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海物流业发展现状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物流业总体规模快速增长,物流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发展的环境和条件不断改善,为进一步加快发展中国物流业奠定了坚实基础。2012年中国物流业实现平稳适度增长,但物流要素成本全面上涨,物流企业生存空间进一步压缩,物流能力不足和运力过剩长期共存,多种运输方式不均衡、不协调、不衔接的问题依然存在。
2012年,全国物流业实现增加值3.6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1%,增速虽然较上年有所回落,但仍比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高出1个百分点。其中,交通运输业增加值增长8.7%,仓储业增加值增长6.8%,批发、零售业增加值增长9.8%,邮政业增加值增长24.1%。物流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6.8%,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5.3%(见图6-1)。
2013年第一季度全国社会物流总额43.3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9.4%。其中,一季度进口货物物流总额达到2.9万亿元,占全社会物流总额的6.7%,可比增长8.5%,增速比2012年同期回升6.4个百分点;农产品物流总额、再生资源物流总额、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可比分别增长3.4%、8.4%和24.7%。与此同时,第一季度社会物流总费用2.1万亿元,同比增长10%(见图6-2)。
图6-1 2012年全国物流业增加值比较图
图6-2 2013年第一季度全国物流业可比增长率比较图
上海市的城市定位是国际经济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四个中心”的城市定位对于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也为上海发展物流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从中国开发最早、规模最大的综合性保税区——外高桥保税区建立以来,上海的物流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目前,外高桥保税区已基本形成了以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主体的现代物流产业体系,集聚了包括美国APL、英迈、荷兰TNT、日本近铁、通运等世界知名物流企业在内的1000多家物流仓储企业。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上海物流业已经形成了多级联动机制。
“十一五”期间,上海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保持了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在国家“调结构、扩内需”政策和《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指导下,上海克服困难、积极推进,物流业发展取得新的突破。2012年,上海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895.31亿元,比上年增长5%。 2013年上半年,上海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433.26亿元,下降2.8 %。
2012年至2013年上半年,上海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步伐,呈现出许多新变化和新特点。
1.国际航运中心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
2012年,上海全年货物运输总量9.44亿吨,增长1.1%;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7.36亿吨,增长1.1%,连续第八年居全球第一;港口国际集装箱吞吐量3252.94万国际标准箱,增长2.5%,连续第三年居全球第一;浦东、虹桥两大国际机场全年共起降航班59.67万架次,进出港旅客达到7870.84万人次。浦东机场货邮吞吐量连续第五年居全球第三。
2012年上海市货物运输量94376.25万吨,其中,铁路运输量825.29万吨、水运运输量50302.00万吨、公路运输量42911.00万吨、机场运输量337.96万吨;2012年上海市旅客发送量达到14546.55万人次(见表6-1,图6-3)。
2013年上半年,上海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433.26亿元,下降2.8%。 2013年第1~2季度上海市装卸搬运和运输代理业、仓储业资产总计1306.3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0.7%。其中,装卸搬运和运输代理业资产总计974.90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8% ;仓储业资产总计331.4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6%。
