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文化复兴:不要让爱成为成长之碍

文化复兴:不要让爱成为成长之碍

时间:2023-05-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久前,网友陆续把一些中华民族的传统老规矩搬上了网络,希望它们能重新走上文化舞台。但是自然保护区就是这样警示人们的。爱在一定条件下会向相反的方向发展,变成生命成长的“碍”,辩证法就是如此无情。爱是有底线的扶持,“碍”是无限制的呵护。爱是有原则的包容,“碍”是无原则的放纵。爱是理解基础之上的尊重,“碍”是不分是非的盲目关注。引用、反问修辞)不要让爱成为成长之“碍”!

文化复兴:不要让爱成为成长之碍

第三章 构思、立意最出彩的10篇满分作文精析

重拾文化自信

一考生

行文思路

文化有共性有个性,但对于民族文化来说,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是的,一个民族要立足于世界之林,文化是基石,是一个国家实力强盛的标志,是每一个国人的自信之源。

精彩开头

开篇便引用鲁迅先生的名言,强调了民族文化的重要性,下笔不凡,引人入胜。

面对日趋激烈的经济竞争和那些渐渐被取代的传统文化,很多人都感叹不已。

近些年来,许多国家的母语的地位都渐渐被英语所取代。就拿中国来说吧,上小学的娃娃,自己的母语还没有学利索,便学习英语,让中国人从起跑线上就丢失了自己国家的文化;到初中,到高中,到大学,英语变得更为重要,甚至超越母语。就拿大学来说吧,好些专业没有了大学语文,但却先要通过英语等级考试,才能获得学位证书。如果细心地作一下调查,我们会发现不知道有多少学子因为学英语困难而产生了厌学情绪,或考不上理想的大学。可是,毕业之后,又有多少人真正用上了英语呢?能不能将已经成为“规矩”的英语等级考试改为选考呢?又能不能将大学语文纳入必学科目,将母语的考试列入必考科目,使之成为“规矩”呢?(连用三个反问句,对轻视母语、偏重英语的现象进行有力的揭露,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合理建议,语势强烈。反问修辞)

在这个充满竞争的世界,重拾文化自信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过渡自然

这一个过渡段,既总结了上文的内容,又巧妙地引出下文对材料的引述。

不久前,网友陆续把一些中华民族的传统老规矩搬上了网络,希望它们能重新走上文化舞台。有人说,这是封建思想在作祟,在这个人人平等的世界,那些老掉牙的思想早应该被淘汰了。而有的人说,中国的文化古老而又死板,不如外国文化先进。如果说前者的思想有激进之处,那么后者却是一种极度缺乏文化自信的表现。

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只觉得异族的文化更优秀,于是放弃自己的文化而依附于别人的文化下度日,那就是典型的没有文化自信。如此,迟早有一天,这个国家会像它的文化一样,消失在世间。因此,自己的文化应该保留。对于那些过时了的,可以陈列在博物馆;对于那些还符合时代需要的,就好好发扬。

如果说“笑不露齿,话不高声”过于拘束,那我们就做到在特定场合不目中无人地放肆说笑。如果在公开场合“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实在太累,你可以在家里随意放松。因此,不要说这些“老规矩”是死板的文化,我们是 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将它们变得更加灵活,更加富有时代内涵的。

记住,民族要有自信心,就必须要有文化自信;要有文化自信,就必须重拾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文明的复兴。

(2014年北京卷高考作文:根据材料“老规矩”作文)

名师点评

1.立意深刻:“重拾文化自信”是当前文化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也是人们特别期待能够切实解决的一个问题,考生以此立意,体现出其深刻的思考。

2.观点鲜明:作者将“文化自信”与中国目前轻视母语,偏重英语的现象作对比,表达了作者对中华传统文化不被重视的担忧,提出了“重拾传统文化”的主张,立足现实,观点鲜明。

不要让爱成为成长之“碍”

一考生

行文思路

因为喜欢动物而给它们喂食,竟然要被依法惩处,有点儿太不近人情了吧?但是自然保护区就是这样警示人们的。不要以为这又是什么霸王条款、强权规定,这是有道理的,因为给野生动物喂食,容易使它们丧失自我生存的能力。

因为爱,我们给胡杨树苗施以充足的水分,它们却在风沙中夭折;因为爱,我们替破茧的蝴蝶剪开束缚,蝴蝶却再也无法飞起。爱在一定条件下会向相反的方向发展,变成生命成长的“碍”,辩证法就是如此无情。

