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相互依存论的代表性理论有“互动论”和“融合论”。“互动论”认为制造业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基础,生产性服务业又反作用于制造业,两大产业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互动关系。黄建锋、陈宪以分工理论为基础,从产业经济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关系的动态变化,得出了两个产业间是互动关系的结论。在实证方面,魏江、周丹发现目前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呈现出显著的互动关系[13]。
相互依存论的代表性理论有“互动论”和“融合论”。“互动论”认为制造业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基础,生产性服务业又反作用于制造业,两大产业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互动关系。该理论承认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源自制造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技术进步所引起的需求扩大,但同时也认为高效的生产性服务业能够极大地降低制造业的生产成本,提高其生产效率[8]。Shelp(1984),Park&Chan(1989)[9],Hansen(1990)[10],王治、王耀中(2010),高觉民、李晓慧(2011)[11]在各自的文章中均表达或论证了此观点。“融合论”认为随着信息技术的运用和发展,很多制造业的企业开始同时发展制造业和服务业,使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重合的部分越来越大,两大产业之间的界限也越来越模糊,出现了日益融合的趋势(Lundvall.B,l998)[12]。黄建锋、陈宪(2004)以分工理论为基础,从产业经济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关系的动态变化,得出了两个产业间是互动关系的结论。在实证方面,魏江、周丹(2010)发现目前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呈现出显著的互动关系[13]。
该理论对生产性服务业在制造业中作用的认识是比较客观的,揭示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到了生产性服务业源于制造业又反作用于制造业的作用机理,并且该理论对两大产业关系的认识并非是静止的,而是从发展的角度看待两者的关系,因而也是与时俱进的。(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