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解决日益增长的服装穿着的需要,不但宋代纺织业获得重大的发展,已如上述;而且在纺织业带动之下,染色业、衣、帽、鞋制作等手工业也相应地发展起来,成为独立的专门化的手工业。
先说染色业。
丝绸、麻布之染色,是我国的古老传统。红、紫、绿、黄、皂等色,都可染制。红花、紫草、茜草等等便是染色的原料。到唐代,我国染色技术有了新的创造,这就是夹缬法亦即印花技术的创造。据《唐语林》记载,印花技术是唐玄宗时候柳捷妤发明的。这种印花技术可以分为腊缬法、夹缬法等等。宋代继承了这一技术。由于当时雕板印刷日益兴盛,用版雕成各种图案花纹而后印制到绸布上的夹缬法,大约是各种印花技术中最时兴的一种。朱熹奏劾知台州唐仲友有许多罪状,其中一条就是雕造花板:“又乘势雕造花板印染斑缬之属凡数十片,发归本家彩帛铺充染帛用。”[106]印染的花色品种甚多,技术极为精熟:“靖康初,京师织帛及妇人首饰衣服,皆备四时。如节物则春幡、灯毬、竞渡、艾虎、云月之类;花则桃杏、荷花、菊花、梅花,皆并为一景,谓之一年景。”[107]因而这些印花布很受到人们的赞赏和喜爱,尤其是儿童们,没有印花衣服穿,就哭闹着向父母要。对于那些印染花布极为精良的染匠或者染工,人们又总是怀有尊敬而又亲切的情感的:
开宝初,洛阳贤相坊染工人姓李,能打装花缬,众谓之李装花,微有家活。[108]
在当时的印染中,相州最为著名。楼钥曾经指出:“〔相州〕东南二十五里朝歌城,……中出茜草最多,故相缬名天下。”[109]周煇也说:“相出茜草,故缬名天下。”[110]
专门染色印花的作坊称之为染肆或染坊。有些彩帛铺也兼营印染,如被朱熹奏劾的唐仲友,他家的彩帛铺就兼营印染。独立的染肆和染坊遍布各地。名邑大城中有,上述洛阳相贤坊就有,首都所在的汴京,在大内前州桥东水柜街就有余家染店[111]。一些县城和镇市也有染坊,如“乡里(指鄱阳)洪源董氏子,家本染工”[112],“乐平县杭桥市染工程氏”[113],即可证明。染坊的广泛分布,说明了它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说明了人们不仅要穿暖,还要穿好,社会需要是逐步提高的。
在染坊中,经营规模的大小也是有所不同的。试看下面的一个材料:(www.xing528.com)
禹锡高祖谓之陶四翁,开染肆。尝有紫草来,四翁乃出钱四百万市之。数日,有驵者至,视之曰:此伪草也。四翁曰:何如?……驵者曰:毋忧,某当为翁遍诸小染家分之。[114]
材料中既有所谓的小染家,当是一些以家庭成员为主的家庭作坊,以及雇有少数染工的作坊;而象陶四翁能一次花四百万钱收购紫草的大染坊,一定雇有一定数量的染工,从而形成作坊主与雇工之间的关系,同家庭作坊有所不同。
有了布帛,也有了彩帛,还做不成衣服,因而又必须有裁缝店和缝匠才行。宋代都市中也确实存在这种独立的手工业作坊。一般城市中也有,如“宣城裁衣肆,用一石镇”[115]。象宣城这样不算大的城市也有;至于较大的城市就更不必说了。因而在城市中解决穿衣的问题是不困难的,真可谓之“咄嗟可办”。吕本中曾记载他的叔曾祖做官时,“尝市缣帛欲制造衣服,召当行者取缣帛,使缝匠就坐裁取之,并还所直钱与所剩帛,就坐中还之”[116]。这可见,在城市中,买得缣帛之后,即可由裁缝铺裁做,甚为方便。有的綵帛铺还兼营裁缝,对顾客就更加方便了。因之,缝匠既可以开设一个独立的作坊,也可以受雇于其他綵帛铺,情况也是有所不同的。至于在广大农村中,有的裁缝作为一种手艺人,被一些财主雇请到家中缝制衣物,就更不罕见了。这种情形延续到明、清以至近现代。在宋代,燕赵制做的衣服为世所称,陶谷称天下有九福,“燕赵衣裳福”[117]即为其中之一。宋人所指的燕赵一带,系黄河以北,即相州至定州这一广大地区。这个地区既是盛产缣帛,又是名牌产品相缬的所在地,为制做衣服准备了良好的条件。而所谓“燕赵衣裳福”者,除上述条件之外,善于制作缝裁当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很可能这里是花样翻新的时装所在地吧!
不但裁缝成为一门独立的行业,制帽业也成为一个独立的行业。在汴京首都,宋仁宗时“裁翠纱帽直一千。至于下俚,耻戴京纱帽。御帽例用京纱,未尝改易也”[118],由于制帽业能够赢利,连远在江南西路的纱帽匠也吸引到了汴京。“嘉祐中,临川人伍十八者,以善裁纱帽入汴京,止于乡相晏元献(即晏殊)宅前为肆以待售”[119]。这个纱帽匠既是纱帽的制做者,又是纱帽的出售者,也是一身而二任焉的。除帽子之外,头上戴的还有幞头,当时汴京有一个制幞头的,姓李,为人执拗,多“与人乘刺”但他制做的“李家幞头天下称善”[120],南宋临安则有“徐官人幞头铺”[121],也似乎合制做与售卖为一的店铺。妇女们所带的冠儿以及头面装饰之物,也都有专门店铺经营制做。
制鞋制靴也成为一个专门行业。鞋以双计,宋人称为一緉。南宋高宗时候“禁中有丝鞋局,专挑供御丝鞋,不知其数”,吴珙曾被赐“数百緉”[122]。皇室、贵戚、文官武将们的鞋袜也都很讲究,不仅是以丝制成的,而且是用金线做成的[123]。私家做鞋制靴的,叫做双线行,如李家丝鞋铺[124]、彭家油靴[125]等等,为数也不少。
此外,与穿着有关的如腰带等,有腰带作,有防雨的油衣,泽州油衣驰名北宋[126],也都有专门的制做者。总之,围绕着穿衣问题,在宋代分化出来了一个又一个的独立的行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