慎重地施舍你的爱吧,别让它泛滥成灾,成为成长之“碍”。

立意新颖

在简述材料的基础上,运用类比,指出“爱在一定条件下会向相反的方向发展,变成生命成长的‘碍’”,从而提出中心论点,语言优美,立意角度新颖。

爱是有底线的扶持,“碍”是无限制的呵护。年轻人在悉心照料树苗的时候,绝对没有想到,“爱”的甘泉滋养了胡杨的根系,阻碍了它向更深处延伸,最终使它经不住一场风沙的考验。当下,每到大学报名季,最壮观的风景线竟是家长,他们手提肩扛,大汗淋漓,身旁站着轻装上阵、自在悠闲的孩子。(运用对比修辞,鲜明地描述了父母对孩子的溺爱行为,论述父母对孩子的这种呵护其实是孩子的成长之“碍”,生动而有力。对比修辞)是什么助长了学生们的惰性,削弱了他们的自理能力?归根结底是父母平日无微不至的呵护吧。

爱是有原则的包容,“碍”是无原则的放纵。“我爸是李刚”,我们怎会忘记这句刺耳的“名言”?(以反问句式简洁地引述新鲜的现实素材,引证形式新颖,句式有力。

反问修辞)母亲来机场接自己,他却把利刃刺向母亲的胸膛,还记得这残忍的一幕吗?上最好的学校,开最好的车,结果小小少年就到了最不该去的地方——劳教所和监狱,还记得某著名歌唱家之子李某某的故事吗?如果他们的父母对他们严加教育,积极地向他们灌输道德法律观念,而非过分地纵容溺爱他们,尽其所能地满足他们的一切要求,试想,还会有后来的这些悲剧吗?而当我们翻开《傅雷家书》,读到一句句温情的叮嘱、恳切的教诲和略显严厉的批评时,我们就会知道傅家杰出的后代之所以杰出的原因了。

对比论证

将新颖丰富的最新材料与傅雷的事例进行对比,论证本段分论点,正反对照鲜明,极有说服力。

爱是理解基础之上的尊重,“碍”是不分是非的盲目关注。莫言获得诺贝尔奖后,赢得了人们的热爱与尊重,可是当央视主持人问及他是否幸福时,他却回答:“我不知道。”想到市场上积年无人问津却一朝售罄的作品,想到被改名为“红高粱村”的小村庄,想到雨后春笋般的莫言文学馆、不再安静的那片故土……我们给予他的,究竟是爱,还是“碍”?联想到如今的“国学热”,孩子们高声念着“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时,是否理解其中的含义?国学经典被抢购一空,是否只为装饰书房?文化很冷,国学很热,当盲目追风成为阻碍,还记不记得“仲尼亡兮,谁为出涕”的那份热爱?(在有力的反问句中加上精确巧妙的引用,使得文章显得语势强烈的同时富于浓厚的文化意蕴。引用、反问修辞)

不要让爱成为成长之“碍”!放手让树苗扎根,它会慢慢茁壮成长,参天凌云;放手让蝴蝶破茧,它会飞向蓝天,点染世界。

(2014年全国新课标2卷高考作文:根据材料“勿给动物喂食”作文)

名师点评

1.立意鲜明:文章标题即是中心论点,“不要让爱成为成长之‘碍’”,利用“爱” “碍”谐音的特点拟制标题,精妙响亮,立意十分明确。

2.构思缜密:文章从材料出发,引出中心论点之后,用一系列新颖丰富的材料,论证“爱是有底线的扶持,‘碍’是无限制的呵护”“爱是有原则的包容,‘碍’是无原则的放纵”“爱是理解基础之上的尊重,‘碍’是不分是非的盲目关注”三个分论点,表现出强烈的批判现实的思想,体现出构思的严谨。

同学之间需要架起理解的桥梁

一考生

行文思路

“明天你是否会想起,昨天你写的日记;明天你是否还惦记,曾经最爱哭的你。老师们都已想不起,猜不出问题的你;我也是偶然翻相片,才想起同桌的你……”一首《同桌的你》,承载了我们匆匆而过的青春,也承载了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的同窗情谊。(开篇引用耳熟能详的歌词,引出同窗情谊,入题巧妙新颖。引用修辞)

春秋时代,齐国著名的宰相管仲,有一个从小就在一起的好朋友,名叫鲍叔牙。当时齐王请鲍叔牙做宰相,但他婉言谢绝,推荐了管仲,管仲果然辅佐齐桓公,使齐国成为东方霸主。后来管仲曾对人说:“生我养我的是父母,可是了解我帮助我的,却是鲍叔牙呀!”(管仲用朴实的语言表达了对鲍叔牙的感激之情,体现了知己之间的相互理解。此处的语言描写,紧扣论题,绝非闲笔。语言描写)管仲和鲍叔牙的关系被誉为朋友关系的典范。其实,同学之情是一种恒久的友情,同学之间的友谊也应该像“管鲍之交”这样深厚。

