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主要体现为可持续发展。国家治理现代化所致力的社会治理与社会进步,内含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和谐发展的要求。和谐涉及了众多社会关系,十九大报告中已经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如果充分实现了和谐,不平衡的矛盾就会迎刃而解。国家治理现代化就是要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实现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和谐,实现人在自然生态中的和谐,实现个人与他人的和谐,实现个人与自身的和谐。因此,和谐已成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价值目标之一。
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社会是由无数个体组成的,如果个体之间是敌对、猜疑、冲突、排斥的关系,这个社会必然是混乱不堪的。和谐意味着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相互信任、相互帮助,这些都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在人与人、人与社会实现了上述要求后,社会必然是和谐友善的,这样的社会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才能契合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除此之外,人生活在自然环境之中,纵使人对自然环境已经进行了诸多的改造,仍不能改变自然环境对人产生的重要影响,这种影响甚至是决定性的,空气、饮用水、土地、食物,无一不是人在单向向自然环境获取,自然在千百年来允许这种获取,并通过自身的循环使这种获取具有了可持续性。只是当人类进入现代社会后,主观上破坏了这种循环的可持续性,造成了如今各类环境问题频发,国家治理现代化就是要重新纠正这种现象,使得国家的发展与自然环境相适应,协同发展,同步向前,实现可持续发展。(www.xing528.com)
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内涵中包括国家生态治理现代化的部分,宗旨在于建设以和谐为核心理念的生态文明,为贯彻这一理念,就需要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社会治理现代化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息息相关,和谐亦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追求,由此,应把和谐理念贯彻到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方方面面,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一起来,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我们要追求整个社会的公平正义,要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健全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从健全制度、发展教育、强化道德规范、培育社会组织等方面入手,引导人民互助友爱、诚实守信、融洽相处,形成互相尊重、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生态文明领域,要加大生态治理,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在监管上下大力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严格约束各个社会主体的行为,在各行各业间倡导自觉、规范行为,减少增量污染的破坏;强化污染防治力度,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逐渐缩小存量污染的影响。总之,我们要积极转变生活方式与消费方式,提高全社会对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