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绿色兴渔,品牌强渔——丽江渔业40年发展成就

绿色兴渔,品牌强渔——丽江渔业40年发展成就

时间:2023-05-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改革开放以前,丽江市渔业相对落后,人民群众吃鱼难的状况十分突出,主要是由于水产品产量低,人均占有量低。2017年统计结果显示,丽江市四县一区相继成立渔业管理机构。丽江水产科技人员结合本区渔业发展实际,开展以点带面的渔业科技示范。丽江市积极发展名、特、优水产品的养殖,是发展渔业的主要方向,是渔业提质增效的重要手段。

绿色兴渔,品牌强渔——丽江渔业40年发展成就

改革开放以前,丽江渔业相对落后,人民群众吃鱼难的状况十分突出,主要是由于水产品产量低,人均占有量低。20世纪50年代年均产量为481.38t,60年代为570.07t,70年代为481.55t,80年代年产量为818.84t。1990年产量为1175t,产值为390万元,占1990年农业总产值的0.62%。“十五”期间,全市各族人民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渔业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我市渔业产量连年增产,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好势头,渔业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绩。2000年渔业生产总产量达5657t,到2004年达到7110t,增长率20.44%,是2000年的1.26倍,其中养殖产量5746t,是2000年3579t的1.6倍,稻田养鱼产量是2000年的2.25倍,捕捞产量1364t,比2000年的2078t负增长34.36%。在渔业总产值方面,按2000年不变价计算,水产品总产值为7110万元。2000年全市人均有鱼5.1kg,到2004年人均占有鱼量6.4kg,每人增加1.3kg。精养鱼池进一步扩大,单产由2000年的183kg提高到2004年的216kg。稻田养鱼面积持续增加,已有2.9万亩,单产由24kg提高到60kg。池塘、坝塘养殖面积3.8万亩,比2000年的34583亩增加11%。养殖的各项指标均稳步增长。

2010年水产品产量达到11631t,比2004年增长63.59%,是2004年的1.64倍,其中养殖产量为9230t,增长3484t,增长60.63%。池塘、坝塘产量是2004年的1.6倍,稻田养鱼产量增长23.18%,是2004年的1.2倍,捕捞产量2401t,比2000年增加1037t,增长76.01%。按2010年不变价计算,渔业总产值为16477万元。2010年全市人均有鱼9.7kg,鱼池精养进一步扩大,单产由2000年的183kg提高到312kg。稻田养鱼面积持续增加到4.8万亩,单产由24kg提高到38kg。养殖面积为5.9万亩,比2000年的24743亩增加71.55%。养殖的各项指标均稳步增长,创下连年增产的好成绩。苗种生产能力为5114万尾;鲑、鳟鱼类生产235t;罗非鱼生产598t;螺旋藻加工产品为736t;水产品加工总量为1736t,渔船年末拥有量为960艘,非机动渔船为907艘,捕鱼船为260艘,刺网类120米长,网520多张,大嘴巴拖网50床;机动渔船27艘,渔业人口12176人,传统渔民3871人,渔业从业人员6496人,人员不断增加,队伍不断壮大。

改革开放以来,渔业工作认真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省农业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主线,依靠科技进步,依托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以增加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促进农业产业升级为重点,积极探索和开辟农民增收和农民就业的途径。在优化优势水产品区域布局、提高农产品质量、推进产业化经营、拓展农产品市场、强化农业基础等方面取得突破,进一步推动和促进丽江渔业经济健康发展。

1978年4月丽江市水产工作职能隶属地区农业局,由地区农业局畜牧科负责全市的水产工作。2004年2月12日丽江市机构编制委员会丽编办〔2004〕101号关于丽江市渔业站职能配置和人员编制议案的批复,由原水产管理站正式更名为丽江市渔业站(丽江市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局)。2011年丽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下发(丽政办发〔2011〕127号)文件,将原丽江市水利局下属事业单位丽江市渔业站(丽江市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局)整体划归丽江市农业局,为国家财政全额拨款的正科级事业单位,定编5人。拟设置渔业行政执法办公室(负责渔业行政许可制度审批、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特种水产品经营许可、水生动物检疫检验、渔业科技推广及渔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渔政执法办公室(负责禁渔制度落实、涉渔工程建设影响渔业资源的评价审批、渔业环境监测、渔业资源补偿和保护费的征收等工作),渔业船舶安全管理办公室(负责渔业船舶法定检验、渔业船舶登记检验核准、船员考试培训、渔业专用渔港区、水域及港航安全秩序等管理工作),从而实现全市渔业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渔业环境保护、审核办理捕捞许可证、鱼种生产许可证、养殖水面使用许可证和渔业船舶登记检验核准、船员考试培训、渔业专用渔港区、水域及港航安全秩序、水生动物防疫检疫、水产资源和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渔业行政执法、渔业资源费征收、渔事纠纷处理水产生产科技措施推广和水产科技成果管理的各种职能。2017年统计结果显示,丽江市四县一区相继成立渔业管理机构。全市有渔业管理人员59人,其中大学本科19人、大专9人、中专4人、高中4人,副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14人、初级职称14人。(www.xing528.com)

丽江水产科技人员结合本区渔业发展实际,开展以点带面的渔业科技示范。积极开展稻田养鱼、稻鱼扶贫工程项目,在贫困地区采取国家适当补助,自然村抽户试点方法,全面推开;组织实施池塘高产技术,名优水产品引进推广工作,丽江池塘精养高产技术推广面积2.1万亩,平均亩产382kg,取得了永胜县金官商品鱼基地千亩鱼池,平均亩产1000kg,华坪新庄稻田养鱼,实现“千斤稻、百斤鱼”,流水养殖虹鳟亩产5400kg以上的好业绩。

丽江市积极发展名、特、优水产品的养殖,是发展渔业的主要方向,是渔业提质增效的重要手段。各地充分利用各地的区位优势发展自己的特色产品,形成一定的渔业养殖规模。池塘养殖在不放松大宗水产品养殖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滇池高背鲫、日本白鲫、池沼公鱼、元江鲤、剑鲤、美国大口胭脂鱼、鲑鳟鱼、武昌鱼、罗氏沼虾、青虾、美蛙等的养殖。同时各地还积极开展本地土著经济鱼类的驯养繁殖试验,如裂腹鱼、金沙鲈鲤、中华倒刺鲃、西昌白鱼等。

丽江市特殊的地理位置,独特的地貌与生态环境,多样的气候条件,使丽江水生生物资源丰富多彩,珍稀濒危水生动植物种类繁多。丽江共有鱼类8目、20科、61属、92种,其中土著种75种,外来种17种,特有土著鱼类数量之多在全国少有。金沙江中上游江段是宝贵的鱼类基因库,长期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紧紧围绕水产品安全有效供给,积极应对我市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坚持“以养为主”的渔业发展方针,深化渔业结构调整,开拓市场,大力推进资源养护和生态环境保护,推进渔业的节能减排,实现渔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