其实,这种深厚的同学情谊就来源于相互理解。鲍叔牙家比管仲家富有,他们曾经合伙做买卖,每次赚了钱,管仲总是多分些,朋友都认为鲍叔牙糊涂,吃大亏了。而鲍叔牙却回答说:“你们不明白,管仲的家境不好,他有老母亲要奉养,多拿一些是应该的。”鲍叔牙的这番话,说得朋友们无话可说,这就是真诚的理解。

精彩引证

围绕文章主旨,引述鲍叔牙的事例,并对所引材料进行分析,得出“同学间要真诚理解”的结论。

今天,我们的生活节奏无疑比春秋时代的快多了,几十个人在一间教室,交往自然也比古代要复杂得多,这就更需要同学之间相互理解,更好地沟通,让同学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尤其是因为大家朝夕相处,有时也难免有点儿磕磕碰碰,这时就更需要互相谅解。毕竟同学之间的摩擦多数都是无意的,只要大家多说几句“对不起”“没关系”,就能很快解决了。

全世界约有70多亿人,我们中国就有十几亿人,我们这几十位同学能相聚在一个班级里,一起学习、生活,这是很难得的缘分。所以,我们都应该珍惜这种缘分。有句话说“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几年之后大家又要各奔东西,所以这同学之情也就成了一生的精神财富。

精彩结尾

总结全文,点明主题——同学间要珍惜缘分,珍视情谊。

(2013年全国卷Ⅱ高考作文:根据材料“同学关系”作文)

名师点评

1.立意明确:本文在题目上就旗帜鲜明地提出论点——“同学之间需要架起理解的桥梁”,题目就是中心论点,立意非常明确。

2.论证充分:以歌曲《同桌的你》的歌词开篇把读者拉回学生时代,很有亲切感。然后用事例论证的手法,写“管鲍之交”,事例典型;又用道理论证的手法,联系当今社会现实,说明今天的生活节奏无疑比春秋时代的快多了,就更需要同学之间相互理解,论证充分。

忧与爱

一考生

行文思路

生命的蛛网,由担忧与爱这两种紧密缠绕的丝线织成。它将时光的流沙漏去,却不曾沾染上一丝灰尘。

精彩开头

文章开篇便使用比喻修辞,把生命比作“蛛网”,生动地写出了生命中担忧和爱这两种交织的感情。

5岁时

天好蓝,云好白,你嘴里含着棉花糖,与爸爸妈妈在草地上奔跑。你手中的细线牵制着另一头高高飞翔的风筝,风擦着耳朵滑过,伴随着的还有爸爸妈妈“哈哈,慢点儿,脚下……”的关切声。

8岁时

过马路时,你悄悄松开了小时候一直渴望的妈妈温柔的大手,不高兴地噘着小嘴。“哎呀,过马路怎么还牵着我的手?我又不是小孩子了。”“妈,你怎么还叫我的乳名啊?同学都在呢,丢死人了……”

13岁时

漆黑的夜空,泛白的灯光下,书桌旁,你埋头于一道很难攻克的习题,一只手抓挠着头发,一只手握着笔在草稿纸上涂、画。你的心里像那看不懂的函数一样,烦、乱。这时,妈妈轻轻地推开了门,“吱呀”一声,声音虽小,却让你更烦。你怒气冲冲地回过头,吼道:“你烦不烦,看不见我在写作业吗?”(通过“你”对妈妈的话,真实地写出了“你”当时内心的烦躁,也体现出“你”当时对母爱的忽视和不理解。语言描写)看到妈妈手中冒着热气的牛奶,你又说:“我不喝!你拿走!真烦!”妈妈无视你的怒吼,将那杯牛奶放在你的书桌上,又安静地退出,“吱呀”一声……

18岁时

“妈,我紧张。”你紧锁着眉头。“有什么好紧张的!没出息。像平时一样,放松。你就是考了专科,我也一定不让你复读!”妈妈将一条巧克力放进你的书包,轻快地说,“自信一些,我在家中备好你爱吃的橙子!”

30岁时

“你瞧你那样儿,像个30岁的大男人吗?怎么,这么点儿小挫折你就受不了了?不就是被炒了,咋了?再找个工作不就完事了?!你瞧瞧你那样儿……”父亲坐在对面的沙发上,吐着烟圈儿,为你干着急。这算什么呢?

