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做的事情总是太多、太杂,而目标制定的首要原则是聚焦原则,即最重要的应用场合。目标——尤其是个人年度目标——是随着工作任务而实现的,它是让组织成员把主要精力集中到某些重要事情上的管理方法。换言之,目标管理是管理者最重要的管理方式。
要想提高组织目标的有效性,要想在年终时实现组织的最大绩效,那么管理者在制定目标时,就不应该给员工制定太多的目标,否则员工就会被压得不堪重负;相反地,应该确保给员工制定出尽可能少的目标,而且要不断反问自己:“这是最重要的目标吗?如果我们不做这件事情,将会对组织有怎样的结果呢?”
确定目标的优先次序并不困难,除非你没有任何管理经验。不管是谁,只要你熟悉这个组织,并且拥有一定的实践经验,通常就能准确地判断和识别出最重要的任务目标是什么。对于管理者来说,真正困难而且容易被忽略的,是怎样避免次要目标,即“非重点”目标来干扰我们的工作。
所谓“非重点”,就是指那些表面看上去很重要,但占用了我们大量资源却不能给组织带来太多价值的事情。因此,管理者在制定目标时必须要善于辨别哪些是真正重要的事情,哪些是“非重点”事情,必须控制这些“非重点”事情,并且一直让它们处于受控状态。
如果目标设定得太多,而这些目标性质又迥然不同,那么一切都将是浅尝辄止,这就会使我们在做每一件事情时都半途而废,而这恰恰是我们在目标管理过程中面临的形势。许多企业在进行目标管理时,总是要设定太多的目标,而最终真正实现的却寥寥无几。为什么实践这条原则会如此困难呢?(www.xing528.com)
或许,这是由于它与我们一贯信奉的做事准则相违背。因为大多数人都相信,越多就意味着越好。这显然是错误的认识,只有做正确的事情,或正确地做事才会得到较好的结果。但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管理者想当然地认为,尽可能多地制定一些目标,会使组织的工作节奏变得紧张起来,他们试图通过这种方法来调动起员工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
此外,在组织活动中,尽管许多日常琐事与重要目标毫无关系,但依然需要我们去处理和解决。即使高效能人士也难免要跟这些“非重点”、小事情打交道,但是他们却能以尽可能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解决这些事。比如,下班后用一两个小时的时间处理行政文件;与员工共进午餐,在午餐的过程中与他们进行工作交流。这样就能保证自己将主要注意力投入到那些最重要、最优先的事情中。
因此,管理者在目标管理实践过程中,应始终坚持这一管理原则:不要以完成的工作量来衡量绩效成就,而要根据自己对组织所作出的贡献作为衡量标准,这些贡献往往与日常的小事关联不大,只与那些少数的重要目标有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