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SFA函数形式的检验,笔者可以得到本章构建的能源投入随机前沿模型是一个非效率服从半正态分布、确定性前沿函数包含非中性技术进步的超越对数模型。根据模型,笔者利用Frontier4.1软件,将中国2006—2011年的30个省的采掘业面板数据进行了随机前沿分析,采用极大似然估计法,估计结果如表6-2所示。其中非效率影响服从半正态分布,确定性前沿函数包含非中性技术进步。
虽然个别参数的估计结果不显著,但是由于γ=0的零假设已经被拒绝,因此模型仍然是有效的,可以解释采掘业的能源投入效率。
表6-2 最终模型估计结果
注:*、**、***分别表示t检验值在10%、5%和1%的置信水平下显著。
资料来源:作者制表。
由于γ值都达到0.999,说明生产无效率在采掘业普遍存在。从估计结果来看,行业集中度(CR)、能源价格(P)、环境规制(EV)系数均具有一定的显著性,模型具有较强的解释力。这三个变量都能够对采掘业能源效率产生显著的影响。
行业集中度(CR)的系数显著为正,数值为0.021,说明采掘业规模的增加将使得无效率水平提高,即降低了能源效率,规模经济对采掘业的能效产生了负影响。对于采掘业来说,规模越大意味着需要承担的就越多,比如:与产业配套的医院、学校、商店等,需要设置备用电厂以避免突然停电造成的损失,这些无形中降低了采掘业的能源投入效率。规模经济一般会对企业产生降低成本和增加收益的作用,但是对于采掘业,规模扩大带来的管理等问题可能使得企业的效率降低;相反,较小规模的企业更具有竞争优势。同时,小企业的灵活性可以使得浪费和无效支出更容易得到控制。
从历史数据来看,采掘业的企业规模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而1998年的企业规模呈现大幅上升,主要是1998年企业数大幅减少的原因导致。1997年,国务院同意国家经贸委《关于1997年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工作的意见》,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展开,部分企业破产或兼并,员工下岗,企业规模发生很大变化。1998年,煤炭行业出现行业性亏损,中央将国有重点煤炭下放给地方政府,将煤炭行业看作竞争性行业下放给地方政府搞活经营,同时撤销了煤炭工业部。这造成了我国大量小煤矿被关停。国家对小煤矿的关停,使得煤炭企业的规模不断发生变化。同样,其他采掘业的规模也面临同样的问题,由于大企业具有规模效应,同时更便于国家对资源的控制,采掘业的企业规模不断变化,进而影响了整个行业的生产和能源消耗。
能源价格(P)的系数为负(-0.008),说明提高能源价格同样使得无效率水平降低,从而提高了能源效率,能源价格对能效是有作用的,这跟以往的研究结果相符。随着市场化的推进,能源价格对能源效率的促进作用将变得更为明显,采掘业虽然仍处于垄断性相对比较强的环境中,但是包括中石化、中石油在内的大型企业都在准备允许民营资本进入,打破垄断必然需要逐步放开价格。能源价格的提高对于能源效率具有促进作用,为价格改革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环境规制(EV)系数也为负(-0.002),说明加强环境约束将降低无效率水平,从而提高能源效率。环境约束的提高意味着更加先进的技术的引入,对排放等实行更为严格的标准,比较容易理解,能够提高能源效率。中国一直强调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而实际上,随着经济飞速发展的进行,中国已经难以避免地走上了这条道路。环境对经济发展的约束越来越大,而一般认为增加环保投入将增加很大的环境成本,但是本书证实了增加环境约束的同时可以提高能源投入效率。采掘业对于环境的影响是很明显的,如水土流失等,在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对于环境造成了难以挽回的损坏。同时,采掘业在能源消耗过程中排放了大量的污染物,如二氧化硫等,对于环境的影响也非常大。最近频繁出现的雾霾天气,便是众多能源消耗产业污染物排放的结果。因此,加强环境规制,对于提高能源效率、缓解人们生活的环境压力的意义都很大。
然后,笔者看一下采掘业全国投入效率的情况。笔者把各年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投入效率进行平均,得到每年的平均投入效率,如图6-1所示。整体来看,中国采掘业的能源投入效率并不高,2006—2011年的平均效率只有0.617,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可见,中国采掘业的能源投入效率出现波动下降的趋势,从2006年的0.614上升到2008年的0.663,2009年的投入效率出现下降趋势,这是因为采掘业为其他工业提供原材料存在一个滞后期,2008年的金融危机导致各方面需求下降,工业增长放缓,传递到采掘业,能源资源产品的需求下降,从而使得采掘业需求由之前的高速增长转变为缓慢增长,部分产品甚至出现了产能过剩的现象,市场由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造成了中国采掘业能源投入效率下降。之后两年,其效率继续呈下降趋势,到2011年降为0.575。由于数据的可得性较难,时间序列较短,笔者无法看出采掘业能源效率的长期趋势,这也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内容。(www.xing528.com)
下面分析不同区域的能源效率(如表6-3所示)。对于区域的划分,本书采用政策上的区域划分。根据国家发改委的解释,东部是指最早实行沿海开放政策并且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省市,中部是指经济次发达地区,而西部则是指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本章据此把中国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地区进行研究,其中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海南;中部地区包括山西、黑龙江、吉林、安徽、河南、江西、湖北、湖南;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重庆、四川、广西、贵州、云南。
图6-1 中国采掘业平均能源投入效率趋势图
资料来源:作者制图。
表6-3 中国各地区采掘业历年能源效率
资料来源:作者制表。
由图6-2可以看出,中国各地区的能源效率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并且东部地区较为明显。西部地区采掘业的能源效率较高,且较为稳定,其次是中部地区,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东部地区的能源效率较低,且呈现下降趋势。根据本书模型影响因素的分析,东部地区能源效率较低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东部地区距离能源开采地区较远,并且受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影响,其使用的能源成本较高,而能源价格对能源效率的影响是显著的,从而导致其能源效率较低。另外,随着能源消耗总量的加快,对环境排放的污染物增加,环境规制作用对能源效率的影响是正向的,也带来能源效率的下降。最近东部地区频繁出现的雾霾天气更是明显地说明了这个特征。而中西部地区由于能源基本能够自给,能源使用成本较低,从而使得其能源效率相对较高。也就是说,中国采掘业在技术方面的影响并不明显,而主要是能源价格和环境规制的作用影响了采掘业的能源效率。
图6-2 中国采掘业区域能源效率变动趋势图
资料来源:作者制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