45岁时

“妈,我在这边好着呢,嗯,不用担心。哦,对了,上次给您带去的水果呀,您和爸要想着吃。还有那盒西洋参,不要舍不得吃,反正是花了钱的东西,不能退。对,不能退,搁的时间长了会坏的……”电话这头你焦虑地叮咛,电话那头妈妈安静地听着。

55岁时

丁零零……“哎呀,妈,不是让你不要急着接电话了嘛,你和爸都这把年纪了,要是摔着了可不是闹着玩儿的。下次我拨两遍,第一遍您慢慢走,第二遍您再接。还有,让我爸不要忘记下星期的高血糖复查。那药要按时吃,不要心疼钱,您身体不好,儿子我心疼啊!”

爱就像一件破大衣,担忧就是大衣上的补丁。虽然这破大衣样式旧了,也褪了色,但它却越穿越舒适,越穿越暖和。

精彩结尾

结尾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爱比作“破大衣”,想象奇特、新颖,生动感人。

(2012年江苏省高考作文:请以“忧与爱”为题作文)

名师点评

1.构思巧妙:文章构思巧妙,选取了一个人在生命中的7个年龄段对父母之爱的反应来阐释文章主题,生动表现了一个人在不同年龄段对父母之爱的不同理解,给人以真实自然之感,同时让生命中的“爱”和“担忧”这两种情感得以具体阐释,凸显了爱的主题。

2.立意深远:文章选取“生命中的爱与担忧”作为立意出发点,通过人生中的几个不同时期的片段来阐释父母对子女之爱的真谛,既有深深的爱、呵护,也有浓浓的担忧。尤其结尾处把爱比作“破大衣”,就更深刻地体现出“爱”朴素和真切的本质,体现出作者立意的深远和文章主题的鲜明。

拒绝平庸

一考生

行文思路

我是一棵树,我拒绝平庸。(以比拟的手法开门见山地指出“我是一棵树,我拒绝平庸”,直截了当地切入主题。开门见山)

我和另外两棵树一起,被栽在农夫的庄园里。我们按高矮排成一行,左边那棵矮点儿的,我叫他弟弟;右边那棵高点儿的,我叫他哥哥。虽然我们并不是同一树种,但因为每天都站在一起,日子久了,我们也便这样互相称呼起来。

农夫每天都来给我们浇水,清冽的山泉滋润着我们深埋的根系,那感觉真痛快!阳光温柔地爱抚着,春风和煦地吹拂着,还有小鸟欢快的和鸣,这一切都让我感到开心极了。

环境烘托

通过对周围生存环境的细腻描写,暗示出“我”生活得惬意、满足。

农夫一走,我就迫不及待地大发起感慨来:“啊,多么美好哇!这,就是树的生活吧!”

我的三弟,就是那棵矮树,随即在一旁附和道:“对呀,对呀,每天吹吹风、喝喝水、晒晒太阳、闻闻花香,什么也不用干,什么也不用想……”

我们相视一笑,把树叶抖动得“哗哗”地响了起来。

大哥却不作声。

我感到奇怪,就问:“大哥,你怎么了?你不为我们幸福、安逸的生活而感到高兴吗?”

“树的生活,”大哥慢条斯理地说了半句,顿了顿,接着说,“哪里是这个样子的?”

“那你倒是说说,树的生活,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我来了兴致。

“作为一棵树,活着的时候,就要努力生长,结出果实,遮风挡雨,涵养水土;若是有朝一日被砍伐了,就应当被做成有用的器物,继续发挥作用。怎能只想着玩乐,而不做出一件有益于他人的事呢?你就这样甘于平庸吗?平庸的生活,会稀释你的灵魂的!”(借助“大哥”的话展现出作者对生活意义的深刻理解,内涵深刻,给人以启迪。语言描写)

我惭愧地低下了头,三弟却露出不以为然的表情。

在以后的许多年里,我们各自按照自己的方式生长着,身体渐渐发生了不同的变化。大哥依然每天吸取着养分,不断努力地、辛辛苦苦地生长着;三弟依然每天玩乐,不务正业;而我呢,虽不像三弟那样放纵自己,但偶尔也会停下来感受生活的乐趣,我既拒绝平庸的生命,也拒绝平庸的生活。

直到有一天,当农夫又一次来到我们身边时,他的手中多了一把利斧。

“树哇!我养了你们这么多年,现在我要盖一座房子,就让我来看看你们的生长状况吧!”

