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华为战胜爱立信,成全球数据通信巨头!

华为战胜爱立信,成全球数据通信巨头!

时间:2023-05-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华为进入欧洲市场时,欧洲人将华为当作是一家骗子公司,不给华为半点儿机会。经过这次沉重打击,华为的欧洲市场拓展之路,又阻延了两年。该技术组网灵活,环境适应能力强,成本低,升级换代代价小,数年之后成为一件技惊四座的大杀器,在欧洲大杀四方,成为华为战胜宿敌爱立信的胜负手。虽然华为在欧洲市场还没有打开局面,但是华为在海外市场接连攻城略地,仍然引发了全球数据通信巨头思科的警觉。

华为战胜爱立信,成全球数据通信巨头!

在发展中国家的节节胜利,增强了华为的实力,也鼓舞了华为的信心。华为在南非和沙特这些相对比较发达的国家取得成功后,将目标转向了欧洲市场和北美市场,被任正非称作“雄赳赳,气昂昂,跨过太平洋”。

把华为的旗帜插遍欧洲和美国,是任正非的夙愿。

欧美市场属于高端市场,有着较为先进的消费理念,通信消费的水平高于全球其他大部分地区,对产品的要求更注重性能。欧美也是通信巨头的大本营,市场早已被瓜分完毕,如果没有过人的实力是很难进去分一杯羹的。

北美通信厂商实力强大,运营商已经形成了寡头市场,美国政府对于中国厂商带有深重的戒备心理,华为进军北美几乎是不可能的,只能是建立北美研究所进行技术研发工作。欧洲是全球通信产业的高地,有阿尔卡特、爱立信西门子诺基亚四家电信设备巨头虎踞龙盘。华为进入欧洲市场时,欧洲人将华为当作是一家骗子公司,不给华为半点儿机会。

华为欧洲无线业务的负责人,就是后来的消费者BG(2)总裁余承东。出身于安徽农村的他,从小有一股不服输的狠劲,他的名言是:“我个子不高,是玩儿命的那种,打得满脸是血也要继续打。”

余承东发誓,哪怕欧洲市场是铜墙铁壁,就算插针也要插进去。

欧洲市场相对碎片化,众多运营商相互竞争,给了华为进入的机会。叩开欧洲市场的敲门砖,则是华为过硬的研发能力。

在余承东的带领下,华为人千方百计寻找可以杀入欧洲市场的机会。第一个突破口终于在荷兰出现了。

荷兰有四家运营商,最小的一家叫泰尔弗(Telfort),准备建3G网。但其机房空间很小,摆不下第二台机柜,于是找到全网设备供应商诺基亚开发一种小型机柜,以便放置3G机柜。

诺基亚嫌小型机柜开发成本太高,而且订单总额也不大,因而直接拒绝了。泰尔弗又找到市场老大爱立信,表示愿意抛弃诺基亚全网设备与爱立信合作,爱立信同样拒绝了。

2003年,华为欧洲拓展团队听说此事后,特意上门拜访濒临破产的泰尔弗。于是,走投无路的泰尔弗,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情,与华为尝试合作。

华为仔细研究用户需求之后,提出了分布式基站解决方案。即基站的室内部分做成类似分体式空调那样,体积只有DVD机大小,然后把基站大部分功能放到室外。泰尔弗半信半疑:“基站说分就分,说合就合吗?”“我们可以做到。”华为的回答斩钉截铁。

8个月后,华为分布式基站诞生。网上很多资料说,余承东是分布式基站的第一发明人。笔者查了一下专利数据库,赫然发现华为当初这组关键的分布式基站专利,正是笔者执笔撰写的,第一发明人是吴旺军,余承东是第二发明人。(www.xing528.com)

比如申请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专利申请号200510070835.5,发明名称“分体式基站系统及其组网方法和基带单元”的这件专利,摘要是这样的:“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体式基站系统及其组网方法和基带单元,该系统中将基站的基带单元(BBU)与射频单元(RFU)分离,且RFU上设置有与BBU互连并传输数据信息的基带射频接口,从而形成分体式基站系统。且在BBU和RRU分离的基础上,同时进一步将BBU容量进行划分,将各个单元也分开放置;通过BBU接口单元提供的扩容接口和基带射频接口,灵活方便地实现BBU的组网及扩容能减小占地面积,降低运营成本、同时提高基站系统工作的可靠性。”

其中还有一处小小的笔误。射频单元后来的缩写统一为“RRU”,但是当时华为自己也没有统一说法,发明人有时候管它叫“RRU”,有时候叫“RFU”,撰写成专利文件本应统一术语。细心的读者可以在上面同时找到RRU和RFU两种缩写。

根据中国专利法的规定,这些专利首先要在中国专利局申请,然后提出PCT(专利合作条约)申请,通过PCT进入其他国家和地区。华为的分布式基站国内专利及其PCT申请,以及后续的改进型专利,大都是通过笔者或者笔者所在公司申请成功的。没想到自己无意间居然参与了这么重要的历史进程,虽然当时并不了解这项技术的重要意义。

凭借这项突破性技术,华为进入欧洲的梦想即将变成现实。在此之前,负责欧洲客户拓展的李昌竹遭受了多少冷遇,多少白眼,多少委屈,只有自己心里才清楚。拿下订单那天,堂堂七尺男儿居然蹲在地上号啕大哭,以至于余承东都担心,他的精神受了太大的刺激,是不是出了问题。

天有不测风云,刚刚签下订单不久,泰尔弗竟被最大的运营商荷兰皇家电信(KPN)收购,华为的分布式基站惨遭抛弃。分布式基站是华为方面呕心沥血才完成的杰作,也是华为进入欧洲两三年来,费尽千辛万苦揽到的第一个项目,却就此打了水漂。

带有强烈偏见的欧洲媒体,打心里看不上华为这家来自中国的企业,对此幸灾乐祸。

经过这次沉重打击,华为的欧洲市场拓展之路,又阻延了两年。在此期间,华为仍然继续潜心发展分布式基站技术。该技术组网灵活,环境适应能力强,成本低,升级换代代价小,数年之后成为一件技惊四座的大杀器,在欧洲大杀四方,成为华为战胜宿敌爱立信的胜负手。

虽然华为在欧洲市场还没有打开局面,但是华为在海外市场接连攻城略地,仍然引发了全球数据通信巨头思科的警觉。尽管当时思科已经是一个巨无霸,甚至一度超过微软成为全球市值第一的公司,但是仍然对华为这家来自中国的公司抱持足够的重视。思科总裁钱伯斯甚至说过:在今后几年里思科将只有一个竞争对手,就是华为。

一场精心布置的针对华为的专利阻击战由此爆发,这就是当时轰动一时的“思科vs华为”案。

(1)头啖汤,粤语,即煲出来第一口吃的汤。在这里表示第一个获得机会的人。

(2)BG是英语BusinessGroup的缩写,多用于企业内部,常译为“业务组”,有时候也译作“业务单元”“事业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