表6-1 2012年上海市货物运输量及其增长速度表
图6-3 2012年上海市各运输方式的货物运输量
2013年第1~2季度上海市装卸搬运和运输代理业、仓储业营业收入为876.3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0%。其中,装卸搬运和运输代理业营业收入767.5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4%;仓储业营业收入108.76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5.8%。
2013年第1~2季度上海市装卸搬运和运输代理业、仓储业营业利润为27.6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4%。其中,装卸搬运和运输代理业营业利润21.1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仓储业营业利润6.5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2.7 %。如表6-2,图6-4所示。
表6-2 2013年1~2季度上海装卸搬运和运输代理业、仓储业主要指标
图6-4 2013年1~2季度上海装卸搬运和运输代理业、仓储业营业收入比较图
2013年第1~2季度上海装卸搬运和运输代理业从业人员达到20.36万人,比上年同期增长1.8%。其中,装卸搬运和运输代理业从业人员达到14.84万人,比上年同期增长3.4%;仓储业从业人员达到5.51万人,比上年同期下降2.2%(见表6-3)。
表6-3 2013年第1~2季度上海装卸搬运和运输代理业、仓储业主要指标
2013年1~7月上海市货物运输总量达到52458.08万吨,比上年同期下降8.2%;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6798.97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5.4%;国际标准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97.88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3.2%(见表6-4) 。
表6-4 2013年1~7月上海市交通运输业发展状况表
2013年2月~5月上海市货物运输总量分别为6951.03万吨、7271.91万吨、7533.77万吨、7869.48万吨,呈现上升趋势;6月份稍微下降,为7663.43万吨,7月份回升至7710.67万吨。总体来说,2013年上半年上海市货物运输量呈现增长趋势,如图6-5所示。
图6-5 2013年上半年上海市货物运输总量变化图
2.物流园区的功能也显著增强
上海深水港物流园区依托洋山保税港区,建成现代化保税物流仓库超过80万平方米,大力发展国际采购和分拨配送业务,海铁联运、水水中转和国际中转能力逐步提高;外高桥物流园区深化实施“区港联动”,保税物流园区已建成38万平方米物流仓库,拥有14万平方米集装箱转运区,国际配送和中转分拨等业务有序开展;浦东空港物流园区的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正式封关运营,相关物流业务稳步推进;西北综合物流园区已成为本市快速消费品、医药品等物流配送中心的集聚地,城际中转、城市配送功能逐步增强。在本市外环线附近,一批拥有现代化物流设施的配送中心建成并投入运营。国际物流和保税物流能力明显提升。
3.格局正在转变,物流业面临洗牌
一方面,众多电商开始转战物流市场。2012年4月12日,京东商城“亚洲一号”上海项目(一期)举行奠基仪式,“亚洲一号”项目采用自动存取系统、自动输送设备、高速自动分拣系统等自动化设备,打造自动化电子商务订单处理中心。该项目建成后华东区订单处理能力将得到大幅提升。京东商城、凡客诚品已申请了快递牌照,京东、易讯、阿里巴巴、走秀等电商网站均已开展自建物流,天猫在松江宝湾国际物流中心二期抢下近3万平方米物流面积。
除此以外,DHL日前宣布,将在上海九亭建设内地首家时尚定制物流中心,为奢侈品牌进行物流配送。提供将商品从欧美原产国安全交付到中国零售商手中的全套服务。
另一方面,物流业开始试水电商。优选是顺丰速运集团旗下电商网站,2012年5月31日正式上线,定位于中高端食品B2C。该平台借助顺丰速运在物流和品牌方面的优势,开展进口食品和各地特产的采购和运输。 目前,旗下的商品已经覆盖生鲜食品、特色时令、酒水饮料、营养保健品等九大品类。
4.物流配送、服务功能逐步加强
连锁商业企业积极推广应用现代化配送技术,降低库存商品资金占用及商品损耗,并构建具有一定辐射力的物流配送网络,实现对超市、卖场、便利店、折扣店等多种业态的日常配送。危险化学品、食品冷链、医药、图书等专业物流逐步形成一定规模。一批第三方城市配送物流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运用先进管理理念,形成独特的业务模式,拓展区域及全国服务网络。国际知名快递企业入驻上海,建设国际转运中心,民营快递企业市场化、网络化、规模化、品牌化程度不断提高。(www.xing528.com)
5.物流配送模式发生变化,逐步实现城市末端配送社会化
顾客线上下单、线下便利店自提的社会化的城市末端的配送模式,在我国台湾地区、日本和英国已经非常普遍。近来上海也逐渐实行该配送模式,已经有近百家全家便利店成为亚马逊的快递自提点。另外,京东也在上海、北京等建立了自提点。
