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上海批发业发展挑战与机遇

上海批发业发展挑战与机遇

时间:2023-05-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是,纵观2012年上海批发商业的发展,情况并不乐观。自2012年年中爆发了钢材批发商与银行间的大规模诉讼后,上海批发业的管理部门对于监督市场交易、维持市场交易秩序、完善市场交易制度等有较大改进。2013年初上海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的重大火灾事故就是由此种现象引起的。因此,上海的批发商业还不能与国际贸易中心的功能相匹配。

上海批发业发展挑战与机遇

上海发展的历史来看,上海是由商而兴、以商立市的城市。上海的各类商品批发市场是上海乃至全国的商业贸易中的核心部分,因此上海曾经是中国的批发商业中心。但是,纵观2012年上海批发商业的发展,情况并不乐观。

一、上海批发商业2012年的基本情况

1.从增长情况来看

虽然宏观和微观的经济环境不理想,整个上海批发市场交易额仍然有所增长,但增长的速度是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低的,整个批发业总量增长的幅度也是自2008年以来最小的(见表5-1)。

2.从经营范围和内容来看

上海的批发商业在经营范围上没有重大变化,只是各个分类市场交易的重点品种较往年有所调整。例如,钢材市场中建材品种较弱,而冷板品种较热(见图5-1~图5-4)。

3.从市场管理来看

上海批发市场的管理职能进一步完善。 自2012年年中爆发了钢材批发商与银行间的大规模诉讼后,上海批发业的管理部门对于监督市场交易、维持市场交易秩序、完善市场交易制度等有较大改进。

4.从市场中交易主体来看

交易主体综合实力明显提高,原先经济实力相对较弱或在经营过程中出现了重大失误的交易者逐渐退出批发市场,转变为小型的批量买家或零售商。钢材批发市场的情况最明显。

5.从交易规则的执行情况来看

由于在2012年发生了骗贷等重大的非法交易行为,给参与市场交易的各方都带来了严重后果。所以到2012年年末,各交易市场的相关主体,包括市场管理者、批发商、零售商、银行、制造企业、政府主管部门等,在统一协调下,对各交易市场的交易规则进行了深入梳理,出台了多部相应的细则,并要求场内批发商及进场交易者严格遵守。

表5-1 2012年上海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主要商品分类销售

续 表

图5-1 2012年上海限额以上批发贸易业主要商品分类销售额(亿元)

图5-2 2012年上海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限额以上批发贸易业销售额(亿元)

图5-3 2012年上海服装、鞋帽和针、纺织品类限额以上批发贸易业销售额(亿元)

图5-4 2012年上海中西药品类限额以上批发贸易业销售额(亿元)

二、上海批发市场存在的问题

从2012年上海批发商业市场的运营特征、对比国外大型批发商业运营管理的经验、结合上海作为国际贸易中心功能定位,上海的批发商业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1)上海批发市场在行业定位和选择上专业性缺失。批发市场不能凸显专业性,就不能实现批发市场在经济领域或贸易流通领域的战略意义和品牌效应。比如,“大型”建材批发市场兼营家居产品。又如,很多“大型”批发市场还在批零兼营,甚至零售的总额占到整个交易额的50%以上,使得批发市场的实质名存实亡。又如,许多“大型”批发市场长期存在经营、仓储、居住生活“三合一”现象。2013年初上海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的重大火灾事故就是由此种现象引起的。

(2)上海批发商业或多或少还存在一种大集市形式的影子,在经济规模上与国际同类型的组织相比还是太小。因此,不符合现代国际化、规模化、集约化大流通的基本要求,体现不出国际大批发商所具有的风险控制优势、资本优势、信息优势、批量成本优势、价格优势、信誉品牌优势、技术开发优势。因此,上海的批发商业还不能与国际贸易中心的功能相匹配。

(3)上海批发商业在经济流通领域的功能定位还不够优化。在各个行业中,只有禽蛋批发市场、果品批发市场、小商品批发市场等较少依赖大型生产商、制造商。其他的批发市场,如钢材批发市场,都过多依赖生产商和大型供应商。这种严重的依赖性使得批发商在贸易流通中的功能定位模糊不清。随着生产商更多地选择直营的经营模式和电子商务的发展,批发业和批发商在贸易流通中的功能定位无法凸显出来,其地位和作用的重要性在逐渐减弱。

