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目标达成共识
一旦对领导力作出了明确而统一的界定,我们就需要确定更为精确的组织目标。在规模较大的组织里,设定目标是年度评估流程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而相对于规模较小的组织而言,可能没有这么正规的流程,但明确目标依然是实现组织卓越绩效的必要前提。
是要实现组织战略转型新体系,还是要提升组织的精益度、勤勉度和发展速度?换言之,就是要实施变革型领导(T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还是交易型领导(Transactional Leadership)?是注重于组织内部的团队建设,还是倾向于培养未来领导者?是考虑收购、合并,还是要确保生存?
通常来说,大多数变革型领导都比较擅长收购战,或是制定组织的多元化战略,因而对他们进行绩效评估时相对要容易一些。举例来说,2007年,德国戴姆勒奔驰公司与美国勒莱斯勒公司在维持了9年的惨淡“婚姻”之后分道扬镳。这场失败的并购案无疑让戴姆勒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在过去的9年中,克莱斯勒的连年亏损和遥遥无期的盈利前景,使戴姆勒不堪重负,面临前所未有的经营困境。拆分之后,戴姆勒公司在其CEO蔡澈(Dieter Zetsche)的领导下力挽狂澜,让公司重回运营轨道。透过一系列的战略决策,我们不难看出蔡澈成功的领导能力。
但是对于交易型领导而言,绩效考核则面临着诸多难点。这些组织领导者并不为外界所熟知——这倒不全是因为这些企业规模小、知名度低,而是由于这些领导者往往是“隐形冠军”,他们的工作(如组织运营效率、员工斗志、人才管理战略等)不会在较短时间内给组织带来明显的变化,而且公众对于他们所付出的努力也知之甚少。比如,限于工作范围及性质,我们难以进行有效的绩效跟踪。因此,针对交易型领导者成就的衡量标准,应当从可确认的次要任务来进行设定,进而跟踪达成目标所具备的领导力要素。
2)寻找合适的参照物
一个成功的组织领导者,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领导者必须预先设定明确的目标,或许这些目标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或环境的变化而有所调整,而且也不见得每个目标都能实现,但是领导者对于其所设定目标的实现程度,将是衡量其领导力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
约翰·布朗(John Browne)通过采取一系列的巨型收购战略,最终实现了让英国石油公司跻身于世界石油巨头之列的野心和目标。这也正是他被评为21世纪成功领导者的原因。(www.xing528.com)
然而,仅仅实现目标是不够的。目标设定的难度如何?设定在怎样的水平上?领导者需要考虑到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通常情况下,领导者往往倾向于将目标设定得低一点,以此来达成最终的目标。因此,参照物可以是公司的相关同行或竞争对手。比如,一家企业的股价正处于下跌状态,但倘若该企业的跌幅程度比其他同行要小一些,这就有可能是领导者发挥其成功领导力的作用。
3)对机会把握度的衡量
出色的管理者跟成功的领导者之间的区别就在于:前者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已制定的计划和目标中,保证这些计划和目标的顺利实施和完成,而后者在此基础上,还善于捕捉和把握稍纵即逝的机会。
人们通常在过了很久以后才恍然意识到,原来自己错失了许多不可多得的机会。阿诺德·温斯托克((Arnold Weinstock)在担任英国通用电气CEO期间,一直被企业界公认为“伟大的行业领袖”,但事实上,他在任职的最后几年中显然错失了一些宝贵的机会。
机会的出现往往带有很强的随机性和偶然性,因而衡量对机会的把握度,仅仅开展内部比较是不切实际的,我们需要在同一行业和领域中进行对比,通过自己的判断力来审视其他组织领导者是如何把握机会的,或者,他们是怎样让机会白白溜走的。
以诺基亚总裁约玛·奥利拉(Jorma Ollila)为例,在他的领导下,诺基亚公司由一家芬兰本土的小企业,在经过短短20年的发展之后,一跃成为同行业中的佼佼者,与爱立信、摩托罗拉互成分庭抗礼之势,诺基亚所取得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约玛·奥利拉对机会的把握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