我们都静静地等待着命运的宣判。

农夫走到大哥身旁,高兴地拍了拍他粗壮的主干,笑着(农夫高兴的神态明显表现出他对“大哥”生长状况的满意态度,也暗示了“大哥”今后的命运。神态描写)说:“槐啊!你这样粗壮,就做我的大梁吧!”他又走到我的面前,说:“榆呀!你虽略显低矮,却也还是有用之材,就做我板车的原料吧!”最后,农夫走到三弟身旁,皱了皱眉:“樗哇!你怎么这样不成材!看来只能当柴烧了!”

我经过烈火的烘烤,被做成了一只车轮,虽然身体不时被石子硌得生疼,也没有大哥那样高的地位,但我见识到了更多的事,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没有平庸地度过一生。我庆幸自己达到了自己合适的境界——平凡,并快乐着。

(2011年江苏省高考作文:请以“拒绝平庸”为题作文)

名师点评

1.构思独特:文章选材于《逍遥游》。樗,就是臭椿。“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臃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人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作者巧妙地将其改写成寓言,阐明了“拒绝平庸”就是要成为有用之材的道理,选材独到、新颖、巧妙。(www.xing528.com)

2.立意深刻:本文将“拒绝平庸”理解为要成为“有用之材”,采用寓言的形式,以生动的对话来刻画这三棵树,通过其各自的追求来阐释“拒绝平庸”的深刻内涵,寓意深刻,给人以启迪。

历史·红颜

一考生

行文思路

在滚滚历史长河的冲刷下,一切都会成为过去。可是有了史书的记载,一切都会留下痕迹,都不会就此过去——正如历史上的红颜,她们已经成为过去,但她们的事迹仍旧为史册点出一抹亮丽的色彩。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这是昭君出塞的义无反顾。她有着倾国倾城的美貌,只因不肯贿赂毛延寿,就被他的“妙笔”丑化,于是独居深宫。好不容易得到逃离这华丽牢笼的机会——和亲,她毅然自请出塞,任天子怎么挽留,也没能阻挡她远走的心。而后,“一身归朔漠,数代靖兵戎。若以功名论,几与卫霍同”,她用自己娇弱的身躯,来换取和平。然而这奇女子,已经是历史。

尽管昭君已经不在,但历史却永远记住了她。红颜无处寻,青山依然在,看那漫山的青草,我们就会想起当年那个义无反顾的女子;翻开史册,我们就会看到有关她的故事。所以说,尽管她的人消失了,但她的精神仍然存在。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这是杨贵妃的绝世美貌。她本为寿王妃,后来被唐玄宗相中,成为女道士,又巧妙地成了贵妃,这是一段很有意思的过程,甚至遭到后世的批判。纵然这是一段不寻常的爱情,但她仍然得天独厚,享尽荣华富贵,圣眷不绝。只是再美丽的爱情也敌不过现实的残酷,六军哗变,红颜魂断,她这个美人从此成为过去。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记下了当时杨贵妃所享受的至尊恩宠。“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记下了她的悲惨结局。仔细一看,原来她仍然活跃在史册上。

最佳构篇

几段段首诗句的引用不仅增添了文章的古典韵味,而且道出了这几位女子各自不同的性格特征以及人们对她们的不同看法和评价。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是李清照的才华横溢。她出身于书香门第,不久又有了一段美满的婚姻,真是上天见怜哪!可惜好景不长,国家蒙难,丈夫病逝,这位才女迎来了苍凉的晚年。后来他有过一段不幸的婚姻,离异后,她便独自面对余生。她的后半生就在波折中度过。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是少女的娇羞;“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是少妇的情愁;“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是独居的孤苦……(通过引用李清照的词句,以排比的形式刻画出这位才女在人生不同阶段的生活状况,令人感动。引用、排比修辞)

静心品味,一位才女的形象跃然纸上。

在历史的冲刷下,红颜的美貌、荣誉、才华乃至生命都会成为过去,只有她们的事迹不会过去,而是代代相传,千古留名……

(2011年上海市高考作文:根据材料“一切都会过去”和“一切都不会过去”作文)

名师点评

1.立意高远:本文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切入,立论基点准确,三个人物的故事安排详略得当,很好地体现了主题,而且充满了思辨色彩,把“什么会过去,什么不会过去”阐释得透彻清晰,体现了作者立意的深刻性和辩证性。

2.构思巧妙:这篇文章先选取昭君的故事入题,接着又以杨贵妃、李清照的事迹深化主题,这三个人物都是大家熟知的具有代表性的古代女性,具有典型意义,主体部分以与她们有关的诗句展开,来缓缓阐释她们非同一般的人生,构思巧妙,手法独特。

