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选择苏联模式 推进中国工业化

选择苏联模式 推进中国工业化

时间:2023-05-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总路线还认为小农经济与社会主义工业化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认为小农经济不是社会主义的基础。“同样,社会主义的道路也是我国农业唯一的出路。”[8]选择优先发展重工业的苏联工业化模式,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朝鲜战争所导致的国家安全受到威胁,同时西方对中国的封锁禁运也使建立独立工业体系的要求更迫切。

选择苏联模式 推进中国工业化

1953年8月,毛泽东在修改中央财经会议结论时,对过渡时期总路线做了完整的表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至此,过渡时期总路线最终形成。同年9月24日,中共中央将其公之于世。

在此以前,党和政府在谈到中国的经济发展时一般都是用“工业化”这个词。毛泽东主持编写的《为动员一切力量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斗争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以下简称《宣传提纲》)首次明确提出中国要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工业化”并解释了其含义,即:社会主义工业化具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是将发展重工业作为工业化的中心环节;二是优先发展国营经济并逐步实现对其他经济成分的改造,保证国民经济中的社会主义比重不断增长。

总路线还认为小农经济与社会主义工业化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认为小农经济不是社会主义的基础。《宣传提纲》引用斯大林的话:“可以在多少长久的时期内,把苏维埃政权和社会主义事业建筑在两个不同的基础上,建筑在最巨大集中的社会主义工业基础上和最散漫落后的小商品农民经济基础上吗?当然是不可以的。长此以往,整个国民经济都会有完全瓦解的一日。出路何在呢?出路就在于使这个农业成为巨大的农业,使它成为能够实行积累,能够实现扩大再生产的农业,并依此而改造国民经济的农业基础。可是,怎样才能使它成为巨大的农业呢?为要达到这一步,只有两条道路可走。一条是资本主义的道路,……另外一条是社会主义的道路。”“同样,社会主义的道路也是我国农业唯一的出路。”[8](www.xing528.com)

选择优先发展重工业的苏联工业化模式,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朝鲜战争所导致的国家安全受到威胁,同时西方对中国的封锁禁运也使建立独立工业体系的要求更迫切。1953年9月,周恩来在谈到优先发展重工业时与当年苏联比较,说:“苏联在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开始时,重工业的基础比我们大,但他们仍然是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我们更需要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因为我们的底子不行。国防工业是要在重工业的基础上发展的。我们现在还不能制造坦克、飞机、汽车、拖拉机和高级的炮。苏联从一九二八年开始计划建设,当时许多资本主义国家还把机器卖给苏联,国际形势还不像后来那样紧张,希特勒还没有上台,还可以按部就班地做。我们现在的情况与苏联当时的情况不同,更要加速发展重工业以加强国防。”[9]

在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完成、中国转入大规模建设后,中国共产党之所以选择了苏联创造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模式,除了当时中国共产党的社会发展目标是单一公有制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而苏联的工业化模式可一箭双雕(既实现了工业化,又过渡到社会主义)外,还有以下几个具体因素促成:一是当时中国的重工业基础薄弱,而轻工业则相对发达,重工业是瓶颈产业,制约着中国工业的进一步发展;二是恢复时期的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出乎意料的好,加上苏联的援助,使中国共产党认为有能力来实施苏联的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三是“三反”“五反”反映出城镇私营经济的负面作用,而国家资本主义方式的效果良好,以及1951年党对农业合作化组织形式和效益的判断,都使中国共产党认为有能力、有办法来改造资本主义经济和个体经济,并且能够促进经济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