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企业普遍反映智能网联研发人员缺乏。今后五年人才需求以年复合增长率13.97%增长,高校相关专业毕业生供给以年复合增长率4.45%增长。2025年智能网联汽车按高、中、低三种发展情境人才需求量分别为9.2万人、10.3万人和11.6万人,届时人才存量为7.2万人,高校相关专业当年毕业生流入智能网联汽车就业约为0.73万人,人才净缺口为1.3万~3.7万人。在高速发展情境下净缺口为3.7万人,相当于目前智能网联研发人员存量的69.4%。
(2)智能网联研发人员构成需要大量计算机、电子信息和自动化专业的人才,令企业尤其困扰的是这些IT背景人才难招、难用、难留。难招的原因很复杂,主要原因有三个:第一,我国在制造业整体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过程中大量需要这三类人才,导致总量供给不足。目前高校在这三大类专业招生人数占比为12.02%,并且以年复合增长率6.06%增长,但依然无法满足需要。第二,汽车行业在薪酬上不具竞争力,这与制造业整体薪酬低有关。在我国各行业大类薪酬结构中,制造业排第14位,倒数第6位(如图2.9所示)。毕业生薪酬调查结果显示,IT背景三大专业类别人才毕业三年后的平均薪酬是车辆专业的2~3倍(如图2.12所示)。从事智能网联的车辆专业人才薪酬较专业平均薪酬高,但从事智能网联的IT背景人才薪酬较专业平均薪酬低,因此很难吸引IT专业背景人才进入汽车企业从事智能网联相关工作。同时,企业还要解决薪酬总量控制以及岗位和专业间的薪酬平衡问题。第三,除薪酬因素外,制造业强度大、吸引力低也是部分因素。制造业从业人数自2010年开始下降,从29.0%降至2018年的24.2%,制造业GDP占比也自2007年开始从32.0%降至27.8%。汽车行业新车销售量自2018年开始下降,从业人数也从2018年的610万人降至2019年的551万人。这也是欧美日发达国家后工业化时代普遍呈现的趋势,对此发达国家普遍采取重塑制造业战略(例如美国)以提高制造业GDP比重和从业人员比重。我国也应采取相应措施扭转制造业下滑的趋势。难用是指计算机等三大专业研发人员的工作思路、语言、研发程序跟传统车辆研发人员不同,很难融入车企的研发工作。难留指的是IT背景三大专业类的人员离职率高。汽车研发人员平均离职率为12.8%。个人调查问卷显示,智能网联汽车研发人员中有37.6%的人因各种原因离职,且大部分是IT背景三大专业类人才。
措施建议:
(1)通过完善车辆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在车辆类核心课程基础扎实的情况下增加计算机、电子信息、自动化的相关课程,如受学分所限可以以选修课形式补充,培养复合型人才以缓解部分人员不足问题。在深访中上汽摸索的经验值得思考,20%的车辆工程专业学生经过培训可以通过基础软件知识的测试,胜任部分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和自动化类专业毕业生的工作,说明可以通过IT类知识的补充部分解决人才供给不足问题。课题组和行业专家普遍认为,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使车辆专业这一汽车行业的主要供给专业的知识内涵和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除车辆、机械核心课程外、还涉及计算机、电子信息、自动化、能源动力、材料、仪器仪表、交通运输等多个专业,呈现多领域跨专业的深度融合特征,远远超出了原有机械类的知识结构和范畴,所以宜将车辆工程专业设立为交叉型一级学科。如果不做根本性学科升级调整,而是在现有车辆专业上调整课程,由于各类课程所占比例的限制,不能彻底解决人才供给问题。(www.xing528.com)
(2)在我国制造业向数字化智能化整体转型中,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区块链、关键软件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领域均需要计算机、电子信息、自动化三类专业毕业生,据专家判断,这一人才短缺现象可能会在今后十年内存在。建议由行业主管部门和教育部统筹规划,进一步扩大专业布点和招生规模。
(3)通过加强行业和企业培训增加人员供给。汽车行业有55.1万研发人员的存量,智能网联人员来源构成中,只有34.85%来自高校毕业生,41.91%来自社会招聘,20.53%来自企业内部培训转岗,其余来自海外招聘。62%以上的智能网联研发人员来自存量供给,大量企业通过培训来补充人才供给,例如博世在进行全员数字化培训,课程持续半年左右,投入力度相当大。企业培训大致可分为面向车辆和机械等专业的传统车辆工程师培训计算机知识,面向计算机等专业类的人员培训车辆工程知识。企业反映单纯依靠自身去解决数量大且内容分散的培训整体效率不高,企业也缺乏资源平台,行业宜提供全系列培训,同时结合紧缺岗位的要求,设置部分有针对性的专项培训项目。
(4)针对制造业薪酬低,就业吸引力低的问题,宜采取全方位多层次的解决方案,培育良好的行业生态。第一,政府层面通过财税措施、财政分配体系给制造业适当增加利润空间,并且出台专项措施鼓励提高制造业从业人员薪酬待遇。宣传部门宜通过各类宣传手段营造制造业光荣的社会舆论氛围,国家层面建立“国家工程师”表彰体系,提高从业荣誉感。智能网联从业人员中包括2%的归国人员,主要担任各技术领域领军人才和关键技术带头人的角色,在当前单边主义盛行的国家环境下应更加着力通过各项政策吸引归国人员,整体带动智能网联技术的全面提升。第二,行业层面应进一步完善工程师水平评价机制,以工程技术人员的职业资格评价和职业生涯通道设计提供薪酬以外的激励和认可机制。结合重要和紧缺岗位目录总体调控、重点培养关键人才,建立行业人才预警机制。第三,企业层面应重视品牌战略,提升利润空间,提高人均研发经费和研发人员薪酬,形成良性循环。企业同时应探索多层次复合型的人才激励措施,例如作为薪酬改革方向,部分企业采取跟投、鼓励创业、股权激励的方式。其他如职业成就感、职业晋升通道、集体荣誉感等也值得创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