二、存在的问题
1.物流成本继续上涨
2012~2013年,虽然经济增长放缓,但是由于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导致物流用地短缺,2012~2013年上海市仓储、租赁价格上涨,同时道路通行费、燃油价格和劳动力成本等也不断上涨,使得物流成本上涨。
虽然国家出台了“营改增”政策,但是由于涉及的物流行业分别实行不同的增值税税率,导致不同规模的物流企业的税负变化不一。其中,小规模的物流企业税率下降2个百分点,税负降低40%,成为真正的受益者。仓储等物流辅助服务业,从5%的营业税改为6%的增值税,由于可以做进项税抵扣,原则上税负可减轻。但是,一些上游关联企业无法开出增值税发票,这对于仓储等物流辅助类企业来说,税负可能会加重。运输配送服务业“雪上加霜”,“营改增”后该类物流企业税负不降反增。
2.竞争更加激烈
外资进入中国市场,竞争更加激烈。2012年全球领先货运管理集团乔达国际货运在上海及成都的两大物流中心计划于2013年年初投入使用,这对我国的物流企业带来威胁。同时,第三方物流除了自身竞争加剧,电商自建物流系统也来抢分市场。京东商城、凡客诚品、当当网、阿里巴巴和1号店都积极自建物流系统,尽管他们自信满满,然而其中利害暂未可知。电商自建物流系统失败的案例并不缺乏,2012年2月20日,也买酒自身的配送业务——“也买送”已经正式停止业务。
三、物流业发展机遇
1.消费需求增加
一方面,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网购物流需求增势迅猛。一方面,消费者对速冻食品、乳制品、冷饮的需求正在呈现快速增长,同时随着居民消费水平和安全意识的提高,对食品、药品、快速消费品、农产品等物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冷链物流的应用领域进一步拓展。
2.加强管理和出台新政策
2013年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就提高流通效率的综合方案出了国办5号文件。该文件主要针对农产品的批发、农贸市场,如免三年的房地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同时免征鲜活肉、蛋、菜和其他一些商品的流通环节增值税;下调了部分银行刷卡的手续费等。
据介绍,2013年商务部的工作重点会在国内的流通环节降低费用、减少环节、提高效率上下功夫。
一是把国家已经出台的各项政策落实好,如公路收费、减少环节等还有许多具体的细节在执行中需要贯彻落实。
二是推广商流和物流的分离。商业环节的交易可以经过多个环节,如田头、菜地可以卖给场地批发,场地批发可以卖给销地批发,销地批发可以集中配给销地的零售菜场等,物流要点对点,把商流和物流分开。推进农超对接、农批对接、农销对接等,减少中间环节的供应。创新工业品和生产资料的流通方法,鼓励企业直销以减少费用。
三是大量推广连锁经营。统一配送和电子商务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销售方式,极大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2011年网上零售已经达到7800多亿元的销售额,估计2012年会超过1万亿元以上的销售额,这些方式都会大大降低流通的费用。
3.加强技术建设
采用射频识别(RFID)技术,建设标准化托盘社会共用系统。在城市配送物流企业中推广应用现代化立体仓库、自动拣选设备等先进物流装备及自动识别和标识技术。推进城市智能交通管理平台建设,建立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城市配送查询系统,引导社会物流设施合理布局。但是,随着近几年电子商务等领域的异军突起,仓储和流通环节的物资数量呈爆发性的增长,物资的流通速度也越来越快。很显然,以往的仓储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单纯的以条码识别为主的技术已经显示出一定的局限性。RFID智能手持终端是一种将RFID射频技术与数据终端一体化的无线便携设备。具有大容量存储、超长使用时间、多种通讯及扩展接口、硬件模块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选配、软件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全面定制等特点,广泛地应用于仓储管理中的入库清点、物资上架、盘库点仓、物资出库、检索查询等环节。解决了物资查找时,费时费力的问题。实现快速清点库存,缩短库管人员清点盘库时间。解决入库出库时,耗时且容易出现物资及数量错误的情况。
四、上海物流业发展展望
根据上海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物流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将达到13%左右;全社会物流总费用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降至15%以下;物流信息化和标准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国内外优势物流企业总部、大型综合物流企业,以及专业化物流服务企业数量进一步提高。
到2015年,上海将以高端物流服务为核心,加快物流业向“高效率、高增值、低消耗”转变,使上海成为全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引领示范高地,形成与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核心功能相匹配的,初步具有全球物流资源配置功能的国际物流枢纽城市和全球供应链管理中心之一。