(4)从制度建设的角度看,上海的批发商业多年未能进行有效的制度创新。这主要反映在批发商业的投资模式、运营模式、制度体系、发展机制等方面没有多少改变,使得整个批发商业没有活力,且经营管理中漏洞百出,事故频发。逐渐丧失了金融机构、制造业、消费群体等主体对批发商业的支持。

(5)上海的批发商业目前大多是现货市场。国际上大型批发商业市场往往都是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相结合的综合性市场。综合性市场能够整合更多的交易技术,整合生产商和市场需求,构建起高层次的市场交易形式——交易所型的交易市场。综合性市场既能很好地规避交易风险,又能实现大吞吐量的规模运营的要求,真正凸显出现代批发商业在国际性贸易流通中的地位和功能。

2012年上海钢材批发市场报告

一、总体情况回顾

根据相关媒体和机构提供的信息和数据,2012年上海钢材批发市场出现以下情况。

(1)上海钢材批发市场的区域优势消失。历年来,上海钢材市场借助宝钢、五钢等国内大生产商以及国外的进口存量,钢材的批发价格相比周边市场,如杭州宁波无锡常州等要低。往年,这些周边地区的终端客商以及中间商都涌入上海采购,即使加上运费,运到当地销售,仍能盈利。但是,2012年因上海本地的建设项目很少,钢材的出货量降到近几年的最低点,钢材价格优势丧失,钢材批发市场的区域优势也就消失了。所以,上海钢材批发市场的价格比周边市场不低反高。比如,0.476 mm的彩涂板上海批发市场均价为7150元/吨,而杭州市场上同一规格的批发价为5100元/吨。

(2)受到房地产业调控的影响。2012年钢材批发市场中建筑类钢种的市场价格整体下跌,且跌势强劲,跌幅较2011年更为明显。事实上,这种跌势已经延续到了2013年上半年。2012年钢价处于5年来的底部区域,价格持续震荡下探。

(3)供大于求。因产量增加、产能释放的情况较2012年明显,国内钢材批发市场供给的增长远大于需求的增长,导致供给相对需求有较大过剩,供大于求的局面较2012年加剧,也促使市场价格一路走低,平均每吨钢的跌幅在400~1200元。

(4)高库存。高产量、低需求导致高库存。据中钢协和上海的几家钢贸商会统计,2012年上海钢贸企业的库存较2011年同期增长18.35%。因全国钢铁生产企业的库存也居高不下,且受钢材价格持续下跌拖累,后期的订单将继续减少。所以,现有库存的消化难度进一步增大。预计高库存将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

(5)价格下降。钢铁生产的原料供应增加,矿石价格平稳且有下调的趋势,导致后续的产品价格不断下调,最终致使钢材市场的价格持续下调。虽然目前国内铁矿石库存仍旧偏低,期货供应也不理想,矿价相对于钢价仍处于高位,但是矿山产量继续增加,产能释放明显,到2012年年末铁矿石供应已趋于缓和。在宏观经济面上没有重大的变化,这种情况必将延续很长时间,也必将使批发钢价长期处于底部区域。

总的来说,2012年上海钢贸批发业高供给、低需求、低价格、低效益。上海的钢材批发企业因价格持续下调,经营基本处于亏损状态,挫伤了钢贸批发商的积极性。这种情况必然影响上游的生产商,对生产商来说也是严重的打击。部分生产商主动下调钢材的出厂价格。另外,在对现期和预期的认识倾向于悲观的情况下,上海的钢材批发商们为了自保,也做出了减价等“牺牲”,来保持经营。

二、2012年上海钢材批发商业圈内发生的几件大事

2012年,上海钢贸批发商行业既因宏观环境的影响,也受到钢贸批发业本身所具有的特征的影响。所以,上海的钢贸批发行业发生了几件大事。

先是上海钢贸业的龙头企业上海第一钢市的掌门人周华瑞奔走高呼,写信给多家商业银行以及上海市政府主要领导,期望通过行政力量的协调,为这个陷入资金周转困境的、岌岌可危的行业争取到一丝喘息的空间。他的工作也确实取得了不少成果,多家商业银行积极回应并松贷;上海市政府组织了经信委、发改委、金融办等部门研讨并协调相关机构给予行业内企业不少帮助和支持。

