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厂从1984年创建到现在已经整整七年了,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有关部门的积极支持和密切配合下,经过企业干部职工的艰苦努力、风雨拼搏,到目前为止已发展到有职工423名,固定资产原值236万元,流动资金平均余额513万元,厂区占地面积7628平方米,厂房建筑面积3183平方米,初步形成了设备较为齐全、测试手段较为先进、年产100万套照相机镜头生产能力的光学冷加工专业工厂。我们厂生产的各种规格的光学元件、各类照相机镜头和各类显微镜,不但在国内市场享有较高的声誉,而且在国际市场上也有一定的知名度。七年来,我们的企业经历了从小到大、从易到难(即由简单的光学元件生产发展到照相机镜头、显微镜整机的生产)、从内到外(即由内向型经济逐步发展到内外型结合的经济)的发展过程。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自1984年建厂开始到1986年,选准突破口,跻身于照相机镜头的生产行列。
1984年下半年,我们首批派到浙江大学参加为期10个月的光学原理和光学冷加工技术培训的人员归来时,适逢国家加强宏观调控,整个光学行业生产不景气,连培训前由浙江大学光仪厂决定提供给我们的加工业务也落了空。如何打开局面,成了新办光仪厂的第一个难题。我们从大量的市场调查入手,以国家机械部杭州照相机械研究所等权威单位提供的有效经济信息为先导,看准照相机的生产,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的变化,会有一个较大的发展,而照相机镜头的光学元件又适宜于我们新办光仪厂的生产条件,加上余姚办起了照相机厂,这就为我们厂跻身于照相机镜头生产行列,提供了难得的契机。我们紧紧地抓住这一机遇,开始进行了照相机镜头的生产,确定了光学冷加工的生产方向并果断地将原来浙江大学培训的试制性生产工艺改变为批量生产工艺,从而为企业的健康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开端。虽然,在这个过程中碰到了各种各样的曲折与困难,特别是技术上遇到的困难,束缚了我们的手脚,但是,经过全厂干部职工的奋力拼搏,终于突破了种种难关,使企业在1985年上半年还趋于亏本的情况下,从下半年开始扭亏转盈,到年底盈利3.14万元。1986年又有了较快的发展,盈利13.14万元。在这一阶段中,尽管企业发展的速度与效益并不十分理想,但这是一个打基础、选准企业发展方向的关键时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发展的速度与命运。
第二阶段:自1987年到1988年,实行多头联营,借梯登高。
1986年下半年,随着职工技术素质的提高,生产能力得到不断扩大。但当时我们的主要供货单位——余姚照相机厂的海燕Ⅰ型照相机的销售量呈下降趋势,这就给我们厂的生产造成了严重威胁。形势迫使我们寻找新的出路。我们通过各种关系找到了天津照相机公司,在各级领导的有力支持下,于1986年10月下旬同天津照相机公司签订了3万套东方S4镜片加工合同。合同签订后,我们组织全厂干部职工夜以继日地连续奋战,在外来师傅技术方面的指导下,首批1000套东方S4镜片于1987年1月11日送达天津,通过检验,产品质量全部合格。我们以实际行动赢得了天津照相机公司的信任,于1987年1月17日在天津与该公司签订了横向联营协议,从他们那里引进资金25.5万元,扩大了生产规模,引进了微粉精磨、高速抛光的先进技术和工艺,提高了职工的技术素质,使企业的生产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联营一年,企业的不变价产值,从51.39万元上升到321.36万元;利润从13.14万元上升到46.34万元。然而,单单与一个厂建立联营还是有局限性的,应在充分挖掘企业自身各种潜力的基础上,努力争取多头建立联营关系,这样可以把各联营单位的特点和优势综合利用起来,通过自己的消化、吸收、开发、创新,从而去赶上和超过其他企业。于是,在1988年,我们在巩固同天津照相机公司联营的基础上,加入了以江西光学仪器总厂为主体的凤凰照相机集团,与机电部杭州照相机械研究所搞了以科技、情报、新产品开发为主的紧密联营。由此而带来了企业的蓬勃生机,生产量大幅度上升,照相机镜头的产量达到了35万套,占全国照相机总产量的近1/10,1988年的不变价产值完成了868.25万元,实现利润159.58万元,在余姚市的乡镇企业中初露锋芒。在这一阶段中,我们主要是通过各种途径,开阔联营渠道,发展多种形式的经济技术协作,博采了众家优势,使企业得到了较快发展。(www.xing528.com)
第三阶段,自1989年到现在,转换经营战略,实行“两个转变”。
1988年下半年,国内照相机市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转旺势头,许多厂一哄而上,竞争异常激烈。对此,我们冷静地做了分析,认为经济发展规律总是波浪式前进的,国内市场一时的转旺势头很有可能会出现随之而来的疲软状态,如果我们光停留在国内市场做文章,那么一旦情况起变化,就会使企业陷入被动。基于这一点,我们于1988年下半年开始,提出了实行“两个转变”的发展方针:由单一的国内市场转变为国内市场、国际市场并举;由单一的元件加工转变为元件加工、整机生产并举。在这一个经营战略思想的指导下,于1988年12月15日,与浙江大学光电技术开发公司建立外向型镜头的合营生产基地,开始了“你设计,我生产”,将产品向国际化市场挺进。三年来,我们先后与香港、台湾地区以及新加坡、日本的客商建立了业务关系。1989年出口创汇245.92万元;1990年出口创汇308万元;1991年1—9月份出口创汇达443.51万元,占全厂销售总额的82.53%。同时,与宁波立体显示技术研究所联合开发了体视显微镜新产品,已在今年6月份通过鉴定,目前已投入批量生产。
但是,我们在发展外向型经济的过程中,由于缺乏经验,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市场情况缺乏应有的了解,曾一度给我们的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困难,造成经济效益明显下降,可以说是付出了昂贵的学费。我们一方面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一方面注重新产品的开发和致力于产品质量的精益求精,拓宽销售渠道,使企业重现转机。今年1—9月份,完成现行价产值604.36万元,销售537.40万元,实现利润116.03万元,产、销、利不但比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而且超过了历史的最高水平。在这个阶段中,我们面临的是智力和实力的较量,意志和毅力的考验,它使我们学到了许多原来学不到的东西,锻炼了每一个干部职工,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以上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中,尽管工作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是,在总体思路上,始终贯穿着这样一条主线,即重信息、靠科技,不断强化管理,实行“两个文明”一起抓,着眼于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正因为如此,我们的企业在1989年被评为宁波市先进企业,1990年列入了宁波市的乡镇骨干企业的行列。今年,我们又先后取得了省级档案验收合格,会计达标验收合格,现场管理七项基础工作验收合格。有力地促进了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为升省级企业打下了基础,为我们城北乡赢得了荣誉。它凝结了全厂干部职工的智慧和心血,是大家辛勤劳动的结果。借此机会,我代表厂部,向所有为我们厂做出努力的各级领导、各个部门、各位外来师傅和全厂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