镜面人生

一考生

行文思路

大多时候,人们相信自己的双眼,相信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不过可惜的是,我们的眼睛有时并不可靠。于是,人们的生活中有了镜子这一媒介。它使得我们的生活趋于完整。

当人们面镜而立时,会从镜中的反射面如实地看到整个自己。

古时候的美人们清晨常常在梳妆台前对着铜镜仔细装扮,“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熟悉的语句信手引用,贴切恰当,体现出作者活学活用的能力。引用修辞) 风姿绰约,千番韵华,都停留在了那一块小小的铜镜之中。镜子映出了我们平时看不到的双眼所散发出的熠熠神采,也会映出那隐藏在头饰后的几缕白发,在镜中我们可以看到最真实的自己、最完美的自己。

入题直接

用镜子与眼睛作对比,直接指出镜子的作用,入题直接、鲜明。

镜子不会骗人,童话里的魔镜可以不顾坏皇后的追问,坦言最美的人是公主。现实生活中,镜子同样以这样一个身份存在,眼睛无法让我们看清自己,但是镜子可以。

人有时会被情感迷惑双眼,分不清是非曲直,但是多棱镜中的世界却相当真实,它帮助我们确定哪些是虚幻的,哪些是真实的,帮我们看清背后正在发生的故事。执一面多棱镜于眼前,作壁上观,前尘今世的事,已通过另一种视角展现,也许你会看得更加清晰。那么,我们所需要做的,只是找出生活中的一面面镜子,或许它是哈哈镜,或许它是望远镜,又或许它是显微镜,但不管是什么,我们都要学会了解它、安置它,并合理地使用它。

世事如烟,时光如梭,把握住想把握的东西,不要让它们随着一阵阵淡烟急雨消失殆尽。

就拿望远镜来说吧。镜之望远,缩短了自己与远方的距离,使得视野广阔起来。

人生数十载,有许多事往往都身不由己。对那些美好的事物,如果不能真正拥有,就换一种方式去纪念它们。很多人对“水中月,镜中花”持否定态度,认为这些东西是虚幻的,华而不实,我反而觉得这是人们对美好事物所采用的另外一种观照方式。

梦想停留在太遥远而无法触碰的地方,我们可以用望远镜将它拉近、欣赏、赞美、纪念。舀一瓢清泉放在月光下,银光倾泻,水中映月,一轮明月就握在你手中了。这是镜能望远所存在的更深层次的意义。

镜于人类而言,不只是一个工具,它还是我们触摸理想的基石,是我们完善生活的过程中最特别的视点。(用生动的比喻把镜子比作“触摸理想的基石”,简洁凝练的语句中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给人以思索和回味的空间,使文章意蕴深长。比喻修辞)

镜面人生,人生如镜。

(2011年天津市高考作文:根据材料“望远镜、显微镜、反光镜、哈哈镜、三棱镜”作文)

名师点评

1.构思独特:面对这样一则作文材料,作者选取了一个独特的视角来构思,把从镜子里获得的感受都和人生紧密联系起来,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同时凸显出作者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挖掘材料的能力之强。

2.立意深刻:作者以自己对生活的独特体验和对镜子的深层理解,赋予了文章深刻的寓意,其中有不少语句都充满了丰富的人生哲理,给人以启迪。结尾处的点题更是给人留下思索和回味的空间。文章立意深刻,主题突出。

被禁锢的视线

一考生

行文思路

常常,我们目光所及,只是自己追求的目标,除此之外,别无他物;常常,我们会对某一事物陷入“日里梦里都忘不了”的痴狂状态。于是,被遮蔽的视线,总是不能驻足于追求的过程,去发现别样的风景。

在醉心于挖掘人类发展史与民间故事联系的格林兄弟的眼中,学术研究取得成果才是其最终的目标。一旦他们的视线被心中追求的目标所禁锢,目光自然变得狭窄起来,所以当研究难有进展时,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放弃。而他们的朋友,却把目光投向了民间故事本身,从而出版了《格林童话》。

其实,被禁锢了视线的又何止是格林兄弟?现实生活中,我们的视线往往被禁锢而无法领略人生路上的风景,也无法找到通向成功的另一条道路。

精彩过渡

由上文格林兄弟的事例提出反问,表明被禁锢视线的人还有很多,以此引出下文的阐释。

那么,是什么禁锢了我们的视线?