但是,在江浙沪钢贸商业圈内,随后发生了多起钢贸批发商“欠贷跑路”事件,使得上海的钢贸批发业再度陷入风暴之中。截至2012年8月,近30家钢贸批发企业因不能偿还到期贷款,而被民生银行、光大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浦发银行等商业银行集中告上法庭。不仅如此,钢贸批发企业间相互诉讼,商业银行诉讼担保公司,典当行广告公司诉讼钢贸批发企业的案子也集中爆发。各家在钢贸批发行业贷款方面介入较深的商业银行也陷入被动,用商业银行业内专业人士的话来说,“抽贷是找死,续贷是等死”。

接下来,上海的钢贸批发业内爆发了多起仓储公司与钢贸批发企业“配合”,将不属于自己的钢材重复质押,骗取银行或民间资金,而后又将资金挪作他用,又不能按时偿还。所有这些事件凸显了上海钢贸批发业内的交易秩序混乱。而且,这些事件不仅发生在上海钢贸圈内的民营企业身上,同样发生在像中国铁物公司等国有企业身上。这些事件造成了银行业和社会对整个钢贸批发行业的信任危机,使得行业的经营环境越发恶化。

2012年上海果品批发市场报告

一、总体情况回顾

2012年上海果品批发市场相对往年而言是市场形势较为多变的一年。这里边有多重因素的影响: 自然因素方面,受到雪灾的影响,南方的香蕉水果价格大幅度上升;经济因素方面,国际经济仍然没有走出阴影,复苏之路举步维艰,各类农产品的价格普遍暴涨,也造成了果品批发市场价格水涨船高。(www.xing528.com)

从上海几大果品批发市场2012年的情况统计分析看,有以下五点。

(1)上海果品批发市场持续增长,价格涨幅略显放缓,各品种涨幅大小不一。从上海市果品商业行业协会对各大市场的统计的结果,2012年上海市果品的销售价格处于高位,但是销量稳重有增。粗略统计,价格平均较2011年上升7%左右,部分果品价格上升了25%以上,总销售额约为60多亿元。总成交量同比2011年略有增加,约为180万吨。

(2)不同的果品品种在一年的消费过程中不断变化。2012年在13个果品类别中,虽然价格普遍上涨,总的销量稳定增长,但是不同品种的果品在当年的消费中还是不断地变化。年初主要是南方的香蕉、菠萝、芒果西瓜等热带水果,福建的批杷和上海本地及江苏、浙江的早产草莓等时鲜水果也不断制造出市场消费热点;到4、5月,甘蔗、芦柑、苹果等销量明显增加;到6、7月,荔枝、油桃等果品又带动一波消费热点;7、8两月则是传统的西瓜消费高潮;9、10月又因国庆、重阳节假日等因素的影响,果品市场又是量增价升;11、12月,是多品种、大数量水果上市的时间,山东、陕西等地的水果集中上市,因此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量增价跌。

(3)进口水果的品种越来越丰富,市场份额不断提高。虽然传统品种如苹果、梨、桔、香蕉等仍然占据着上海果品市场的主体部分,接下来是杨梅葡萄、圣女果、甘蔗、桃、西瓜等品种。但是,据不完全统计这些品种的市场份额2012年比2011年下降了20%左右,而进口水果的市场份额却比往年有大幅度提高。从各大批发市场的情况看,进口水果的品种越来越多,除常见的品种如美国车厘子、新西兰的猕猴桃、美国提子、蛇果、菲律宾香蕉外,由于中国台湾、东南亚等地的水果品种大量进口,上海市场上的进口品种越来越多。这些水果满足了许多喜欢尝鲜的消费者追求新奇的心理,尤其是节假日,更是作为礼品消费。因此,进口水果在上海果品市场的份额不断提高,据有关专家估计,进口水果至少占到上海果品市场25%以上的份额,而且份额提高的趋势还在发展。

