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侨资对创新驱动增长的机制及其影响机制分析

侨资对创新驱动增长的机制及其影响机制分析

时间:2023-05-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节围绕这两个方面,从侨(外)资影响创新驱动增长的竞争机制、人力资本累积机制、上下游辐射关联机制和同行业间的学习模仿机制这4种机制出发,探讨侨(外)资的引入快速促进东道国企业技术进步或生产率提升的内在动机。对生产性服务业而言,侨(外)资企业会导致我国固有的资源格局重新分配,造成资金信贷、人力资本、原材料等成本价格的上涨。

侨资对创新驱动增长的机制及其影响机制分析

侨资企业是介于本土企业和纯外资企业之间的一种特殊企业形式,因此华侨华人投资一方面受本土资本的“挤出效应”影响,另一方面还受到来自纯外资的技术外溢效应影响。这两方面共同影响了侨资在促进国内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发挥。侨资企业是在与本土企业和纯外资企业的竞争交锋中不断前行的,不仅拥有本土企业熟悉本国经济形势的优势,还拥有较为先进的管理模式、资源配置理念以及技术设备。这些优势均有利于侨资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砥砺前行。

本节围绕这两个方面,从侨(外)资影响创新驱动增长的竞争机制、人力资本累积机制、上下游辐射关联机制和同行业间的学习模仿机制这4种机制出发,探讨侨(外)资的引入快速促进东道国企业技术进步或生产率提升的内在动机。

(一)侨(外)资影响创新驱动增长的竞争机制

侨(外)资的持续流入打破了我国原有的市场结构,加剧了市场竞争,特别是对有垄断性质的行业有较大冲击,这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这些行业的垄断格局,促进了国内市场的公平竞争和技术进步。对生产性服务业而言,侨(外)资企业带来了较为高效的管理模式、较为成熟的生产经验以及较为先进的生产技术,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本土企业原有使用资源的效率和方式,也在无形中使得同领域内的企业面临着严峻的竞争形势,强烈地刺激企业进行要素的重新组合及生产率的提升,进而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华侨华人投资还打破了原有的资源分配格局,使得资源竞争愈发激烈。对生产性服务业而言,侨(外)资企业会导致我国固有的资源格局重新分配,造成资金信贷、人力资本、原材料等成本价格的上涨。而在要素价格上涨和产品创新面临双重竞争的情况下,企业和国家的经济就必须通过提高技术创新水平才能在激烈的竞争格局中得以生存并取得良好的发展。

当侨(外)资企业向市场提供了更具附加值的产品时,本土企业在巨大的竞争压力下,为了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就更有动力去关注消费者偏好,改善并提高其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从而刺激我国企业不断改良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并最终实现以创新拓宽生存空间的发展途径。为了吸引消费者必须加大研发力度,投资于学习过程。学习过程的投资越大,本土企业的技术能力就越强,便会获得溢出效应,以此提高整个生产性服务业的资源使用效率。在此过程中,侨(外)资企业也势必会为进一步扩大技术差距、保持竞争实力而被迫引进新技术,从而又会引发新一轮的技术溢出,技术势差也会进一步扩大。因此,侨(外)资企业的知识溢出所引致的竞争激励是一种螺旋式推动机制。

当然,有关侨(外)资竞争激励的实证研究结论存在两面性,正向论观点认为侨(外)资进入的确为本土企业的发展创造了机会,对本土企业增加研发投资、引进先进技术以及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等方面均有促进作用;而反向论观点则认为侨(外)资的进入可能将部分低效率的内资企业挤出市场,Aitkin和Harrison(1999)称这一效应为“市场窃取效应”。由此可见,侨(外)资技术溢出的竞争激励效果伴有许多不确定性,但对于提升企业效率、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等方面的确具有重要作用。

图4-2 侨(外)资影响创新驱动增长的竞争机制

(二)侨(外)资影响创新驱动增长的人力资本累积机制

随着侨(外)资规模的扩大,资本的逐利性和扩张性会对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有着更高的要求。侨(外)资企业会针对东道国的人力资源进行开发,针对可适用的潜在人员进行管理模式、生产流程、产品研发技术和销售体系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培训。通过侨(外)资企业先进的培训体系、高效的培训模式,实现人力资源对管理模式、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技术的快速认识,促进新厂商的本土化发展,进而优化资源配置。这种针对人力资源投资性的培训,产生了“正外部性”,使得本土人员低成本、高效率的接触和学习新的管理模式和技术研发能力,进而有利于提高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

近年来,经济全球化的飞速发展促使产品的生产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许多外资企业的生产过程不仅局限于一国之内,而是各个环节被分散到不同的国家。这种竞争环境有利于资源得到更加优化的配置,特别是人力资源在侨资企业、本土企业和纯外资企业之间流动现象的发生。侨(外)资企业员工一旦跳槽到内资企业,就必然将侨(外)资企业先进的生产技术及管理经验传播至他们所受聘的企业,随着积累技能的逐渐外流,溢出效应随之发生。当然,侨(外)资企业为了抑制这类人员流动的知识溢出也大多采取了高薪聘用策略,这样,优秀的本土企业员工也会跳槽至跨国公司,从而对本土内资企业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现有研究表明,我国私营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中曾任职于侨(外)资企业并接受到良好的培训教育的,将在侨(外)资企业学习并吸收到的先进生产技术、管理经验应用到内资或自己所创立的企业中,从而为企业的技术创新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图4-3 侨资企业影响创新驱动增长的人力资本累积机制