前秦君主苻坚吞并了燕国、西凉、代国后,统一了长期纷扰割据的北方诸国。这原本是一桩了不起的历史功绩,但他穷兵黩武,一意孤行,继续举兵,进扰晋地。苻坚自恃兵力雄厚,一叶障目,不把东晋放在眼里,结果导致了淝水之战的惨败。

纵观人类历史,因视线被禁锢而致目光短浅,进而做出 错误举动招致恶果之人比比皆是。

秦之李斯,只为排除不同的政治思想和见解,视线被一己之利所蒙蔽,促成焚书坑儒,不仅加速了秦王朝的灭亡,他自己更成为千古罪人;唐朝玄宗,耽于享乐,宠幸杨贵妃,加之奸相为虐,终于导致“安史之乱”,大唐王朝,由盛而衰;宋代王安石,变法维新,由治而乱,他的视线被改革的满腔豪情所限,最终迷失在政治斗争的旋涡之中,变法也举步难行。(这段文字列举了三个历史名人的事例,举例可谓丰富,且句子整齐地构成排比句式,增加了文章论证的力度和语言的气势,值得借鉴。排比修辞)而后世的吴三桂、慈禧之流,他们的目力所及,仅在自身,哪里会顾及国家、顾及民族?

所以,莫让浮云遮望眼。不要像格林兄弟一样因为执着于学术追求而看不到“童话”本身的价值,更不要像李斯、唐玄宗、王安石等人一样因为目光短浅而将遗憾深深烙印在人类的历史之中。

总结全文

结尾处对前文所举事例进行精辟总结,有力地收束了全文,突出了中心。

(2010年福建省高考作文:根据材料“《格林童话》的诞生”作文)

名师点评

1.构思巧妙: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赞美一个人执着于理想,为理想和目标而痴迷,而本文却从这种执着与痴迷中得出别样的结论,从其反面来构思全文,阐发“痴迷于目标,目光就会被禁锢”这种独特的观点,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2.立意深刻:这篇文章的立意角度十分独特。从格林兄弟因为过于沉迷学术研究,从而使其视线被禁锢而没有发现其研究成果中的“别样风景”这一事例得出一个结论,即“现实生活中,我们的视线往往被禁锢而无法领略人生路上的风景,也无法找到通向成功的另一条道路”,立意新颖而深刻。

恋你,我的根

一考生

行文思路

杨柳依依,春风拂面,那是一种怎样的惬意。空气里满溢的香甜,全部融入了我的肌肤。蓝天白云,真让人迷恋……

开篇新颖

以题记的方式开篇,新颖独特。笔调清新优美,抒情色彩浓厚。

——题记

恋你,我的根。

我可以嗅到深埋在地层下面,散发出来的书卷芳香;我可以感受到你的心跳就在我紧贴大地的耳边咚咚作响。文化,一种深沉的符号。

突然有一天,文化就像被风吹走的蒲公英,飘远了。

物欲横流的世界让人们的眼球只看到了金钱、名利这样一些污浊不堪的东西,一双双布满血丝的眼睛直通向冷酷和残暴。

五月初五的天空异常昏暗。从前粽香满溢的小巷没有了,从前小伙子们赛龙舟的热闹场面没有了,从前小孩子们争抢香袋的热情没有了。更悲哀的是,我们根深蒂固的端午文化就在我们这样的忽视中被韩国申遗成功,从此“江陵端午祭”要用韩文来书写,这对我们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打击,甚至是一种莫大的耻辱!

恋你,我的根,我的端午节,我的传统文化,我要归根。

结构明晰

在分析事例后都以“恋你,我的根”作结,形成了间隔反复、往复回环的特色,大大强化了题意,深化了主题。

七月初七的月色并不爽朗,反而有些暗淡。这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夜晚。对,它太平常,以至于我们忘却它竟是我们的情人节。七夕的意义早已被西方的情人节的火热所覆盖。“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一种情人间的依恋,一种爱意的相约。越来越少的人会记得牛郎织女的浪漫故事,因为我们从小就看了太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这样美好的传统文化竟要在我们这一代消逝,真让人羞愧!

恋你,我的根,我的情人节,我的传统文化,我要归根。

小桥横,小雨冥,小亭冷。

重重叠叠的山,弯弯曲曲的路,叮叮咚咚的泉,高高低低的树,隐隐约约的屋,清清白白的云,朦朦胧胧的雾……(叠词、排比的运用,一唱三叹,使得文章感情浓烈,意韵悠扬回荡,给人以美的享受。叠词运用、排比修辞)而这一切都是我要恋的,你的一切都是我要归根的理由。

落叶要归根,文化要归根。

无论你在哪里,我都托云彩告诉你;无论你在哪里,我都托轻风告诉你;无论我在哪里,我都将依着你;无论我在哪里,我的情都将牵着你。

我要大声呼喊:“恋你,我的根!”