(4)上海果品市场分化加剧。虽然从目前上海果品市场的情况看,传统水果如苹果、梨、桔、香蕉、西瓜等仍然占据着市场的主要部分。但是,高、中、低果品市场分化非常明显。像猕猴桃、车厘子、进口提子、蛇果、榴莲阿克苏苹果、樱桃等高端水果的销售量2012年比2011年有50%的增长;像枇杷、龙眼、荔枝、石榴、花牛苹果、云南提子等中端品种的销售也有较大幅度增长,估计这些品种在上海市场的增长不会低于30%;相比较之下,传统的山东苹果、陕西苹果、广东甘蔗、上海本地的8424西瓜等低端品种的市场份额正在逐年降低。上述现象预示着上海果品市场的基本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我们的经营管理者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5)果品消费的都市化特征显现。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使得更多的农业人口进入城市。这些人口的消费习惯和消费内容必然会有较大的变化。对于原先的农业人口来说,果品是重大节日和事件的消费品。现在这部分人口进入城市,有了较多的收入和休闲时间,饮食结构等生活习惯发生了较大变化,不再仅以稻米和禽蛋鱼肉为生活的必须消费品,水果从原先的事件性消费转变为日常休闲性消费品,并且也追求时尚和尝鲜。所有这些都是都市化消费的基本特征。

二、未来趋势的预判

根据2012年的一些基本情况,我们估计2013年,上海果品批发市场的情况如下。

(1) 2013年上海果品市场仍然会是量升价涨的格局。销售量接近200万吨,销售金额近65亿元人民币,价格上涨5%左右。

(2)高端水果和部分进口水果的市场份额进一步提高,销售情况将较好。来源于我国山东、陕西、甘肃、宁夏、江苏、安徽和山西等地的苹果、柑橘、梨等品种,由于定位较低、果种不优、产量又大,销售压力依然较大,很有可能出现滞销。

(3)随着消费者的消费安全意识进一步提高,消费者对市场上的果品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视。如何保证果品从生产到消费的全产业链的质量安全问题是经营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4)上海市场水果的品牌化经营也是市场经营者面临的另一个重要问题。虽然各家企业也在强化品牌意识、强化品牌建设和强化品牌策划。 目前,上海还没有一个强势的果品类的品牌。这种状况虽与国内现存的果品消费状态密切相关,但是果品批发业的品牌化道路是上海果品批发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

2012年上海粮油批发市场报告

做好粮油保供稳价,历来是上海市政府和上海粮油批发企业经贸工作的重点。尤其在2012年,稳定粮油价格对于调控好菜价、物价、房价等生活必需品价格,甚至是通胀预期有重要意义。上海市党、政、经各界高度重视,按照“十二五”规划要求的粮油市场调控主要目标和重点销区的主要任务,保证上海粮油批发市场的发展。

一、2012年总体情况回顾

(1)粮油批发加工市场的调控机制不断完善,调控方案不断优化。粮油供给是民生的基础,粮油市场的稳定是社会稳定的基础。作为全国几个粮油主销区之一,2012年上海市消费粮食在600万吨左右,其中粳谷消费量达到350万吨(折成大米约为240万吨),除本地生产的100万吨左右外,大部分粮食主要通过外省市输入和国外进口解决。上海市目前地方储备粮的规模是按照国务院规定的上海储备粮基量必须“保持6个月销量”的要求来执行的。同时,地方食用油储备规模也按照一定比例执行。另据不完全统计,上海市加工、经营企业和批发市场的商业库存数量已经超过65万吨。按照国家发改委关于应急成品粮储备的基本要求,上海市场留存了一定数量的地方储备成品粳米面粉植物油,确保上海市应急成品粮油库存不低于15天的消费量。2012年上海市粮油价格虽有短期的较大波动,但是总体上呈稳中缓慢上升的态势。以粳米为例,市场平均批发价2012年底维持在2.18元/斤~2.80元/斤。

2012年在全球经济衰退的情况下,上海为确保粮油保供稳价,在“上海市粮油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领导小组”的协调下,定期开会商讨上海市场粮油供应和价格调控情况,强化粮油批发及零售市场监测分析;进行多方位的粮油批发市场监督检查,强化对粮油批发流通环节经营者的管理;协调做好地方储备粮油的适时投放,充分发挥上海市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粮油加工、批发、零售企业的作用。按照保供稳价工作方案的相关规定,制定了2012年地方储备粮油投放市场工作预案,以书面形式将投放总量、时间安排、投放原则、投放方式、工作措施予以明确。

