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重点工作:全面贯彻习近平扶贫重要论述精神,完成25项治理任务

重点工作:全面贯彻习近平扶贫重要论述精神,完成25项治理任务

更新时间:2025-01-06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各地各部门要组织开展学习研讨和系列宣传活动,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以其指导实践、推进工作。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确定了专项治理6个方面25项重点内容,各地区各部门都制定了实施方案。防止脱贫任务轻的地区麻痹大意,出现工作“死角”。

下一阶段脱贫攻坚工作,要重点落实好以下措施。

一是学习宣传《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习近平扶贫论述“形”于知青的特殊经历和长期在地方主政的探索积淀,“成”于担任党的总书记、成为党和国家的领导核心后,主要包括坚持党对脱贫攻坚的领导、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构建大扶贫格局、激发内生动力、实行最严格的考核制度、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6个方面的科学内涵。这些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人民性、科学性、创新性、国际性,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扶贫开发理论的最新发展,是全球贫困治理的中国智慧。各地各部门要组织开展学习研讨和系列宣传活动,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以其指导实践、推进工作。

二是落实分类施策。按照“五个一批”思路,因地制宜,因村因户因人精准施策。推进产业扶贫,完善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防止简单发钱发物。推进就业扶贫,鼓励各地开发扶贫公益岗位,兴办扶贫车间,强化劳务组织和技能培训,稳存量、扩增量。加快易地扶贫搬迁,2019年前完成剩余390万左右贫困人口搬迁建设任务,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推进生态扶贫,在贫困人口中新选聘一批生态护林员、草管员,创新生态扶贫机制,实现生态改善和脱贫双赢。做好综合保障脱贫,为老弱病残贫困人口提供综合保障。继续推进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工作。

三是夯实精准基础。完善建档立卡,完善指标体系和业务子系统,不仅记录基本情况,还要记录帮扶工作进展和主要脱贫措施等。加强数据共享和监测分析,为宏观决策和工作指导提供服务,减轻基层填表报数负担。强化信息系统安全保障,严格保护贫困人口隐私。强化驻村帮扶,通过下派一批、培养一批、省内市内抽调一批、东部支援一批等方式,加强脱贫攻坚一线干部人才力量。加强扶贫资金项目管理,加快推进县级脱贫攻坚项目库建设,加强项目论证和储备,整合用好各类资源,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落实扶贫资金项目公告公示制度,预防微腐败,实现阳光扶贫、廉洁扶贫。

四是加强作风建设。党中央明确,将2018年作为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全面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确定了专项治理6个方面25项重点内容,各地区各部门都制定了实施方案。下一步要加大督导检查力度,推动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落实实施方案,对责任不落实、政策不落实、识别不准确、工作不到位、退出不真实、资金管理使用不规范、考核不严格等问题,开展约谈,坚决整改,并将作风建设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持续推进。

五是组织干部轮训。分级分类对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部门行业干部、扶贫系统干部、帮扶干部、贫困村干部开展培训。中央层面将重点对31个省区市分管负责同志、脱贫攻坚任务重的市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贫困县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开展培训,其他培训主要由各地组织实施。领导干部培训的重点是,提高思想认识,引导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掌握精准扶贫方法论,培养研究和解决攻坚问题难题的能力;基层干部培训的重点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工作实践能力,不断提高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六是深化大扶贫格局。深化细化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攻坚战打响以来,东西部扶贫协作力度不断加大,2016—2017年,东部省市投入扶贫协作财政资金88.06亿元,连续两年实现倍增,动员社会各界捐助款物40.2亿元,超过过去20年的总和。2018年,东部省市计划投入扶贫协作财政资金134亿元,是2017年的2.3倍,计划转移贫困人口就业44万人,是2017年的2.2倍。2018年7月4日,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在京召开全国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推进会,胡春华副总理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部署,东西部扶贫协作双方签订了帮扶协议,下一步要按照协议内容进行量化考核,确保各项协作举措落地见效。修改完善中央单位定点扶贫考核办法,进一步强化中央单位行业扶贫、定点扶贫责任。推进“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完善中国社会扶贫网建设,实现政府、市场、社会互动和行业扶贫、专项扶贫、社会扶贫联动。(www.xing528.com)

七是完善考核监督机制。充分体现省负总责原则。改进贫困县退出专项评估检查,2018年以后申请退出的贫困县,由各省统一组织,中央进行抽查。改进约谈方式,变定期约谈算总账为常态化约谈。取消与脱贫攻坚无关的搭车任务和验收指标。各地要统筹整合脱贫攻坚督导检查,共享督导检查成果,严禁层层多头组织,切实减轻基层负担。

八是激发内生动力。加强政策引导,转变扶贫方式,除低保兜底发放现金外,其他扶贫措施要与贫困群众参与挂钩,原则上不直接发钱发物。加强教育引导,加强思想教育和技能培训,帮助贫困群众转变思想观念,提高脱贫能力。加强典型引导,总结宣传脱贫典型,营造勤劳致富脱贫光荣的良好氛围。发挥村规民约作用,引导贫困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培育健康文明生活方式。

九是防范化解风险。脱贫攻坚需要防范四类潜在风险:第一,完不成任务的风险。防止深度贫困地区和深度贫困问题解决不好,完不成任务或脱贫质量不高。防止脱贫任务轻的地区麻痹大意,出现工作“死角”。第二,经济风险。要规范扶贫小额信贷,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新的贷款不能“户贷企用”,不得用于非生产性支出,老的问题要逐步纠正,确保不发生还贷风险。要防范扶贫产业市场风险,通过提高组织化程度,改变生产方式,培育品牌,延伸产业链,拓宽销售渠道等,降低市场波动的影响。第三,债务风险。防止打着脱贫攻坚的旗号大举发债,“穿着马甲”或“涂脂抹粉”去争资源争项目,加重政府债务。第四,道德风险。防止简单发钱发物送钱送物,政策养懒汉。防止盲目提高标准,造成非贫困户攀比,引起新的不公,破坏社会规则,兑现不了还会损害党和政府公信力。

十是总结经验表彰先进。总结推广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各部门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面的创新举措和成功经验,把精准要求转化为具体样本,推动各地各部门受启发、找差距、明方向,促进帮扶举措落地落实。每年组织开展全国脱贫攻坚奖和全国脱贫攻坚模范评选表彰活动。设立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鼓励各地从实际出发创新扶贫工作方式。每年组织报告团,分区域巡回宣讲先进典型,树立鲜明导向。

十一是做好宣传工作。开展脱贫攻坚政策宣讲解读,让贫困地区群众知晓政策,让基层干部用好用活用足政策。完善涉贫事件处置反馈机制,保持定力,对一些不正确的说法敢于回应。要把握正确舆论导向,防止意外事件发生,干扰脱贫攻坚大局。配合做好对外宣传,加强减贫领域国际交流与合作,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中国方案,提升中国软实力。

十二是研究2020年后扶贫工作。扶贫开发是体现我们党的宗旨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体现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重要标志,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也是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主要矛盾的重要措施,还是全球反贫困事业的亮丽风景,应彰显特色,长期坚持。到2020年打赢脱贫攻坚战,只是消除了现行标准下的绝对贫困,不是说我国就没有贫困人口了,任何社会,即使是发达国家,总会存在一定比例的相对贫困人口。在贫困地区尤其是深度贫困地区,当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仍然是脱贫攻坚。要根据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做好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2020年后减贫战略的有效衔接,通过脱贫攻坚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创造条件,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巩固脱贫成果,最终走向共同富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