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积极承接虹桥国际机场的航空产业,重点发展航空航天业与商用卫星

积极承接虹桥国际机场的航空产业,重点发展航空航天业与商用卫星

时间:2023-05-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积极承接虹桥国际机场的航空产业集聚效应,重点发展航空服务、商用卫星为主的航空航天业。实施产业平台集群战略,引进国际贸易相关机构入驻进博会“6+365”平台,重点争取会展、北斗、总部经济等领域的行业协会、研究院、教育培训机构等落户。

积极承接虹桥国际机场的航空产业,重点发展航空航天业与商用卫星

(一)推动产业资源整合

构建“两大核心支柱产业”“五大新兴培育产业”“四大功能性平台”的产业生态体系,实施“总部经济引领”“产品平台集群”“服务平台支撑”三大产业发展策略。

1.以会展、科创作为两大核心支柱产业

深化会展配套区建设,做强做大会展产业。放大会展带动效应,拓展会展产业链,培育特色品牌展会;以数字技术创新会展服务模式,推进线上线下会展的全新交互方式;提升展会自主举办、海外品牌输出能力。强化北斗产业影响力,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壮大。整合现有科创产业资源,延伸北斗产业链,重点发展人工智能、5G、软件信息、核电科技等产业。

2.培育商贸、文化创意金融服务、医疗康养、航空航天五大新兴产业

图8-2 进博会

依托进博会“6+365”平台,引入国际商协会国际贸易企业、国内知名贸易企业总部、电子商务企业;探索“互联网+”外贸发展新模式,构筑会展商贸业态创新高地。发展广告设计创意设计产业,支撑会展产业发展;依托蟠龙古镇、博万兰韵等项目发展文化旅游,与会展形成“动静结合”“昼夜联动”发展;依托灿辉国际电竞产业园发展电竞产业。推动金融与会展、科创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以支付结算、资产管理、金融科技、融资租赁等为主的金融服务行业,为会展、科创等其他产业提供金融支持。借力进博会展商资源和现有医疗康养平台的资源集聚能力,引进国际知名医疗集团在华设立分公司或办事处,重点发展医疗器械研发销售、医疗金融、康养等为主的医疗康养产业,打造以研发创新为引擎的医疗器械产业集群。积极承接虹桥国际机场的航空产业集聚效应,重点发展航空服务、商用卫星为主的航空航天业。

3.设立产业基金平台、企业孵化及上市加速平台、企业与人才服务平台、产学研发展平台等支撑性平台

构筑推动产业发展和企业成长的生态环境,促进资金、人才、政策、服务等“养料”高效注入产业发展的土壤。

4.推动产业要素高效配置

以龙头企业引领产业升级,加强高能级、科技型总部引培。实施产业平台集群战略,引进国际贸易相关机构入驻进博会“6+365”平台,重点争取会展、北斗、总部经济等领域的行业协会、研究院、教育培训机构等落户。搭建功能性服务平台,通过设立产业发展基金、企业孵化加速平台、产学研一体平台、企业与人才服务平台等多措并举,吸引高能级产业资源。优化营商环境,针对重点产业细化政策条款、优化扶持力度,打造特色产业政策亮点;打响产业品牌,做大做优北斗卫星导航、5G+等前瞻产业国际峰会等品牌活动,营造产业创新氛围。(www.xing528.com)

(二)加强城市建设管理

优化路网功能,完善商务区内部次干道和支路建设,推进停车设施的规划与建设;推动通勤慢行道、游憩慢行道、健身慢行道等三级慢行网络建设。推进智慧虹桥建设,打造西虹桥“5G示范商务区”;推进智慧场景落地应用,鼓励新一代网络技术在智慧交通、枢纽管理、会展服务、园区管理、城市管理等领域的应用。完善智慧供能系统建设及运营,完成控详规划中3座分布式能源站建成并投入运营。推进绿色低碳城市建设,布局新能源巴士、有轨电车、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公共自行车等绿色交通工具;全面推广BIM、装配式等先进技术,推进绿色施工,实现绿色建造。启动生态城区规划编制,推进海绵型载体建设,加快海绵型建筑、道路等建设,增强城市绿地、河湖水系等海绵体功能;打造海绵化水循环系统。