在空间布局上,“十二五”时期,上海市规划布局五大重点物流园区、四个重点制造业专业物流基地,规划引导形成一个城市特色配送物流带,进一步强化与城市规划、产业结构、节能降耗、交通组织等方面的衔接。
具体而言,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详细分解。
1.重点物流园区
依托海、陆、空港门户,加强多式联运能力建设,突出功能提升和联动发展,搭建对接国际、连接腹地、服务全国的物流设施平台。
(1)深水港物流园区。依托洋山保税港区和临港产业园区,以建设“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为契机,积极打造国际航运中心,大力发展“水水中转”和国际中转、集拼、分拨等功能,加快形成面向亚太的采购集拼和分拨配送中心,加快拓展贸易展示、大宗商品集散、离岸云海数据、检测维修制造等功能,形成保税功能与临港产业优势融合的港口综合型物流园区。
(2)外高桥物流园区。依托外高桥港区和外高桥保税区,积极打造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重要服务支撑载体,大力发展为专业化进口贸易平台服务的航运物流枢纽功能,形成国际物流与进出口贸易紧密结合的区港联动型物流园区。
(3)浦东空港物流园区。依托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和空港产业园区,积极打造国际航空物流枢纽的主要服务载体,积极推进国际快递、国际中转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时效性的航空物流服务,形成航空产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航空口岸型物流园区。
(4)西北综合物流园区。进一步加大传统陆路货物集散功能的调整升级力度,积极打造城市商贸配送物流的标志性载体,大力发展保税物流中心、陆上货运交易中心、大型城市超市配送等平台功能,积极推进物流总部经济、商务会展、教育培训等服务功能,不断拓展铁路班列运输、北虹桥临空物流等服务功能,进一步推进落实桃浦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规划,推动货运停车场向更具市场经济性的综合货运枢纽搬迁,形成具有国际化城市物流服务特点的物流园区。
(5)西南综合物流园区。积极打造重要陆路物流枢纽的功能载体,大力发展面向长三角制造业的物流服务功能,积极推进与电子商务更加融合的物流功能,不断拓展城市配送和区域分拨等物流服务,进一步优化集疏运体系,落实规划建设,推动产城融合,形成具有国际供应链管理特征的物流园区。
2.重点制造业物流基地
(1)国际汽车城物流基地。依托国际汽车城产业基地建设,发挥龙头物流企业带动整合作用,打通采购、生产、营销、售后各产业环节,不断优化公路、铁路运输方式的衔接,为汽车与零部件的研发制造、贸易销售、博览展示、检测维修等全流程提供物流服务。
(2)化学工业区物流基地。依托上海化学工业区建设,以化学工业区物流产业园为核心,推动化工物流与化工贸易的市场一体化发展,进一步满足各种化工产品生产流通需求,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加工、包装、配送、储运等物流服务。
(3)临港装备制造业物流基地。依托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对接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两化融合试点区域建设,为发电及输变电设备、大型船用关键件、航空设备及配套、自主品牌汽车及零部件、大型工程机械等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提供专业化的物流及延伸服务。
(4)钢铁及冶金产品物流基地。依托精品钢基地建设,着力推进罗泾港配套产业区发展,加快吴淞国际物流园转型升级,通过资源整合和模式创新,大力发展集流通加工、分拨配送、信息发布、市场交易、金融服务等于一体的电子商务钢铁物流贸易平台,为钢铁产业链提供现代化的物流服务。
3.城市特色配送物流带
结合本市综合货运枢纽规划建设,依托市场形成的相关物流企业总部和项目,规划引导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城市配送物流带,促进企业和项目集聚,物流设施集约建设使用。
电商快递和快速消费品城市配送带。依托本市境内沈海高速沿线便利的交通条件和较强的市场经济性,汇集国内著名电子商务企业地区总部和快递企业总部,不断深化完善对于城市配送网络的衔接和管理功能,努力形成快速响应城市居民消费需求,辐射长三角周边城市,嘉定、青浦、松江组团式发展的良好格局。
“十二五”期间,在充分利用现有物流资源,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的基础上,加大土地政策支持物流业发展力度,对列入重点物流园区、重点制造业物流基地和城市配送网络体系的项目用地需求,给予重点保障,并促进项目进入绿色通道,加快项目建设进程。同时,结合各区县物流业发展实际,合理布局区域性物流基地和配送节点,促进本市现代物流业与区域产业发展、城市居民生活的需求相适应,形成层次清晰、相互衔接、运作高效的现代物流网络。
规划空间布局示意图如图6-6所示所示。
图6-6重点物流园区、重点制造业物流基地、城市特色配送物流带布局示意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