通过上述措施,进一步加强了上海市粮油市场调控能力,确保了粮油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大大增强重大节庆和赛会期间的供给保障能力;进一步加强粮油的采购和调运,充实地方储备粮油和社会库存,增强粮食宏观调控能力;进一步落实保证粮油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的各项措施,完善相关应急预案,增强应急供应能力。

(2)上海粮油批发市场充分依托成熟的粮油储备体系,发挥市场调控核心作用。上海自1993年建立了地方重要商品储备制度后,在稳定市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储备商品结构体系中,地方粮食储备和地方食用油储备是规模最大、金额最高的储备品种,同时也成为对市场最具调控能力的品种。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目前已拥有完备的多层次储备保障体系。近年来,上海为应对粮油批发市场调控和应急保障的即时性、专业化的需要,为更及时、有效地应对市场调控,提高对粮油批发市场的调控能力,至2012年低,上海全市以市级重要商品储备为基础,逐步建立起市级储备、专业储备和区县储备三级多层次粮油储备保障体系。对影响全局、需求范围广的粮油批发,以市级储备为主;对职能部门和单位专用性较强的粮油存量,建立专业储备;各区县建立区县级储备。全市地方粮食储备已经建立起了市级和区县级两级储备体系。正是有了这支力量,上海市才能在粮油保供稳价工作中迅速启动相关程序和预案,并按照国家发改委的要求,及时投放地方储备粮油,增加市场有效供给,确保市场供应平稳,保持价格基本稳定。

(3)上海粮油批发加工企业不断加快粮源组织,确保市场供应。2012年,上海的国有粮食经营企业和民营粮食企业积极主动与粮食主产区建立产销合作,参与粮食产区的建设,积极组织粮源,确保2012年上海粮油批发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有的粮油企业拓展粮源渠道,到粮食主产区建立粮源基地或开展粮食订单收购,充分掌握粮源,保障上海市粮食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在政府层面,上海市政府对与粮食主产区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合作关系高度重视。市政府代表团多次赴黑龙江考察粮源情况,与黑龙江省政府签署新一轮粮食产销合作战略协议。国有大型粮油经营企业像上海良友集团等多家企业,与黑龙江省绿都集团等企业开展资本层面的合作,在虎林市等地区建立多个大型粮源基地。在本年度内,进一步深化并完善大庆粮源基地的投资建设,及时掌握上海粮油加工批发企业购买粮油的运输需求,协调粮油运输工作。同时,为支持和鼓励上海粮油加工批发企业积极采购东北、苏北等粮食主产区的粮油,对采购上述地区粮食并在市内加工、销售的粮食企业给予运费财政补贴。截至目前,补贴金额约为500万元。

按照国家粮食局、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当前粮油保供稳价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的规定,上海粮油批发市场进一步增强了成品粮油的中、小包装及散装的供应。满足15天以上的市场消费量。

上海市粮食加工批发企业积极参与国家临时存储粮食的定向销售,2012年共参与和取得国家定向销售小麦14万吨。同时上海粮油批发加工企业按照粮油定向销售的相关规定,完成粮油的采购、调运、销售,并尽可能在一定时间内及时加工,投放市场。

(4)上海粮油批发市场上地方储备粮油投放力度加大,增加市场有效供给量,满足了市场需求。上海的粮油批发企业积极开展储备粮油定向销售。2012年以来,共定向销售粮油30万吨,其中小麦10万吨、粳谷17万吨、粳米3万吨。对保证市场、稳定价格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上海粮油批发加工企业储备粳谷约10万吨、小麦约5万吨。这些粮油批发加工企业进一步调整加工生产计划,充分利用现有销售渠道,加大粮油市场的投放力度,尤其每逢重要节庆假日和重大赛事期间,为确保市场的稳定,这些粮油批发加工企业及时、合理地投放粮油,有效增加粮食市场供应量。同时,不断研究和完善储备粮投放方式,提高调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充分发挥了“藏粮于企”对调节和稳定市场的作用。

(5)上海粮油加工批发企业普遍加强了自我监管,并且通过政府主管部门,加大了上海粮油市场的市场监测力度,以便及时掌握市场动向。

在2011年基础上,2012年市保供稳价领导小组办公室与上海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粮油加工、批发和零售企业,签订了粮油市场保供稳价责任书。尤其对参与国家临时存储粮食和地方储备粮油定向销售的批发加工企业,实行全程跟踪监管,建立对口联系、工作例会及联合检查制度,并定期报送其粮油采购和销售的统计数据。

