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前所述,作为汉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始发港的合浦早在汉代已是知名度高、辐射力强的港口城市,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其商贸的繁华得以延续。而与之毗邻的广西其他沿海地区,其商贸业也逐步发展。至宋代,除广为人知的钦州博易场之外,北部湾沿海地区至少还有廉州、如洪寨等互市贸易点。
(一)廉州、如洪寨等互市贸易点
安南独立之后,广西北部湾沿海地区与安南交州等邻近地之间的关系由原来的同国邻州转变成为异邦邻地,民间的交往依旧密切,但也受到相关限制。随着安南的主动臣服进贡,宋王朝在早期便允许中越边民开展互市贸易。
岭南平后,交趾岁入贡,通关市。并海商人遂浮舶贩易外国物,阇婆、三佛齐、渤泥、占城诸国亦岁至朝贡,由是犀象、香药、珍异充溢府库。逊请于京置榷易署,稍增其价,听商入金帛市之,恣其贩鬻,岁可获钱五十万缗,以济经费。太宗允之,一岁中果得三十万缗。自是岁有增羡,至五十万。[14]
这段话记录了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976—984),中国与今东南亚国家、地区之间的“通关市”及贸易规模等情况,虽未点明贸易地点,但其中必然包括广西北部湾沿海地区。而根据《宋史》记载:“三年,遣使来朝,表求甲胄具装,诏从其请。又求互市于邕州,本道转运使以闻,上曰:‘濒海之民,数患交州侵寇,仍前止许廉州及如洪砦同寨互市,盖为边隅控扼之所。今或直趋内地,事颇非便。’诏令本道以旧制谕之。”[15]在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安南请求开通邕州互市,宋王朝考虑到直入内地“事颇非便”,并以此前只开廉州、如洪寨的“旧制谕之”,这里明确指出1010年以前廉州、如洪寨两个互市点就已存在。
对于廉州、如洪寨的互市贸易,除以上所引“廉州及如洪砦互市”的明确记载外,古籍中并无太多具体描述。就廉州互市点而言,《宋史》另有曾布建议“钦、廉州各创驿,令交人就驿博买”[16]的记载。值得注意的是,曾布提建议的时间是元丰二年(1079年),这与上文得出的廉州互市点至迟于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已经存在的结论是否矛盾?笔者认为,廉州互市点在北宋早期也已形成是历史事实,而后曾布的“创驿”“就驿博买”建议只是对原有贸易场所的升级,是要提升宋王朝在互市贸易中的税收,加强官方进行互市事务管理方面的主导作用,因此两者间并不矛盾,反而体现了此互市点发展的延续性。当然,也有学者认为“朝廷部分采纳了曾布的建议,于钦州正式设置博易场,但廉州终未得设”[17]。不论曾布关于提升廉州贸易点的建议是否被采纳,这不改变此地原本已有互市点的事实。
关于这个互市点的具体位置,廖幼华教授认为其与钦州博易场一样,也是处在城外驿站,并根据南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州西南至廉江入海处约二百里,其海口有梁德镇,亦是往安南水路”[18]的记载,提出“梁德镇可能就是因商业发展起来的海口市镇”[19],认为廉州互市点应是在梁德镇。同时,还根据周去非《岭外代答》“钦、廉皆号极边,去安南境不相远。异时安南舟楫多至廉,后为溺舟,乃更来钦”[20]的表述,指出“至少在南宋孝宗之前,钦州港的贸易已经超过廉州”[21]。
