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特色小镇的发展基础包含之前块状经济积累下来的生产模式与既有资本,以及地产模式开发下的土地基础。块状经济的核心在于商品生产,政府通过工业用地补偿等政策,引导分散的轻工业作坊聚集到一定范围内,构建流水式生产体系,形成具有强专业化、高生产率的空间,在此基础上批量生产高附加值产品或商品进行对外销售,使区域内经济实力不断上升,从而扩大未来税收基础,使政府有更多资金进行工业用地补偿,再度鼓励进行块状经济生产。区域经济发展在不断上升过程中,也带动了其住房需求,故政府在这一时期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开发房地产,进一步提升土地价值,从而获取更多的土地收益,使得政府可以把更多的成本用于进一步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即进入下一轮地产开发的循环。政府从上述两个循环中不断积累资本,而两个循环也有其自身的弊端存在。在上述两个循环不足之处逐渐放大的背景下,地方政府通过降低准入门槛、高额配套奖励、便捷审批流程等政策利好,引导建设兼具集聚性、社区性、生产性、观赏性的特色小镇,在特色小镇内进行“创新生产”,根据已有的资源优势,将原先的产业链进行优化、转型与升级,注重生产者与消费者在空间内的体验;使产品生产脱离流水线模式,空间结构脱离单一的纯居住或纯生产形式,形成产品生产、文化输出、旅游景区、社区化治理等功能的空间集合,进一步提升产品附加值以及一定区域内的地产价值。以梦想小镇所在的余杭区为例,在梦想小镇建成运营之后,经济指标、周边房价等均大幅度提升;特色小镇的建设从税收基础、土地价值、文化输出、人口增长等多方面为地方政府带来利益。
浙江省特色小镇起步至今,从相关专业机构统计分析得出的2015年至2018年第一季度浙江省特色小镇发展指数来看(图2-1),浙江省特色小镇经历了“较高起步”与“平稳增长”阶段,在这期间分别发布了三批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之后特色小镇进入了“过热”阶段,出现诸多质量参差不齐的特色小镇;政府以及省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通过多次考核筛选,依照“宽进严出”的指导思想,去除一批未能达到验收标准的特色小镇。在第二次规模更大的全省特色小镇考核工作之后,进入了“求精去糟”阶段。
(www.xing528.com)
图2-1 浙江省特色小镇发展指数(2015—2018年第一季度)[3]
由于政策放宽的准入门槛、补贴措施以及后期严格的考核门槛,浙江省的特色小镇发展趋势将会形成规律性的起伏状态。浙江省特色小镇的创建模式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起步较高,在规划、建设、运营等方面先于域外省份,浙江特色小镇的创建模式为域外省份的省级特色小镇创建树立了可以效仿的模板,并且先于域外省份步入“精简”环节,故浙江特色小镇过去的发展路径可以总结为“开创—引领”,其未来趋势可以概括为“求精去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