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全市重点粮食加工企业、大型经销商、粮食批发市场和超市总部及其零售监测点的粮油进、销、存和价格情况日报以及周报制度,基本实现对全市粮油市场有一定影响的加工经营企业、批发市场和大型零售商的市场监测全覆盖,强化粮油市场监测数据对比、校核、分析机制。市相关部门指定专人负责本市粮油市场监测工作,将各部门交流粮油监测数据形成制度。市保供稳价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召开会议,对各渠道监测数据进行对比、校核、分析,提出相关工作措施。粮油监测数据汇总表报送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以及有关成员单位,同时上报国家粮食局。定期召开市保供稳价领导小组会议,重点研究分析当前市场形势,提出对策措施。坚决打击哄抬粮油价格、囤积粮油商品等不法行为,维护正常的粮油市场流通秩序。

二、上海粮油批发市场未来的市场发展重点预判

由于粮油商品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以及上海作为全国的经济中心、远东的国际大都市而具有的特殊情况,所以未来上海的粮油市场的发展重点将呈现以下特点。

(1)在强化粮油储备基础上,构建完善的粮油市场供应保障体系。由于粮油的稳定供应是社会稳定的基石,所以上海粮油批发市场在2013年必须完成市级储备粮轮换和定向销售工作。上海粮油批发加工企业必须科学合理制定市级储备粮轮换和定向销售计划,适时投放市场。上海粮油批发加工企业必须在政府监管下,健全粮油的加工、储备、销售制度和管理体系,进一步强化粮油批发商业运行管理,确保2013年度粮油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提高粮油市场的宏观调控能力。

(2)粮源基地建设将以各种形式进一步强化。上海虽是全国粮油的重要主销区,但不是粮油的主产区。因此,稳定的粮油供应首先依赖于稳定的粮源。上海粮油批发加工企业应该继续履行上海市与黑龙江、吉林等主产区政府间的粮油长期产销合作协议,落实产销合作。同时,上海粮油批发加工企业通过合作,深化黑龙江、上海两地大型粮食经营企业的资本合作和粮源基地建设。上海的粮油批发加工企业应到粮食主产区发展粮油订单业务,通过与当地农业合作社等经济组织合资合作,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开展订单收购,掌握充足粮源,促进粮农与粮油消费市场的有效连接,保障上海市粮油供应和价格稳定。

(3)进一步完善上海市场的粮油投放和调控预案,增加市场供应调控能力。上海的粮油批发加工企业要在《2013年地方储备粮油投放市场工作预案》的基础上,制定好本企业的工作目标、投放原则、投放规模、时间节点、投放方式和工作措施等,采取有效措施,把握粮油市场需求的节奏和力度,有序安排好粮油采购和供应。确保粮食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的同时,增加粮油市场的供应量和企业的盈利能力。

(4)上海粮油批发市场确保更加注重粮油储存安全和卫生安全。 目前,上海市现有粮库仓容约300万吨,其中有100万吨仓容库龄较长,应该说仓容量的不足和储存期相对过长对于上海市场的需求、粮油储存安全存在一定的隐患。为夯实粮油储备和供应的基础,确保粮油市场价格稳定,上海市将通过政府支持,由企业对部分市级储备粮库和区县的中心储备粮库进行扩建和改造。2013年将比2012年增加粮油仓容约50万吨,上海市粮油仓储条件和水平将得到大幅提升,将为确保上海市粮食供应和安全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另外,广东、湖南、江西等地发生了金属铬污染大米事件、地沟油事件,引起了全国性影响。为此,上海政府的相关职能部门正不断探索和强化粮油等商品的各种检验方法、方案,对上海粮油市场的检测、监控正朝常规化、日常化、标准化方向发展。上海的粮油批发企业在2012年也主动制定食品安全管理方法和规范,改进食品安全的管理流程,以期把食品安全关设置在粮油生产加工的源头,设置在进入市场的大门之前。