关于如洪寨,北宋《武经总要前集》有记载:“如洪镇。镇城旧为砦,有戍兵,天禧中废。近交趾苏武州界,接洪水口入海,至交趾潮阳镇水路。端拱中,交趾战舰一百余艘至镇,略居民劫廪食而去。”[22]明代《钦州志》则云:“如洪砦亦名如洪镇,出宋史,在州治西永乐乡一图,去州三十里,今废。居民云:凤凰江有洲,洲上官署遗址尚存,必旧时立砦之所也。”[23]根据这些记载可知:其一,如洪寨建立较早,至少在宋太宗端拱年(988—989)之前已经存在;其二,“镇城”“有戍兵”等记载说明如洪寨集军事防御、贸易场所于一体;其三,端拱年间交趾一百余艘战舰劫掠事件说明了如洪寨具有较大规模,其商贸也应较为兴盛。此外,从两本古籍记载中,也可发现有关如洪寨具体位置描述上的差异。《武经总要前集》记录为“接洪水口入海”,“洪水”即如洪江,也称渔洪江,今称为茅岭江,也就是说如洪寨在今茅岭江入海口附近;明代《钦州志》则记作“凤凰江有洲,洲上官署遗址尚存”,凤凰江即今之大直江,为茅岭江支流,按此记载并根据“在州治西永乐乡一图”的描述,对照志书中“钦州图”永乐乡一图的位置,可见该书所指如洪寨处在大直江尚未汇入茅岭江的地方——茅岭江西岸,即今钦州市大直镇境内,和入海口还有一定距离。这两个位置虽相距不远,但显然不是同一个地方。就此差异,廖幼华教授认为,“两书所说之如洪砦地点,看似不同,实则一处,具体位置应在如洪江(一名渔洪江,即今日茅岭江)与凤凰江交汇的海口附近”[24],再次强调如洪寨在茅岭江与大直江交汇口附近,却未能指明更为详细的方位。在其所绘制的《宋代廉、钦州沿海砦镇分布示意图》[25]中,所标注的“如洪砦”位置处于今防城港市茅岭镇,为茅岭江入海口西岸。近年来,钦州市文博部门在对所辖的康熙岭镇长墩岛进行考古调查时,发现建筑遗迹、墓葬及碑刻等,在走访周边群众过程中也获得了此地在民国时期设卡征税等相关信息,因而提出“长墩岛为如洪寨所在地”。笔者认为,处于黄屋屯江、大直江、茅岭江三江交汇口的长墩岛,在地理位置上符合设置镇寨的条件,也符合“接洪水口入海”“洲上官署遗址尚存”的描述,且有实物遗存和民间传说支撑,当是目前为止较有说服力的观点。当然,如果要判定长墩岛为如洪寨的确切所在地,现有的证据尚显不足:岛上虽有建筑遗迹,但未开展考古发掘,其时代是否为宋代尚不可知;又如,文博部门走访中所获知的征税信息为民国时期,征税的做法是自古延续,还是民国的时候才兴起,这个问题仍待解决,等等。因此,还需要进一步的考古发掘来补充证据。换言之,目前有关如洪寨的准确、具体的位置,仍未有最终定论。虽是如此,但其处于茅岭江入海口的大致位置是确定无疑的,就在今防城港市茅岭镇与钦州市大直镇、康熙岭镇交界或邻近一带。(www.xing528.com)
就廉州、如洪寨两个互市贸易点的性质问题,廖幼华教授参照史书上著名的“钦州博易场”的提法,将廉州、如洪寨互市贸易点也称为“博易场”,如“钦州的博易场置于城外,是中国与交趾大、小商云集,交易鼎盛的贸易港口……廉州的博易场与钦州相较,不但与安南距离较远……如洪砦与钦州江东驿一样,都是对安南交易的主要博易场”[26];而廖寅教授认为,廉州、如洪寨是博易场正式形成以前的“原始形态的民间互市”,“北宋前期,广西沿海已经存在着互市贸易,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应是大中祥符三年,即1010年——笔者注),安南请求互市于邕州(治今广西南宁),宋朝‘承前止许廉州及(钦州)如洪寨互市’。但这种互市贸易还是原始形态的民间互市,尽管规定了区域,但没有固定的场所,更没有管理机构和制度”[27]。这两种观点是学者各自定义不同所致,笔者认为,不论廉州、如洪寨互市贸易点是否可称为“博易场”,都不影响其作为贸易场所存在的历史事实。
(二)钦州博易场
