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对外开放水平显著提高

对外开放水平显著提高

时间:2023-05-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十五”计划开局之时,中国已经确立起了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建立起了适应国际市场规则的经济体制;在2001年加入WTO之后又根据WTO的原则和所做出的承诺,对国内相关的法律进行了重大调整,建立起符合WTO规则的法律体系。

对外开放水平显著提高

“十五”计划开局之时,中国已经确立起了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建立起了适应国际市场规则的经济体制;在2001年加入WTO之后又根据WTO的原则和所做出的承诺,对国内相关的法律进行了重大调整,建立起符合WTO规则的法律体系。这为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铺平了道路,开启了近十年的以出口为导向的外向型经济拉动的高速增长。从“十五”到“十二五”,中国的全球化进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2001—2008年为全球化加速阶段。对外开放战略和加入WTO为中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提供了用武之地,这一时期中国的劳动力资源同时具有比较优势和绝对优势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使得中国的货物出口增速保持在20%以上,贸易顺差在2005—2007年之间急剧增长,外汇储备在2008年逼近2万亿美元。这一时期,净出口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见表5)。

2009—2013年为全球化挫折阶段。2008年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长期萧条,主要经济体复苏乏力,贸易摩擦加剧,加之近十年的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发展使得我国的比较优势不再明显,出口呈现低迷状态。货物贸易顺差下降,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由正转负(仅2010年为4%),“三驾马车”中的“出口”已经不再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不过这一时期的外汇储备仍在继续增加,并在2013年达到38213亿美元,这使得一些资本密集型的行业获得比较优势,并且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中国的企业开始向海外直接投资,非金融类直接投资从2009年的433亿美元上升到2013年的902亿美元,直接投资的形式多以海外并购为主。(www.xing528.com)

2014—2015年为全球化新阶段。一方面,受制于世界经济低迷和国内劳动力比较优势不再、资源环境约束增大等因素,贸易增速进一步下滑,外商直接投资也基本上不再增加,中国以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的全球化进程基本结束;另一方面,中国开始了以资本输出为主的全球化新阶段:2013年下半年中国提出了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2015年12月25日,由中国提议筹建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在北京成立,创始成员国达57个,截至2017年5月13日,已有77个国家和地区加入亚投行,包括15个G20国家、5个七国集团成员和全部金砖国家;同时,上海、广东、福建、天津四个自贸区的建立也在国内形成了对外开放的新格局。中国在“十二五”收官之际开始进入以资本和产能输出为重要动力的新阶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