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业界有不少带药的名称,如药室、药肆、药号、药铺、药堂、药局、药店、药帮、药行,等等。其实,这些名称都是指称经营药业的场所,不同的后缀贮存着不同时代、不同经营规模及公私属性等诸多信息。在这里,我们要谈的是其中的药行,因为宁波有一条刻录着宁波药商辉煌职业地位的药业特色街——药行街。
行,在传统的中国语境中有行业、行当等多重含义,如行家里手、行尊翘楚、行业规矩和“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等等。在诸行之中,就有药行,或称为药肆行。追溯起来,药行的叫法始于唐代。唐制规定,商业交易集中在“市”内进行,是与居住区相分隔的。“‘市’周筑墙设门,闭启有时,有各种官员进行严格管理。同类商品,集中在‘市’内某一区域出售,形成不同的行业。”“官府对各行各业征税和摊派差役,但对行业内部的各种利益关系、矛盾冲突并不过问。这就需要行业自己的组织来协调解决,于是出现了冠以‘行头’‘行首’‘行老’等人物,成为行业组织的领导者。他们由同行推选,官府批准。”[1]药业是唐代重要的行业之一,文献中已有多处提到“药行”,既指经营药品铺户,也指药品行业之简称。经过唐代的萌芽,到宋代就形成了明晰的药业行业组织,被称为“药市”,递进到明代嘉靖年间在北京出现了第一个药业行业组织——药行商会。到了清代,在传统药行组织继续得到发展的同时,由于被迫实行“门户开放”,一些来华从事商贸活动的外商企业将自己的机构称为某某行,中国人俗称洋行。后来跟风成俗,叫行的机构也就逐渐多起来了,如将传统的钱庄转变成现代金融机构——银行;同时,还将一些经营某类物产的门店、商铺等叫作某某行。实际上,所谓的“行”也就是原来的“号”,只不过时人觉得“行”比“号”更有气魄、更加洋派,便纷纷推出了诸多冠之以行的机构,包括以药行、钱行和木行等命名的特色商业街巷。可以说,商街文化也是宁波的一大特色,带着鲜明的地域特征和行业特点。但药行与药号、药房还是有严格区别的,特别是在香港,药行只销售一般药物,而药房则要专业得多,包括使用“药房”名衔和“RX”标志,必须有药剂师驻店,可配发医生处方药物,销售药剂师专售的受管制药物等。当然,在市场领域,“号”与“行”实际上一直是并行存续的,如广州陈李济、武汉叶开泰、北京同仁堂、杭州胡庆余堂被称为“中国四大药号”,宁波籍药商经营的杭州张同泰也叫国药号。需要说明的是,药行一般是进行药材批发为主的药业商贸机构,有的药行也会同时兼营成药。宁波药业界的情况大抵与此相同。在这里,之所以要对药号、药行来一番比较阐释,目的是让大家更好地认识宁波药行街。(www.xing528.com)
关于宁波药行街,由于时光流逝,其底色和特色已经显得十分模糊,以至论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如《宁波地方文化通俗读本》之《宁波商街文化》和《千年海曙》之《街巷物语》就各有各的说法。其实,宁波药行街,不仅是一条药业特色街,也是一条历史文化街。完全可以说,这样的名称在中国街巷名录中确实是独一无二、独树一帜的,这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宁波药业的底色和宁波药商的成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