我俯卧在你的脚下,我要归根,归入你深沉的思想,归入你博大的内涵,归入你五千年的积淀,归入你对我的爱,归入我对你的情……

恋你,我的根!

卒章显志

结尾处运用高亢激昂的排比句式,以直抒胸臆的方式,将作者的深情推向了高潮,引起了读者的共鸣。

(2009年浙江省高考作文:根据材料“《绿叶对根的情意》的歌词”作文)

名师点评

1. 情感深挚:本文语带深情,“物欲横流的世界让人们的眼球只看到了金钱、名利这样一些污浊不堪的东西”,让人读出了沉重;“五月初五的天空异常昏暗”运用双关手法,让人读出了其中的愤怒;“七月初七的月色并不爽朗”则让人读出了悲痛。

2. 结构严谨:文章结构处处围绕题目组织安排材料,从文化到民俗,再到人文景观,扣住了传统文化,指向集中,材料丰富典型,给人以启迪。

忧与爱

一考生

行文思路

给我一匹罗曼蒂克的思想骏马,在故乡与他乡之间赛跑,上演一曲忧与爱的乡愁之歌。它是“马伫塞外雄关,望天山,怀张骞;车过河北高阳,临易水,追荆轲”的别样思绪。

精彩开头

运用想象、比喻和引用的修辞手法,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点明了文章主旨。

因为故乡的存在,乡愁便成了一种幸福的燃烧,一种相思的蠕动。在万千的地名中,上苍独独让我选择了故乡,同时赠予了我乡愁。乡愁不老,乡愁馨香,我们怀着乡愁寻找家园,不正是永远不灭的精神归依?

乡愁,是你让我总在沉思的瞬间想起梦中那片让我萦绕 千回的故土。它是人世间最不朽的绿叶,它骄傲地伫立着,尽管令人忧伤,却不改灿烂。风吹云动中,我思故我在,而那个被唤作故土的你,还在吗?

你还有厚实松软的泥土吗?我还可以经常光着脚板在上面踩动吗?就像一尾鱼,在溪流里自由游动;就像一把犁,在土地里随心翻犁;就像一个农夫在恣意耕耘自己的土地,那种惬意、那种舒服,还能感受到吗?(这段话以鱼游溪水、犁翻泥土、农夫耕耘为喻,生动揭示了自己与故土的亲密关系,表达了对故土的眷恋之情。排比、比喻修辞)

如今,走在故土的柏油路上,总有种心痛的感觉。柏油路下,有许多根须在号哭,让我的内心隐隐作痛,仿佛自己也是它们中的一个。仿佛自己本是一株庄稼,或者是一朵野花、一棵野草,想扎根于泥土,期待春雨的滋润,以茁壮成长,可等来的却是难闻的沥青从天而洒,这一生注定无缘日光,死亡只是顷刻之事,遗憾便是一生的了。

我自认为我错过了许多,唯独不能错过你!可现在的你,一到夏日的傍晚便成了汗气蒸腾之地。那天边的红霞是吐着信子的火苗,大地仿佛被火烤着,火的周围,黑烟翻滚着四处扩散,那样肆意。柏油路上的行人在这样的场景下上演着悲情的剧目,看,他们那红肿的双眼仍在不停地流泪,有的人骑着自行车,一不小心骑到沟里去了。满天都是灰色调,仿佛世界末日真的要来临。那个曾经山清水秀的故乡怎么了?我曾遗憾错过了你许多美好,但如今却希望错过,因我不忍,我怕心痛的滋味!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那个故乡会变吗?

原来这几年飘来飘去,最后还是在寻找一个归宿;原来找来找去的幸福和梦想,到头来却仍是故土;原来生活中寻寻觅觅的东西,就是每个夜晚令我魂牵梦萦的地方,那个地方在梦中依旧那么美!

精彩结尾

文末抒发对故土的思念之情,点明了文章中心,同时也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

(2012年江苏省高考作文:根据材料,以“忧与爱”为题作文)

名师点评

1.立意深远:作者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家乡环境遭到破坏的景象展现在读者眼前,与往昔山清水秀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忧与爱”这一主题。与其他游子的乡愁不同,作者是为故乡生态环境的现状感到忧虑,作者借助自己的切身感受,巧妙反映了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立意深远,时代感强。

2.文采飞扬:本文作者驾驭语言的能力很强,修辞手法的运用、抒情与议论句式的交错使用、诗词名句的化用,都恰到好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土的真挚情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