图8-3 绿地(效果图)

(三)完善市民生活品质

深化住房体系建设,增加租赁住房供应量;面向高端安居人口,打造高品质生态居住社区。优化商教卫体功能布局,着力打造特色商圈,构建蟠龙文化休闲商业区,布局精品社区商业,促进夜间经济、特色集市发展;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规划新设高中1所、初中3所、小学3所、幼儿园7所;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引入国际化专科医院,建立智慧医疗服务体系;完善现代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推动专业性综合体育场馆、开放式体育绿地公园建设,深化体育赛事结构功能体系。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根据服务人口、服务半径和社区发展需要推进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分中心)、居村综合文化活动室建设,提升公共文化设施服务效能。加强文旅资源整合利用,推动蟠龙古镇、博万兰韵等传统文化载体的建设和品质提升,以百老汇文化演艺综合体、虹馆演艺中心、世界你好美术馆为核心载体,提升文化展演产品吸引力;扩大特色文化旅游项目影响力,推进完善市全域旅游特色示范区(国家会展中心都市旅游区)建设。推进城市形象提升工程,完善城市绿地体系,布局大型城市公园和口袋公园;完成全域河道整治及滨水空间的文化植入、风貌提升,打造游船旅游线路;在西虹桥核心区打造“二层步廊”,推动地上地下一体化开发。

(四)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探索全要素网格化治理新模式。强化责任落实,深化网格精细化管理工作,完善网格精细化管理机制,提升网格化管理水平。健全网格化管理制度建设。加强制度建设,健全完善案件监管、绩效考核等制度规范,建立健全片区例会制度、居民区例会制度,探索建立问题发现及处理一体化网格管理制度。加强网格管理协同联动。加强专群多方联动,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形成政府网格专员牵头、多方参与的群防群治工作格局;加强部门横向联动,推动形成“责任共担、资源共享、信息共通、问题共处”的工作格局;加强上下纵向联动,进一步打通村(社区)、镇中心、区中心信息报送及处理机制,加强与区级部门沟通协调,加快按时办结;加强线上线下联动,实施智慧化管理手段,推广专属移动终端应用,加强问题前端发现。提升网格管理人员业务能力。持续加强网格业务能力培训工作,快速提升网格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健全城管等网格员与镇级部门工作人员流动机制;创新体制机制,探索建立旋转门机制,吸引高素质、高学历年轻人员加入管理队伍。加快相关会展科技商业应用。加快运用人工智能、5G、物联网、虚拟现实、可穿戴设备等现代信息技术,采用人脸识别、智能车检、人流检测等数据监控,实现技防、物防、人防三位一体的安全防控体系。

(五)坚持乡村振兴战略

持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提升美丽乡村建设,围绕生态绿色、展览休闲打造都市型现代农业,拓展观光休闲农业,构建经济活跃、生活便利、服务完善、环境优美的近郊服务型现代农业园。发展花木种植、观赏类动物养殖为主的生态景观农业,打造以观赏植物培育、教育、科研为核心的服务业产业链。试点“田园综合体”项目,发展休闲农业,探索包括民宿、农耕文化、田间露营、田间摄影、田间写生、田间婚礼、生物科技试验田等新业态新模式,大力发展绿色生态旅游业。承接进博会的溢出效应,以景观农业带动农业贸易平台发展,打造世界优质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基地,重点发展线上交易平台与贸易型总部经济。

(六)推动体制机制创新

完善鼓励企业加快“走出去”的配套政策,打造“走出去”专项服务窗口,支持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推动长三角国际贸易走廊等产业发展平台、产业联盟、协会,促进长三角产业合作、协同发展。推动错位协同发展,打造区别于周边片区的“虹桥主城副中心”;发挥“大会展”特色,打造上海国际会展之都的核心承载区;打破行政区划限制,推动青东五镇联动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