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深入开展“思想扶贫”工作。要坚持“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本”的方针,教育和引导各族群众切实解决内在思想观念上的贫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是做人的工作。深入开展“思想扶贫”行动,推动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思想大解放是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义不容辞的责任。一是要鼓舞其志气。要结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进行宣讲活动,深入贫困地区和贫困户家中,耐心细致地宣讲好国家扶贫方针政策,阐释好党委、政府的扶贫战略和决心,鼓舞群众脱贫奔小康的志气。二是要转变其观念。要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引导大家消除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懒惰依赖、安于现状,重义轻利、重农轻商等落后思想,特别要使其尽快克服“等靠要”心理。三是要激励其信心。要有针对性地与困难群众商议脱贫对策,引导大家认清自身虽在经济发展上处于劣势,但在生态发展、特色农业、传统文化等方面拥有诸多优势;要激励大家“不怕困难、艰苦奋斗、攻坚克难、永不退缩”,不能“守着金饭碗讨饭”,要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早日搭上与全国同步奔小康的幸福快车。
(2)深入开展“舆论扶贫”行动。一是加大政策宣传。要加大对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贵州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的宣传,全面、系统、及时地宣传报道好党和国家有关扶贫开发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让基层群众知晓贵州大扶贫的目标、任务和措施,切实增强脱贫的信心和决心。二是开展主题宣传。充分利用主流媒体、传统媒体和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新兴媒体,精心组织策划系列采访报道活动,使“舆论扶贫”工作更好地与党委、政府大扶贫战略的工作重点“合拍”“对点”。要全方位、多角度、多形式地宣传报道大扶贫的做法成效、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构建大扶贫工作的“大宣传”格局。三是加大社会宣传。要通过山歌、快板、花灯调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社会宣传,使精准扶贫工作的相关政策家喻户晓,引导全社会关心扶贫事业、关爱困难群体,广泛传递扶贫正能量,鼓舞干部群众树立脱贫的决心与信心,为大扶贫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3)深入开展“精神扶贫”行动。作为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来说,要通过开展“精神扶贫”行动,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更好地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去战胜艰辛和困难,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一是要加强教育引导。积极开展“两遍访”(遍访贫困村、贫困户)工作,采取一对一、多对一的方式,深入群众家中,摸清贫困底数、分析致贫原因、制定脱贫举措,教育引导贫困群众弘扬勤劳勤俭、追求奋进等精神,树立脱贫的信心和勇气。二是要加强典型示范。要通过挖掘群众身边的发家致富先进典型,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的形式,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引导和启发广大群众克服安于现状、消极无为等自卑心理,消除“等靠要”思想和“慵懒散”陋习。三是要加强价值引领。积极开展“道德讲堂”进农村活动,组织开展“文明户”“五好家庭”“平民模范”评选等活动,积极倡导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坚决制止聚众赌博、封建迷信等现象,在广大农村营造“勤劳光荣、懒惰可耻”的浓厚氛围。(www.xing528.com)
(4)深入开展“文化扶贫”行动。深入推进大扶贫战略,不仅要扶物质,也要扶精神,更要扶文化。作为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来说,必须牢固树立以人民群众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开展“文化扶贫”行动,切实从文化层面为大扶贫战略助力添彩。一是加快构建基层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等政策文件精神,统筹城乡和区域文化均等化发展,组织实施农村数字电影放映进村、广播电视户户通、互联网进村入户等工程,加大农家书屋、“乡村舞台”、“欢乐院坝”、村级文化广场、电子阅览室建设力度,不断夯实基层文化阵地。二是大力弘扬本土文化。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加强对非遗传承人、民间艺人的挖掘和培训力度。充分挖掘整理丰富多彩的红色文化、农耕文化、传统文化,创作一批有特色、接地气的文艺节目,充分激发文化自信,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三是要积极开展系列文化活动。要依托“三下乡”等活动平台,开展政策咨询、科技培训、文艺展演、电影放映、送图书等文化惠民服务活动;组织广大文艺工作者送戏下乡、送知识下乡,指导基层农村组建文艺队伍,开展文艺活动,不断激发各族群众致富奔小康的激情,形成合力攻坚、精准脱贫的生动局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