2012年上海水产批发市场报告

在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上海的水产批发市场是一个相对成熟的商业市场。 目前主要有上海铜川水产市场、龙门营销中心、东方国际水产、恒大水产市场、沪太水产市场、上农批水产部、江阳水产市场、浦南市场、华东水产品交易中心、捷惠达公司,以及百川水产市场等单位。上海市每年生产35万吨,却要消费60~70万吨水产,而且水产品在上海批发交易量达到140万吨以上。上海铜川、沪西、中心、恒大等几大水产批发市场在交易量、交易额方面都是全国名列前茅的专业水产批发市场,上海水产批发市场发展对全国影响很大。因此,这些水产批发市场不仅为上海本地居民提供消费服务,还成为上海乃至全国水产品流通中心。

2012年经过市场各方参与者的努力,上海的水产批发市场正在发生成熟后的升华和变化。这种升华和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市场的改造和搬迁给上海水产批发市场发展带来机遇。上海原先的水产批发市场应该说都是由街道主办的,不少是临时设置,原来本身并不是设计成水产批发市场。或在一些个体老板自发摆摊的基础上,由于某种机遇而逐渐形成一定的规模后,自然发展起来的批发市场。上海水产批发市场在现有的条件、设备下,只是使市场基本符合低水平达标经营的要求,这与上海特大型城市日益发展和市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内在需求发生矛盾,因此已不适应迅速发展的上海水产品市场大流通的需要。现有的上述十多家大型的水产批发市场大都处于城市的中心地带,人口密集的居住区,或商业相对较为集中的商业中心。这些水产批发市场给城市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城市面貌带来了不利的影响。随着城市发展的变迁、上海城市开发建设的需要、城市规划和发展的需要,上海主要的这十多家水产批发市场有的已经改造,有的已经搬迁,如上海恒大水产批发市场从成山路搬迁的到杨高南路,上海曹安四平水产批发市场搬迁到了军工路市场等。接下来更多的水产批发市场将面临大规模的改造和整体搬迁重建的问题,如2013年上海铜川水产批发市场搬迁到桃浦等。

按照2013年3月1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实施的《上海商品交易市场管理条例》,以及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审定并公布实施的《上海水产品批发市场技术条件》文件明确规定的水产品批发市场设置的有关原则,这一轮改造、搬迁和重建,必然给市场带来的是在更高的层次和水平上发展上海的水产批发市场。因此,上海水产市场新一轮发展的特点是高起点,完全按照国际一流的水平进行规划改造和重建。

(2)上海已经成为国内外水产精品集聚中心地。2012年第七届上海国际渔业博览会在上海光大国际展览中心举办,本届博览会的海外展商有40多家,吸引了欧洲、美洲、大洋洲、东南亚及东北亚的16个国家及地区的水产厂商参加本次展览。因此,上海水产行业协会秘书长范守霖认为,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每年需要从海外进口水产品10余万吨,已经具有中高档水产品集散和消费等优势,海外水产厂商看好上海市场,纷纷借助上海国际渔业博览会这个平台,推销其本土的特色水产品。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渔博会的海外买家明显增多,买家们对水产样品和目录都很感兴趣,不但在展位上仔细看货、询价,还积极参与“竞卖专场”、“买家配对”等活动。上海的水产批发市场运营到现在,已经具备强大的辐射能力、消费能力和物流条件。国内不少水产企业正借助上海市场,将产品推向全国直至海外市场。在本届展会参展的国内水产批发企业占参展企业的五分之三,遍布沿海的浙江、江苏、山东、辽宁和内地的北京、江西、安徽等十多个省市地区。因此,水产品不仅供上海本地的顾客消费所用,而且上海还具有巨大的中转功能。上海正成为国内、外水产精品的集聚中心之一。

(3)上海水产批发市场的水产品正从“大路货”趋向中高档。这种趋势在2012年的上海国际渔业博览会表现得特别明显。渔博会的水产品仅展品就多达上千种,既有船捕或养殖的各种鲜活海水鱼、虾蟹、贝类,还有各类冰鲜、冻品及半成品等。中高档远洋水产品如金枪鱼、三文鱼、蓝口贝、龙虾、北极贝、生蚝、带子、甜虾、鰤鱼、帝王蟹、鱼翅、鱼胶是展品中的主力军,还有中国台湾的特产虱目鱼、鱼米花、香酥虾卷,中高档海参的品类也很多,有淡干海参系列、即食系列、复热即食系列等。所有这些产品都体现了方便、时尚,富含高档元素的深加工水产食品的特征。

