导出来的?——战略愿景

企业目标如何成为可以实现的结果?——目标管理

团队完成目标的基础与前提是什么?——能力

团队为什么愿意努力完成目标?——动力

团队怎样配合一起完成目标?——合力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一个典型中国底层逻辑的管理模型推导:

道生一(战略愿景);一生二(公司目标及目标分解);二生三(能力、动力、合力);三生万物(业绩完成,老板开心,员工富足,客户满意,社会进步)。

当然,上面这个推导从有思路到确定下来,中间经历了很多次的否定之否定,用了几年的时间,这个逻辑顺序,是下面要介绍的工具的基础。

在这个推导逻辑上,就有了图41的“S-APC铃铛”模型。

图41

此工具分五大系统,分别是:战略愿景系统、目标管理系统、组织能力系统、员工动力系统、团队合力系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