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医院评审不应成为管理主要目的

医院评审不应成为管理主要目的

时间:2023-05-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可否认,通过三级医院的评审,很多医院的管理能力、技术水平、医疗设备配置和学科建设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部分医院是为了评审而评审,而不是将等级医院评审的标准作为一种常态化的管理。2015年国家卫计委、国家中药局推行《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预计用三年的时间来落实此次计划,这是一项比较契合实际的管理变革措施,应该是目前为止医改政策中最容易实现的一项政策。

医院评审不应成为管理主要目的

医疗体制难改的时候,我们其实可以转换一种思路,能否从医院容易改变的地方开始?能否从医院容易改变的事情开始?

医院最容易改变的地方在哪里?答案非常明确:临床科室。因为医院的临床科室是医院的战略业务单元经营管理相对独立,如果科主任、护士长愿意去改变,有能力去改变,这个科室就一定能够改变。

医院最容易改变的事情是什么?答案非常简单:医院服务。医院的服务是最容易改变的,不需要较多的资金投入,不需要较高水平的技术。医院环境、员工行为、服务流程的改变,是患者、家属立马就能感受到的。

医疗体制改革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改变,只有从顶层开始改变,慢慢地,医院才能够改变。而医院管理变革是一场自下而上的改变,当医院里一个科室发生改变时,其他科室也会发生改变,当临床科室发生改变以后,其他的部门也将发生改变,最后的结果是整个医院都发生改变。

医疗体制改革和医院管理变革是从两个不同的方向、两个不同的角度来推动医疗改革。医院管理变革降低了改革的难度和阻力,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改变,是短期取得局部成功后让大家坚定信心的改变。

2010年国家卫生部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当时在全国上下掀起了一阵热潮,大家都争先恐后去争创示范医院、示范病房和先进个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可能很多医院管理者到现在都还没有完全弄清楚,似乎也没有必要弄清楚,上级让怎么做,医院就怎么做。我个人认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最终目的是回归护理的本质。而护理的本质是什么?是护士对患者的生活照顾、病情观察,还有心理支持、康复指导、治疗处置和健康教育等。而目前我国医院的护士绝大多数时候都在做治疗处置,就是老百姓俗称的打针输液。

估计很多医院管理者都认为,优质护理服务应该是护理部主任、护士长和护士的事情:你们放手去做吧,努力拿一个示范医院、示范病房和先进个人回来。但要保证护士有时间去照顾患者、观察病情等,首先就需要把护士从治疗处置中解脱出来,减少不必要的打针输液和其他治疗。医生愿意减少吗?可能大多数医生都不太愿意,因为这是他们经济效益的重要来源。

如果无法减少治疗处置的工作量,就需要增加护士的数量。护士的数量一增加,医院的人力成本增加,科室的奖金稀释,这是医院更不愿意看到的事情。很多医院为了创建示范医院和示范病房,补贴人力成本的支出,等到示范医院和示范病房创建成功以后,立即将护理人员撤下来。

优质护理服务推动困难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很多的护理管理者和护士都不能完全理解护理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应该怎么做。因为从学校学习、临床实习到临床工作,护士做得最多的工作就是治疗处置。

要想护理回归本质,有两个重要的模式需要改变:一是改变护理模式;二是变革护理管理。护理模式的改变就是将功能制护理转变为责任制整体护理,简单的理解就是每一位患者所有的护理工作原则上应该由责任护士来承担,和目前医生的管床制度有点相似。护理管理的变革就是实施护理的垂直管理,意味着临床科室和护理单元是相对分离的,这种做法直接挑战了目前医院的科主任负责制。

优质护理服务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医院管理者、临床科室和医生、护士,乃至国家的政策来共同推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初衷是很好的,但是绝大部分医院和科室并没有坚持推行这项工作,没有使护理真正地回归本源。(www.xing528.com)

2011年我国开启了新一轮的等级医院评审活动,当时国家卫生部的初衷是非常好的,希望通过等级医院评审来达到三个方面的转变:一是从规模扩张到质量效益;二是从粗放管理到精益管理;三是从建设投入到人力投入。

这项政策一出台,很多的二级甲等医院都看到了希望,拼命去创建三级医院。创建三级医院带来的最直接的好处是,品牌提升和收费增加。有的区县人民医院和中医院都成了三级医院,让老百姓看病只有被迫选择三级医院。

不可否认,通过三级医院的评审,很多医院的管理能力、技术水平、医疗设备配置和学科建设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国家对三级医院的要求不只是临床水平,还包括科研和教学的能力,医院很难在短时间内将这些短板补齐。

十年不到的时间里,我国增加了很多三级医院,其中一部分是拔苗助长,可能还会让老百姓失去对三级医院的信任。部分医院是为了评审而评审,而不是将等级医院评审的标准作为一种常态化的管理。迎接评审的半年时间里,医院上下一心,全体总动员,不分白天黑夜地加班,准备各种文件和资料,死记硬背各种制度和规范。等到评审顺利通过,可能三个月到半年后又被打回原形,等到下一轮等级医院评审的时候又发起新一轮的冲锋。

劳民、伤财,这是很多医院等级评审以后的最大感受,但是在目前的形势和情况下,医院又不得不参加评审。希望有一天,所有的医院不是为了评级而去参加评审,而是为了将医院评审标准常态化、制度化。

2015年国家卫计委、国家中药局推行《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预计用三年的时间来落实此次计划,这是一项比较契合实际的管理变革措施,应该是目前为止医改政策中最容易实现的一项政策。改善就是变得更好的意思,行动计划就是具体的措施。行动计划的最终目的是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患者的就医体验主要包括安全、有效、便捷、明白。

《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的第一条指出,医疗机构应优化诊室布局,保持环境整洁,设置醒目标识,提供便民设施。设施布局、就诊环境、引导标识、便民设施这些方面,不管是城市的三级甲等医院,还是农村的乡镇卫生院都能够做到,并且一旦做到,患者和家属能够立即感受到变化。

《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比较强调患者安全和医学人文关怀,这两项内容都是患者最核心的需求。安全是患者来到医院就诊最基本的保障,人文关怀是患者来到医院就诊最需要的感受。

但是截至2018年,三年时间过去了,有多少医院的服务理念和水平得到了改变?患者就医体验有多大的变化?有的机构专门举办了改善医疗服务的案例竞赛,最终获奖的绝大多数是大型医院。大型医院的就医感受一定比中小型医院好吗?答案是不确定的。竞赛的结果只能说明大型医院比中小型医院更符合竞赛的要求,如更擅长做研究等。

《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已经在2016年下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指导意见》从2017年开始实施。医院管理变革的制度和规范需要不断完善,但是关键在于这些制度和规范要得到落实以及如何落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