(4)上海的水产批发企业的运营管理战略将会有重大转型。最典型的是上海水产集团。2013年以来,该集团正从以往“两头在外”的产业模式,向“产业外扩、产品回国”的发展模式转型。在改变产销“两头在外”方面,主要是打造从“渔场到市场”产业链,增加捕捞产品回国销售比重。在“产品回国”、延伸产业链方面,上海水产集团选定了一批产品的目录,明确和强化品牌建设,构建新的销售平台,如水锦洋食品有限公司、良友便利合作建设销售网点。同时,确定2013年鱼货量计划达到3.5万吨,同比增长40 %。产品包括产自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西非、南美等海域的超低温金枪鱼、斐济大目金枪鱼、南太平洋鲣鱼、西非章鱼、西非墨鱼、公海鱿鱼、斐济东星斑、西班牙绯红大虾、大西洋扇贝、塞内加尔龙虾、挪威海蛰虾、南极犬牙鱼等进口单冻品,阿根廷银鳕鱼、帝王蟹、去头大龙虾、大明虾、海参、鲍鱼、鲜带子、北极贝、黑椒金枪鱼鱼排、照烧三文鱼块、即食海参、即食鲍鱼等加工半成品等,以及近30款中高档海鲜产品原料和10余款高档海鲜礼盒组合及其他远洋深海水产品。

上海的许多水产品批发制造企业已经或正在具备生产捕捞、加工、超低温储藏和冷链配送、餐饮服务等一体化的产业链优势。这些企业以提供“安全、营养、健康”的水产品为目标,担负起对社会的责任,高度关注食品安全,改善市民的饮食、营养结构。

(5)上海水产品加工技术及水产养殖的理念、装备将有重大提升。最典型的是上海水产集团与锦江国际集团经过资源整合建成-60℃的超低温冷库。另外,很多上海水产批发市场和企业配备了高科技含量的装备,如无电源移动冰箱,如可在3~5小时内检验出鱼卵、白身苗、成鱼中神经坏死病毒及虹彩病毒含量的病毒检测系统。所有这些加工技术及水产养殖的理念、装备的重大提升,令上海市民今后尝鲜中高端海产品变得越来越便捷、安全。

目前上海按照《上海市标准化水产养殖场建设规范》进行规划改造,正在推进标准化水产养殖场建设,包括池塘改造、进排水改造、人工湿地建造、电力配套、场内道路建设、主干道硬底化、看护用房建造(占地5‰)、绿化环境、围栏设计。通过推进标准化水产养殖场建设,使水产品产量增加20%以上,产值增加更明显,食品安全合格率达99%以上,还解决了附近农民的就业问题,增加了他们的收入。

上海正推进标准化渔船建设项目。经过近前几年的研究、设计和建造,已完成三批共50艘标准化渔船的建造任务。2013年共计划更新改造渔船20艘。上海还在推进标准化渔港建设项目。通过系统化编制渔港专项规划和建设标准规范,着重建设国家一级渔港——横沙渔港。已经建成多功能码头1座、浮码头3座,形成了500吨级近海渔船泊位9个、3000吨级远洋船泊位2个,能够满足年卸水产品12万吨的需求。上海还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加快研究芦潮港新渔港的建设步伐。

(6)上海严防“舌尖上的陷阱”,将水产品纳入食品安全追溯体系。上海正积极推进水产品安全流通追溯系统的建设,已被列入上海市政府实事项目。水产品的追溯网络也在大范围打造之中。所有在批发市场销售的水产品必须检验证照后才能上柜,同时相关票据还需扫描后上传至溯源系统的后台。上海市水产品批发市场中第一家食品检测站——铜川路食品检测站今年全新亮相,对市场内的42个水产品种能够快速检测。安全追溯体系是一个逐步投入、逐步建设、不断完善的过程,所以从2013年起,上海的水产批发市场逐步引进一批检测仪器,强化维护、维修一些损坏的器具及系统,使其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这样,使得检测到的整个供应链各环节的信息都有详细记录,并与上海食用农产品流通安全信息网连通,所有数据将用于建立食品安全信用档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