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过程中的质量成本是指在原材料供应过程中由于质量不良而造成的成本损失。质量不良造成的损失是惊人的。如何在采购中预防质量问题的发生,以下六种措施将非常有效:
(一)建立分工明确的组织机构
目前,越来越多的采购方把供应商开发和供应商管理职能从采购管理中分开,分别成立独立的资源开发与资源管理部门,并设置专人对供应商质量进行管理。供应商质量管理包括与供应商绩效相关的原材料品质、成本、交货期及服务等各项指标的管理。明确的分工带来明确的职责:供应商开发工程师负责对供应商的产品符合性及技术工艺能力进行初步评估;供应商质量工程师会在生产过程中运用各种系统工具对供应商的质量绩效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定期的评估。这样的管理结构能有效地控制和预防采购质量风险的发生。
(二)执行清晰的供应商认证程序
对潜在供应商进行认真的审核与认证是全面了解供应商能力的最好手段。通过对供应商的现场审核,采购方可以全面了解供应商的生产运营状况、技术水平、研发能力、管理体系及信息化程度,这为避免采购风险的发生奠定了基础。审核的内容包括质量认证体系、设备与工艺能力、研发能力、生产流程及过程控制、生产能力及生产饱和度、财务状况、订单管理、客户管理及客户服务、原材料管理、员工素质和环保措施等。
(三)定期评估供应商的绩效
对供应商进行定期评估可以使采购方及时了解和把握供应商各方面的情况变化,以便随时对其技术能力、管理能力、供应能力及各种风险做出科学的推断。主要评估的指标包括供应能力、国际化/本土化能力、研发与创新能力、主动性与灵活性、信息化能力、品质绩效、运送绩效、仓储优势、服务绩效、价格方法、财务优势、利润与库存周转率及潜在风险。
清晰明确的需求是与供应商沟通过程中的关键。在很多时候,标准不清楚是导致原料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造成了修改与更新费用的增加及交货期延迟。(www.xing528.com)
(四)提高采购人员的素质
在很多情况下,采购方派出质量控制或技术人员与供应商共同探讨改善产品质量的途径,能有效提高质量改进的效率。虽然这种做法表面上增加了一些成本,但它却加快了产品质量的改善速度,使农业的整体质量成本得以下降。
高素质的采购团队能使供应管理具有高效率,并能在追求成本降低的同时,科学地判断和预防采购风险。良好的沟通能力、对原材料市场的熟悉程度及市场敏感度决定了采购人员能否有效控制风险的发生。有些采购人员为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没有针对现有成本进行认真分析,而采取一味打压供应商价格的方法,往往迫使供应商选择未达标准的廉价材料进行生产,或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标准,结果导致质量事故频繁发生,这使采购方用来处理质量问题的成本远远超过了原材料降价带来的成本节约,得不偿失。因此,培养和提高采购人员的素质,建立高效率的采购团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为了减少因重复采购而造成资金积压,农业物资部门要严把计划审批关口。通过严格把关、综合审批,把资金占用降至最低;同时,定期对产品规格及产品结构成本进行审核,及时找出因产品规格及产品结构成本不合理造成的采购成本流失,从而逐步降低采购成本。合理确定采购价格,确定物资采购价格是控制采购成本的关键。为了能够采购到质优价廉的物资,可以提前建立价格档案、价格评价体系及供应商档案,并推行准入制度,对每一批物资的采购价格分析出价格差异。提前分析价格差异确定出新的合理采购价格。具体方法:
1.对于有农业控制价格的物资,要求合同价格必须比农业控制价格低于2.5%以上(农业可以根据自身特点,结合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幅度)。
2.对于非农业控制价格的物资,要比照上年度合同价格和当前市场价格下降2.5%以上。
3.对于从未签订过采购合同的物资,可以通过多家询价,根据市场行情,力争价格最低。优选适合的供应商,优选供应商也是控制物资采购成本的关键所在。对重点物资的供应商必须经过质检、物资、财务等部门联合考核后才准进入,如有可能还应当到供应商生产地进行实地考察。此外,还可以从组织机构、运行规则、市场准入推荐程序、资质考核等方面,加大对农业内部二级物资市场的管理力度,扩大二级网络中名优厂商的比例。通过对不同供应商的选择和比较,使其相互竞争,使农业在采购谈判中始终处于有利地位,确保进入农业内部市场的厂商资信和产品质量都有可靠的保证。对于归档的供应商也应实行定期考核和评价,并同采购人员的业绩与奖惩挂钩,形成优进劣出的动态管理机制,促使市场管理水平跃上一个新台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