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的中青年时期在军队度过,因此他的思想打上了很深的军事理论烙印。华为的早期阶段,在军事理论的指引下,成功地突出重围,并获得了长达十年的高速发展。
这些指导思想既带来了华为早期的成功,也造成了华为在2000年前后遭遇巨大的困难,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任正非早期对军事理论的运用,主要还是基于传统的自上而下的军事指挥体系。这种方式动员效率高,执行力强,对于具有明确目标的任务,能够高效地完成。但问题是,如何才能确保目标是正确的呢?需要高度依赖最高指挥员的素质和信息获取能力。
在商业环境日趋复杂、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形势下,这种要求日益成为一种奢望。
究其本质,按照这种方式设置的企业架构,是基于控制论的被组织系统。企业被看作一个精密的机器,管理者站在上帝视角,冷静地观察全局,精确地向各个部门发出控制命令,使其按照命令完成任务,达到预定目标。工业时代的工厂、企业乃至其他各种人类组织,大都是按照这种方式组织和运作的。
牛顿的贡献之一,是构建了一整套世界观,使得人们对于世界的思考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影响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我们常说,人要有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简称“三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归根结底是建立在世界观的基础之上的,因为你只有知道世界本质是什么,才能进行价值判断,才知道应当追求怎样的人生目标。世界观和价值观,又共同决定了人们做事情的方法论。
牛顿世界观体系就是一个包含了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的宏大系统,主要包括:
还原论
认为复杂的系统、事物、现象,可以将其拆解为各部分之组合来加以理解和描述,系统整体的特征可以从组成系统的组分的特征中找到。前文提到,华为C&C08交换机的研发过程,以及华为中研部的组织架构,都是依据还原论的思想设计的。
机械论
把世界万物的运动都理解为或归结为机械运动,宇宙提供了绝对均匀的时空,是机械运动的舞台和背景。人作为理性的旁观者,对机械运动加以研究。霍布斯在《利维坦》一书的序言中把人的心脏比作钟表上的发条,把神经和关节比作其中的油丝和齿轮。
这一观点由牛顿的崇拜者拉普拉斯所提出。他认为世界的一切运动都是由确定的规律决定的;知道了原因以后就一定能知道结果。在这种思想下,世界就像一部钟,人们可以精确地预知未来的一切。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虽然打破了牛顿力学的边界,将后者变成宏观低速运动的一种近似,但爱因斯坦本人仍然是决定论的拥护者。他在给波尔的一封信中写道:“你信仰投骰子的上帝,我却信仰完备的定律和秩序。”任正非之所以坚持认为华为不适合生产终端,坚持华为必须聚焦GSM,对CDMA、小灵通视而不见,都体现出决定论思想的影响。
机械论和决定论共同成为控制论的基础。任正非早期管理华为的方式,就是建立在控制论的基础上的。
静态均衡(www.xing528.com)
在牛顿力学中,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前提,是它受到的各种力的合力为零,这就是静态均衡的源头。后来这种思想扩展到热力学研究中,认为一个热力学系统保持平衡,一定是处于静态均衡状态。
文科受到理科千丝万缕的影响,甚至可以说,文科归根结底是建立在物理学思维之上的。当今主流的经济学、管理学、政治学等许多人文学科,仍然受到牛顿机械论世界观的巨大影响。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写道:就像按照一定规律运行的天体一样,经济学也有其规律。如果按照经济规律行事,经济就将得到发展。
但是,每个人自行其是,为什么会导致整个社会的经济运行和谐有序呢?牛顿的学说中无法给出解释。因此,亚当·斯密将其归结为每个人在追求自身利益的行为背后,会受到“看不见的手”的引导。这就是将无法解释的东西归结为一个“黑盒子”,你可以把这个黑盒子叫作“上帝”“看不见的手”或者其他你喜欢的称呼。
经济学既然自称为“科学”,自然不能一直允许如此巨大的“黑盒子”存在。后来的经济学家进一步把“看不见的手”解释为用价格机制传导供需信息,最终实现经济系统的平衡。学过经济学的人都知道所谓的供求曲线(如图7所示)。由于边际效益递减,供求双方最终会达成一个均衡价格,整个经济系统的效益达到最优。
图7 供求曲线
这套研究范式,完全来自经典热力学对于热平衡状态的研究方法。经典热力学中的“理想气体”,就是一大堆自由运动的牛顿粒子的集合。如果将供给方看作高温单元,需求方看作低温单元,商品交换就类似于热交换,均衡价格就相当于热平衡时的系统温度。
说到这里你可能并没什么感觉。众多经济学家也不会发现有什么异常,因为主流经济学一直是这么说的。但是一个受过物理学训练的人,如果又能够深入理解经济学的话,就能够从中发现问题。
在物理学的范式下,一个热力学系统达到了热平衡,也就意味着该系统的熵达到最大。
熵的概念来自热力学第二定律,从宏观上它代表不能做功的能量,从微观上代表无序度,任何孤立系统都会走向熵增,这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在生物学领域也有熵的概念,生物活着的时候,它是一个负熵体,通过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来对抗熵增。若生物体死亡,则负熵消失,尸体开始遵循热力学第二定律演化。
如果把经济体系看作一个活的组织,熵最大则意味着该组织走向“死亡”状态。
经典热力学之所以只关注平衡状态,是因为非平衡状态实在太复杂,当时没有合适的数学工具来处理。经典物理学并不研究生命现象,而且受还原论思想所主导,追寻世界极小的源头,只与“非生命”的物质和能量系统打交道,因此做这样的简化处理无可厚非。
然而,经济学照搬经典热力学的研究方法,就存在巨大的问题。经济学家们前赴后继研究的对象,不过是一个仅在理论上存在、濒临死亡的经济系统,对于该系统如何诞生、发展、变化,几乎没有什么了解。
什么是濒临死亡的经济系统呢?一个长期与世隔绝的海岛上的经济系统,大概就是这种状态。我们身处的真实经济系统,大都处于远离平衡的非平衡状态。如果经济系统达到静态均衡(经济学上称之为“帕累托最优”),不是经济系统达到了最优,而是熵增达到了极限,是社会大崩溃、爆发大革命的前夜!
现代管理学的源头是泰勒提出的科学管理理论,它同样建立在牛顿世界观之下。
任正非所接受的军事理论,虽然对于牛顿机械论进行了批判,并且也认识到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并非静止割裂的,甚至也有一定程度的演化思维。但那些军事理论是工业时代的产物,生活在牛顿世界观无处不在且发挥巨大影响的时代,他们的思想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超越时代,而是处处显露出牛顿世界观的烙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