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资产收益扶贫项目的动态管理与风险防范机制缺位

资产收益扶贫项目的动态管理与风险防范机制缺位

时间:2023-05-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股权合作本应遵循“共负盈亏、共担风险”的原则,但在实际运作中,政府与参与资产收益扶贫的经济实体往往达成“负赢不负亏”的约定。强制分红会损害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负赢不负亏”的约定和收益分配方式没有经过严格的法律程序,未必能获得司法机关的认可,导致这一约定从长远看不一定能得到落实。(三)动态管理与风险防范机制尚未建立分配机制的动态调整缺位是资产收益扶贫项目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

资产收益扶贫项目的动态管理与风险防范机制缺位

(一)资产收益模式持续性存疑,法律风险值得警惕

从资产收益扶贫的实践来看,资产入股分红已经成为主流的收益模式。股权合作本应遵循“共负盈亏、共担风险”的原则,但在实际运作中,政府与参与资产收益扶贫的经济实体往往达成“负赢不负亏”的约定。这样的分配机制看似有利于扶贫资金获取稳定收益,实际上项目可持续性却不一定能够保障,且暗藏法律风险。扶贫资金投入时,投资对象多处于经营发展情况较好的阶段,有能力按照政府要求的分配方式分红。但若后续经营出现问题,其自身利润水平降低,甚至出现亏损时,经营主体可能无力分红。强制分红会损害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负赢不负亏”的约定和收益分配方式没有经过严格的法律程序,未必能获得司法机关的认可,导致这一约定从长远看不一定能得到落实。

(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资产回报普遍较低

在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下,实体经济投资回报率逐步降低,参与各种产业的扶贫资产收益也不可避免地下跌。在资产收益扶贫项目中,如何寻找到发展良好、前景稳定且愿意承接扶贫资产的产业和企业成为最重要和最关键的问题。除了直接收益水平较低外,部分项目农户参与度不足的问题也应当引起重视。对于异地投资和农业投资,农户很难参与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去,这就意味着资产收益扶贫项目的收益主要是直接收入,缺少间接收入,这会进一步加剧项目收益的不稳定性,削减项目的帮扶功能。无法参与市场经营也意味着项目目标中提升贫困人口市场意识、促进其自我发展的功能无法实现。缺少参与性的资产收益扶贫政策的作用,更加接近于救济,只能保障基本生活,可能形成“等、靠、要”的思想,不利于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www.xing528.com)

(三)动态管理与风险防范机制尚未建立

分配机制的动态调整缺位是资产收益扶贫项目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在资产收益扶贫项目中,受益贫困户的调整机制尚未全部建立,在资金总量有限的情况下,使项目帮扶范围有限。部分地区提出了“帮扶年限”概念,在对某些贫困户帮扶一定时间后,会将其调整出受益对象,加入新的贫困户;部分地区则按照收入标准对贫困户进行定期调整。但是这类动态管理机制面临着农户返贫风险高的诟病。对于通过资产收益扶贫中直接收益达到脱贫标准的农户,一旦将其调整出列,不再获得资产收益,那么其经济状况是否还能维持,是否会由于财产性收入的消失而重新回到贫困人口的行列,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是资产收益扶贫项目中不可避免的风险,而建立针对这些风险的防范机制并非易事。资产收益扶贫的一大特点就是市场化的运作,这就意味着无论是何种资产,只要进入市场,就要尊重市场规律、接受价格调节机制的控制,扶贫资产也不例外。除了企业本身面临的风险外,资产收益扶贫当中的道德风险也是不可回避的问题,这一点在股份性质的资产投资中尤其值得重视。股份分红与公司的经营收入、成本核算和利润水平紧密相关,扶贫资产投入后如何对公司财务进行监督会直接影响分红水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