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规范了民生负担的概念为民众用于民生方面的年度支出占年度收入之比。这是一个相对概念,就绝对量来看,民生方面的支出究竟由什么构成需要进一步进行分解,以便能更透彻、具体地分析民生负担问题。
有关民生方面的支出主要体现为支出的货币量,而支出的货币量多寡主要取决于消费该类民生品的数量和价格。因为民生品的数量的消费刚性,影响民众在民生品方面支出的变量,主要是相关商品的价格。
商品价格主要由生产成本和企业利润[8]构成。同时对于标的资产价值过大、民众无法一次付清的商品还要考虑消费杠杆的作用。因为中国民众传统的无债一身轻理念,消费时一般尽量少动用杠杆。而在不得不动用杠杆尤其是因为标的资产的价值过大导致不得不动用高杠杆的情况下,使用的杠杆越大,表明该商品的负担越重。
就图2.2而言,生产成本、企业利润和税费越高,则标的资产的单位价格越高,民众支出越多。同时,消费杠杆越大,能撬动的标的资产价格越高,所引致的民生负担就越重。
图2.2 商品价格的构成及消费杠杆
2.3.2.1 生产成本
前文已述,由于民生品需求弹性较小,因此其消费量相对固定,进而民众负担的加重主要因为该商品价格过高。而价格的构成中,生产成本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就生产成本而言,毋庸置疑,生产成本越高,意味着企业投入越大,如果企业要长期生存,必然要保证销售价格高于生产成本。因此,生产成本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民生负担的大小。
下面依旧以商品住宅为例分析生产成本问题。房地产市场价格根据其性质不同,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地上建筑物价值,另一部分是地价本身。后者可以看作一种金融产品,相当于地租的资本化,其等于地租除以利息率。土地所有权的拥有者可以按年收取地租,也可把未来数十年的地租收益按利率贴现为现值,一次性变现。地价大约占总房价的40%。而近年来,利息率的不断调低,为后者价格的不断上升提供条件。另一方面,前者——地上建筑物价值则是由各项投入成本决定的。其中,建筑材料占房价的20%,建筑成本占30%,税费占10%。这方面的成本增加主要是由建材涨价和品质提升两方面决定。杨帆、李宏谨、李勇(2005)指出,上海中心地区地价(包括拆迁成本)占房地产开发总成本的50%;精装修及房型设计、建筑外观居住功能等住房品质提升使成本提高7%;建材成本上涨使成本上涨5%,这些都导致房地产的生产成本不断增加。因此,相对于住房的高成本,民众的负担也必然增加。
2.3.2.2 企业利润(www.xing528.com)
企业利润是企业存续的基础,如果企业没有正利润的预期,就不会开工生产,消费者就不可能进行最基本的消费。因此,企业利润是民生品价格中的一块必不可少的部分。
从企业层面来讲,追求更高的利润无可厚非,但从民众的角度而言,过高的企业利润会导致商品价格虚高,压榨民众的消费者剩余。
依旧以商品住宅市场为例,伴随着十几年来中国商品住宅的价格飞涨,房地产企业经常感觉到“赚钱都赚得不好意思了”,这就是企业利润占比过大的缘故。如果能采取恰当的调节机制,控制企业利润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对于民生负担的减轻会起到很大作用。
2.3.2.3 消费杠杆
杠杆消费指的是通过分期付款,赊账或银行贷款等方式以远低于其售价的花费来获得该种商品。一般而言,此项指标越大,意味着此商品被投机时可撬动的标的资产价值越大。
就企业层面来看,能够给相关商品提供较大的消费杠杆,可以尽快地实现从商品到货币的转换,进而为进一步扩大再生产提供可能。
从消费层面来看,使用较大的消费杠杆可以使居民在现期就能消费到自己心仪的产品。但如果该商品为民生必需品,而民众又不得不动用大杠杆来消费,则意味着消费杠杆越大,给民众带来的负担越重。
以商品住宅市场为例,一般而言,该商品可被提供首付三成的杠杆,也就是说,还有七成的贷款需要在将来支付。这对于那种即便是三成首付都要靠三代积蓄支付的家庭而言,剩余的还款年限中要归还七成的贷款及利息就意味着极大的负担。这在产业结构方面会严重挤压购买其他商品的现金流,使得实体经济的发展不均衡。在消费层面,则会造成民众生活压力过大,严重影响居民的幸福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