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凡有水驿处必有舟,其驿船也要像陆驿的马驴那样,“每岁上其死损肥瘠之数”(《新唐书》卷四六《百官志一》)。驿船的配备视交通量的大小确定,事繁者每驿配备驿船四只,闲者三只,更闲者二只。水陆兼驿则还与陆路联结,既有驿舟,又备驿马。每艘驿船配以船户若干牵船运货。王建《水夫谣》:“苦哉生长当驿边,官家使我牵驿船。辛苦日多乐日少,水宿沙行如海鸟。逆风上水万斛重,前驿迢迢后淼淼。”诗中被迫牵船的水夫,来自运河民家。
宋代南北江河湖海也配置有驿船。这项工作自宋初就已开始。乾德三年(965),兴兵讨伐后蜀,调发军民,蜀中降臣俘虏、衣冠士庶出川峡者甚多,乃“自嘉眉忠万至荆南,沿江分置驿船以济行李”(《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六),像这样根据形势的需要而置水驿、配驿船的记载还有一些,说明宋朝政府对此事的重视。
唐朝公差出使、官员赴任,如取水路,则乘驿船进发。岑参《送卢郎中除杭州赴任》:“千家窥驿舫,五马饮春湖。”《送羽林长孙将军赴歙州》:“驿舫宿湖月,州城浸海云。”令狐楚《发潭州寄李宁(益)常侍》:“更过长沙去,江风满驿船。”诗中三位官员赴任均乘驿舫而进。
舲船也是唐宋间常见的一种体制精巧的小驿船。《玉篇·舟部》:“舲,小船屋也。”《集韵》卷四:“舲,舟也。一曰舟有窗者。”说明中有船舱,开有窗户。唐宋文献中“扬舲”的记载可谓比比皆是。《太平广记》卷一三〇引《通幽记》:“(扶风窦凝)遂与妾俱之宋州,扬舲下至车道口宿。”王维《送封太守》:“扬舲发夏口,按节向吴门。”宋庠《扬州谢到任表》:“淮海奥区,圭符假守。扬舲戒道,止涉安流。”说明舲船是内河航运和海上交通的重要船舶。
鹢是一种中型的驿船,盖因船首绘有叫做鹢的水鸟图案而得名,其在唐宋间应用颇广。唐宋诗文中“泛鹢”的书写屡见不鲜。杜甫《水宿遣兴奉呈群公》:“蹉跎长泛鹢,展转屡鸣鸡。”胡曾《自岭下泛鹢到清远峡作》:“乘船浮鹢下韶水,绝境方知在岭南。”韦骧《放船一首》:“峥嵘岁垂尽,泛鹢下岷江。”这些诗篇都属写实。(www.xing528.com)
驾驶驿船的,是称为舟子、河师、邮童的夫役。其中邮童指水陆驿上招募的年轻人。他们长期供役于水陆驿站,出没波涛,不少唐人都与他们打过交道,并把他们写进诗中。苏味道《九江口南济北接蕲春南与浔阳岸》:“津吏挥桡疾,邮童整传催。”戴叔伦《留别道州李使君圻》:“泷路下丹激,邮童挥画桡。”戴叔伦诗中的“邮童”就是指唐代水驿划船渡人的差役,相当于陆驿中的驿子。而苏味道诗中的邮童则在陆驿上驾车。
唐宋时期三峡地区也建有水驿,置有驿船。但此地河流水文地质情况复杂、特殊,人们遂发明了一种形制、用途都不同于他船的“峡船”,以适应该地特殊的水文地质环境。生活于唐末宋初的王周曾入蜀为官,撰有《峡船志》以纪其要。据该《志》,峡船状类浮叶,系模仿浮叶形状制成,上下峡江皆乘之。而上峡船与下峡船的形制又各有不同,下峡船有樯,有五两,有帆,用以使风,尾有柁,傍有棚。上峡船以其山曲水急,下有石,这些都用不上,形制异,船的梢、橹、桨、桡、棹各有特点。唐宋间很多进出巴蜀的人都乘坐过,少数人还有诗以纪。如王十朋《三峡桥》:“滟滪瞿唐在眼前,便应从此上青天。秋风脱叶随流下,疑是十帆出峡船。”将下峡船喻为随流而下的“秋风脱叶”,印证了王周的状类浮叶之载。窦常《之任武陵寒食日途次松滋渡先寄刘员外禹锡》:“杏花榆荚晓风前,云际离离上峡船。”则说明了峡船流行于唐世的实况,“云际离离”形容峡船独行远上峡中,身影细小孤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