博易场是宋代在西南边境地带设立的一种贸易场所。周去非在《岭外代答》中专题介绍了邕州横山寨博易场(今百色市田东县境内)、邕州永平寨博易场(今崇左市宁明县境内)、钦州博易场等三个广西宋代博易场。其中,钦州博易场处于沿海地区。关于此博易场,《宋史》有“重和元年(1118年),燕瑛言交人服顺久,毋令阻其贸易。初(指元丰二年,即1079年,笔者注),广西帅曾布请即钦、廉州各创驿,令交人就驿博买。至是,即用瑛兼广西转运副使,同王蕃计画焉”[28]的记载,周去非则在《岭外代答》中做了更为详细的描述:
凡交趾生生之具,悉仰于钦,舟楫往来不绝也。博易场在城外江东驿。其以鱼蚌来易斗米尺布者,谓之交趾蜑。其国富商来博易者,必自其边永安州移牒于钦,谓之小纲。其国遣使来钦,因以博易,谓之大纲。所赍乃金银、铜钱、沉香、光香、熟香、生香、真珠、象齿、犀角。吾之小商近贩纸笔、米布之属,日与交人少少博易,亦无足言。唯富商自蜀贩锦至钦,自钦易香至蜀,岁一往返,每博易动数千缗,各以其货互缄,踰时而价始定。既缄之后,不得与他商议。其始议价,天地之不相侔。吾之富商,又日遣其徒为小商以自给,而筑室反耕以老之。彼之富商,顽然不动,亦以持久困我。二商相遇,相与为杯酒欢。久而降心相从,侩者乃左右渐加抑扬,其价相去不远,然后两平焉。官为之秤香交锦,以成其事。既博易,官止收吾商之征。其征之也,约货为钱,多为虚数,谓之纲钱。每纲钱一千,为实钱四百,即以实钱一缗征三十焉。交人本淳朴,吾人诈之于权衡低昂之间。其后至三遣使,较定博易场秤。迩年永安州人狡特甚,吾商之诈彼也,率以生药之伪,彼则以金银杂以铜,至不可辨,香则渍以盐,使之能沉水,或铸铅于香窍以沉之,商人率堕其术中矣。[29]
从以上记载中,可获得几个方面的信息:其一,钦州博易场是一个面向越南、辐射周边地区的沿海贸易场,参与贸易的人群广泛,交易商品来源于中越两国的多个地区,商品丰富多样,贸易规模较大。其二,钦州博易场具有较长的贸易延伸线。文中有关四川商人在博易场贩卖蜀锦并采购香料返蜀销售的描述,说明此条贸易线南至越南,北达中国内地。其三,贸易场有官方征税,维护市场秩序,对市场进行管理。其四,贸易中既有民间小贩的“斗米尺布”的交易,也有官方派遣的“大纲”交易。其五,博易场中除交易场所外,也有供商人们“相与为杯酒欢”的诸如饭店之类的生活服务设施。其六,关于博易场的具体位置,除了《岭外代答》中提及“博易场在城外江东驿”,古籍中并无其他确切记载,至今也尚未有相关考古信息。虽是如此,但从古籍对钦州博易场的反复记载、相互印证以及现有相关学术研究成果来看,历史上钦州博易场的存在是确定的。按周去非的说法,“博易场在城外江东驿”,其位置大约在距钦江入海口不远的今钦州市区或邻近地区。
钦州博易场及前述廉州、如洪寨等贸易场所的出现,反映了宋代广西沿海贸易的兴盛。至于这些贸易场之间是否有前后继承、互相影响或是彼此分工等关系,因目前缺乏相关考古资料,尚不得而知,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宋代广西北部湾沿海贸易场所是多区域、多点存在的,其分布有背靠内陆、面向大海的规律。
综上所述,唐宋时期广西北部湾沿海口岸兴起,服务于海防、海外贸易的镇寨得以设置,北部湾沿海多个贸易场所出现。一方面,这些现象反映了彼时该区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口岸经济、商贸业的繁荣;另一方面,这种发展所带来的人口与商机的聚集往往会推动交易市场的规模形成,从这个角度上说,彼时洲尾贸易场的出现是有基础条件和现实可能的。而如洪寨、钦州博易场两个贸易场相距不足20公里,说明了此区域贸易场所密集分布的事实。洲尾与如洪寨、钦州博易场两个贸易场相距仅30多公里,同样具有形成贸易场所的可能性。尤其是洲尾遗址发现的码头、建筑遗迹,以及出土的包括贸易商品、生活用品在内的遗存,与《岭外代答》关于钦州博易场商品交易等方面的记载相似,这种相似增加了洲尾作为贸易场的可能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