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是中国第九个五年计划顺利完成之年,也是中国实现党的十二大提出的“三步走”战略前两步、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开始第三步战略部署之年。经过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中国的生产力水平迈上了一个大台阶,商品短缺情况基本结束,市场供求关系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日益明显地发挥基础性作用,经济发展的体制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开放型经济迅速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正如《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所说: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具体来看,从2001年“十五”计划实施开始,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确实迎来了一个历史上条件和机遇最好的时期。
从国内来看,一是经济实力大大增强。政府不仅有实力开始实施几代人的“西部大开发”愿望,投资以高速公路、高速铁路为标志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而且有能力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乡村的伟大历史转折。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资源配置得到优化。特别是金融深化带来的资本配置优化,就业制度改革带来的劳动力资源配置优化,国企改革和民营经济大发展带来的企业活力,都为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三是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升级。自20世纪90年代解决了温饱问题以后,进入21世纪的消费结构开始由恩格尔系数较高的“衣食”型消费,转向富裕的“住行”和文化消费,而1999年开始的城镇居民住房商品化改革和交通运输业的大发展,也为房地产、汽车、旅游等支柱产业的形成提供了条件。(www.xing528.com)
从国际来看,正如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所判断的那样:不仅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为中国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和国际资源创造了有利的制度和政策条件,而且经济全球化方兴未艾,也为中国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获取经济全球化“红利”创造了外部需求。[1]这种长期的发展条件和发展趋势,就成为进入21世纪后制定和实施三个“五年计划(规划)”的依据。而这15年来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即从实现小康目标转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取得的巨大发展成就,则证明了中共中央所提出的三个五年计划(规划)建议是准确把握了中国和世界发展的基本条件和走向的。尽管其间发生了谁都没有料到的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仍然没有阻滞中国经济的发展步伐,“十二五”规划的完成情况仍然超过预期目标(见表1)。
表1“十五”计划到“十二五”规划期间经济增长目标及完成情况[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