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陈云:经济转型初期的伟大贡献

陈云:经济转型初期的伟大贡献

时间:2023-05-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市场取向的改革和经济转型,陈云同样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我国经济体制渐进式的平稳转型做出了伟大贡献。在改革开放初期,陈云同志的伟大贡献,人们都非常熟悉的是调整国民经济,为改革开放提供了一个良好、宽松的经济运行环境;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开放农村自由市场、支持包产到户,为经济改革率先从农村突破并取得成功。

陈云:经济转型初期的伟大贡献

改革开放以后,市场机制经济运行的调节作用逐渐扩大,直至成为经济运行中的基础性机制,而计划管理的范围不仅逐步缩小,其方法也逐渐地由指令性计划为主向指导性计划为主转变。这种转变主要是伴随着两个方面的改革深入而进行的:一是公有制经济本身的改革逐步深入,农民通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获得了经营自主权,国有企业的经营自主权越来越多,集体所有制经济在20世纪80年代就基本上摆脱了政府的直接干预;二是市场机制发挥调节作用的范围和深度越来越大,同时国家计划管理的手段也多样化,指导性计划的比重越来越高。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市场取向的改革和经济转型,陈云同样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我国经济体制渐进式的平稳转型做出了伟大贡献。

在改革开放初期,陈云同志的伟大贡献,人们都非常熟悉的是调整国民经济,为改革开放提供了一个良好、宽松的经济运行环境;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开放农村自由市场、支持包产到户,为经济改革率先从农村突破并取得成功。以及大力开展惩治腐败、加强党纪、党风和监督机制建设等方面。更重要而容易被忽视的贡献是在当时以“开放搞活”“放权让利”为主要内容的改革中,一再强调计划的调控作用。如果脱离了当时的历史环境和条件,很难看清楚陈云的贡献,不仅不明白陈云为什么在人们都已经接受和推行他过去积极提倡的市场机制时,卓尔不群地强调管理计划的作用,而且不明白陈云这种做法的深刻意义和重要。但是当我们把整个20世纪80年代的“开放搞活”和“放权让利”,放在当时国有经济一家独大和没有形成现代企业制度、市场机制尚未形成对地方政府的有效制约的背景下,就一目了然了。

众所周知,计划与市场都是调节经济运行的手段,二者之间的关系,或者说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与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在同一时期各自调节的范围和深度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也没有固定不变的理论,其得失完全取决于实际的需要,取决于总体经济运行的效益最大化。

陈云是最早提出并一贯坚持应该利用市场调节机制的国家领导人,并在1978年以前亲自领导过两次实践。但是,在1978年以后乃至整个20世纪80年代,我们看到,陈云除了坚持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外,还特别强调要发挥计划的作用,并形成了著名的“鸟笼经济”思想。这是与当时的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基本上还是按照原来的“投资饥渴”、“预算软约束”、企业吃国家“大锅饭”的环境分不开的。陈云在1978年12月中央工作会议上针对生产和基本建设材料供给问题时就说:“各方面都要上,样样有缺口,表面上好看,挤来挤去,胖子挤成了瘦子,实际上挤了农业轻工业和城市建设。”[11]1979年3月,陈云又说:“现在比例失调的情况相当严重。基本建设项目大的一千七百多个,小的几万个,赶快下决心,搞不了的,丢掉一批就是了。”[12]这里所说的项目都是国家投资项目。显然,没有中央的计划和综合平衡,在当时“放权让利”的条件下,必然会出现各企业和地方政府过度竞争、重复建设、“钓鱼工程”和浪费现象。因此,在1982年1月25日,陈云在同国家计委负责同志谈话时就说:“计委的工作难做呀!去年十二月我讲了那四点,主要强调计划经济,不强调不行。”[13]

1982年12月,陈云在五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总结前几年改革开放经验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实行搞活经济的政策,效果显著。……今后要继续实行搞活经济的政策,继续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但是,我们也要防止在搞活经济中,出现摆脱国家计划的倾向。搞活经济是在计划指导下搞活,这就像鸟和笼子的关系一样,鸟不能捏在手里,捏在手里会死,要让它飞,但只能让它在笼子里飞。没有笼子,它就飞跑了。如果说鸟是搞活经济的话,那么,笼子就是国家计划。当然,‘笼子’大小要适当,该多大就多大。”[14]陈云这里所说的国家计划,是动态的、范围可大可小的,实际上就是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

没有陈云在20世纪70年代末和整个80年代经济转型中强调和运用中央政府的计划手段来制约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的扩张冲动、调整经济结构、抑制通货膨胀、整顿经济秩序,经济转型不可能取得那么大的经济发展成就,可能国民经济的运行波动会更大,甚至会出现失控的局面。若由经济混乱导致政治动荡,就不得不像苏联那样出现“休克疗法”乃至共产党下台,最后陷入长期的政治动荡和经济停滞。

(原载于《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第6期)

【注释】

[1]党校政治经济学教材联合编写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问题的部分论述》,北京:新华出版社,1984年版。

[2]党校政治经济学教材联合编写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问题的部分论述》,北京:新华出版社,1984年版。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陈云年谱》中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4]这是笔者根据陈云同志在“一五”计划期间的言论和措施总结出来的,尽管当时没有“宏观经济调控”这个名词,但是实际上始终存在着这个任务。(www.xing528.com)

[5]《陈云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6]《陈云文集》第3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7]《陈云文集》第3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8]《陈云文集》第3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9]《陈云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0]武力:《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引入市场机制的先声——陈云与1956年农村自由市场的开放》,载《当代中国史研究》,2007年5月。

[11]《陈云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2]《陈云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3]《陈云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4]《陈云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