侨(外)资公司对其雇员的培训是侨(外)资企业发生技术溢出的基础。随着全球化经济的深入发展,国际竞争愈发激烈,使得侨商对知识的需求越来越大,人员培训的重要性就越来越突出。越来越多的管理和技术人员到母公司或者同领域的公司进修学习,甚至自费出国进修。一旦这些训练有素或完成进修的管理人员或技术人员受雇于其他企业或自主创业,便可以实现人员培训的“正外部效应”,扩散的技术和管理经验由于人员的流动而得到加强,而人员的不断流动也迫使原来的服务业跨国企业进行更多的培训。(www.xing528.com)

(三)侨(外)资影响创新驱动增长的上下游辐射关联机制

一般情况下,侨(外)资企业进入东道国市场会与当地的供应商、生产商以及客户群等发生一定的关联交易,本土企业便可借助业务网络从中学习到先进的生产、工艺以及管理知识。因此,侨(外)资企业基于当地产业链条的辐射关联也是侨(外)资溢出效应发挥的主要渠道。辐射关联又可细分为前向关联与后向关联。

前向关联是指侨(外)商与本土销售商等下游厂商所发生的关联关系。作为侨商产品的下游环节,本土企业可采购其高质量投入品,通过研究产品的内含技术与使用设备,改进自身生产工艺,推动生产技术升级。生产性服务业侨(外)资企业与国内代理商等下游厂商进行业务合作时,通常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这就迫使国内厂商加大研发力度进行技术创新,改善生产工艺,提高产品标准,以迎合外商需求和增加自身利润。而反过来,为了能提高供应链的高效性,外国厂商通常会为下游厂家提供技术援助、信息咨询及人员培训等服务,这样就使得国内企业能够更好地消化吸收侨(外)商的先进技术,通过逆向学习,进而提高自身技术创新的能力。

后向关联是指侨(外)商与本地原材料、零部件供应商等上游厂商所发生的采购与服务关联关系。侨(外)商为确保产品生产质量,通常会在供货计划、生产技术、制作工艺等各流程方面对本土企业进行严格要求。外商的高标准、严要求会促进本土企业技术水平的提升。通常情况下,外资产品的技术越复杂、产业链条越长,由此所形成的产业关联度就越高,溢出效应也就越大。侨(外)商与上游厂商(即国内要素供应商)的关联。

通常,侨(外)商会利用技术专利、知识产权保护或者高工资等保护手段防止技术外溢的发生。但针对上游厂商,生产性服务业侨(外)资企业通常会采取截然不同的做法。首先,生产性服务业侨(外)资企业对国内上游供应商的高标准,要求上游厂家对生产系统进行升级改造,这就迫使其进行技术创新;同时随着中间投入品需求的扩大,会促使生产性服务业侨(外)资企业对有业务往来的上游厂商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这样有助于上游厂商免费“搭便车”,接触到最核心的关键技术,更好地消化吸收侨(外)商技术,形成自己的技术体系,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图4-4 侨(外)资影响创新驱动增长的上下游辐射关联机制

(四)侨(外)资影响创新驱动增长的学习模仿机制

模仿学习也是侨(外)资企业溢出效应发挥的重要渠道。侨(外)资的进入带来了先进技术和生产工艺,使其提升自身技术及生产力水平的同时降低对新技术应用的风险。除了生产技术,侨(外)资企业的管理经验、营销策略等非物化技术也会随着企业的运营而不断溢出,这也会为本土企业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一般情况下,模仿学习存在两条路径:直接模仿学习与逆向反推学习。其中,直接模仿学习是指就外资企业生产产品的外观、性能等特征进行直接模仿,通过“干中学”“看中学”的途径学习外资企业生产技术,以促进本土企业进行技术创新。而逆向反推学习主要指以侨(外)资企业最终产品为出发点,逆推出产品的生产工艺、制作流程,剖析其内在隐含技术。这种反向学习方法也是知识溢出效应发挥的重要途径。

图4-5 侨资影响创新驱动增长的学习模仿机制

Arrow(1971)的研究指出技术扩散类似于传染病的传播,模仿者对原有技术的了解和研究越深入,示范—模仿效应就会越显著,就越有可能成为新技术的创新者。侨(外)资的流入改善了我国的资本质量,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会产生竞争和示范效应,有力地提高了我国服务部门的创新能力和供给能力。Findlay(1978)指出东道国企业自身与跨国公司之间较大的技术差距,会促使东道国企业愈发积极主动地模仿和学习跨国公司的管理模式、生产流程、新产品及新技术,进而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一方面,生产性服务业侨(外)资企业的入驻,带来了先进的管理模式和人才激励制度、高效的销售策略以及产品选择,使得东道国企业能以极低的成本进行消化吸收与再创新。如通过与跨国企业的业务合作和技术讨论,可以探悉到跨国企业为适应东道国市场环境而设计的新型经营模式和最新的产品技术研发动向。跨国企业作为成功的现实“模板”,为东道国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路径示范。另一方面,生产性服务业侨(外)资企业作为生产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使用的技术和生产的产品一般要优于本土企业。侨(外)资企业产品的高技术含量和高利润特征通过示范效应,会刺激本土企业通过逆向的模仿和研究跨国企业的技术和产品,这就降低了本土企业采用新技术的市场风险以及减少了企业初期的研发投入,从而认识到这些技术创新的可行性,更加主动地进行模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