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通信企业都在向无线方向转移,华为却在向无线转移的过程中遭遇重大挫折,最挣钱的仍然是交换机业务,这样下去显然是不可持续的。不得已,华为进行了艰苦的“长征”——为了生存进行战略转移。
一方面,开拓新兴市场,转战第三世界国家,到国际巨头忽略的低价值市场去艰苦耕耘无线市场。
另一方面,互联网大潮正在蓬勃兴起,以路由器为代表的互联网数据通信市场方兴未艾。华为开始大举进军数据通信方向。
这两项战略转移,尽管都带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意味,但是全部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前者使得华为广泛布局海外市场,在欧美巨头尚未关注的时间窗口内,在非洲、亚洲甚至欧洲抢占了大量移动通信市场份额,不仅支持着华为无线业务逐渐成熟,而且实现了全球范围的“农村包围城市”,如今已经成为华为全球战略的重要基础支撑。(www.xing528.com)
后者意味着,华为作为一个通信技术企业,开始大举发展信息技术,为今天的华为成为全球业务门类最全面的ICT企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华为在数据通信领域的迅猛扩张,很快引起了全球数据通信巨头思科的关注,为将来华为与思科的知识产权“世纪碰撞”埋下伏笔。
UT斯达康和中兴尽管在小灵通和CDMA业务上赚得盆满钵满,但是长期来看,都陷入了价值网窘境之中。小灵通业务毕竟只是一项过渡技术,长期发展潜力有限,几年之后随着运营商纷纷抛弃小灵通,UT斯达康面临巨大窘境。高峰时曾风光无限,但是后来长期默默无闻,几乎被市场所遗忘。
中兴同时押宝小灵通和CDMA,选择比UT斯达康宽一些,但是却长期被高通公司利益绑架。中兴后来也效仿华为进军海外市场,但是中兴主要依赖CDMA技术,终端是要被收“高通税”的,而GSM终端因为联发科的崛起,价格低廉,在国内横扫中小城市,在第三世界国家更是叱咤风云。因此尽管中兴公司也很优秀,但是在海外市场却始终竞争不过华为。华为与中兴之间决定性地拉开差距,就是在这一时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